- +1
江蘇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履新滿月,為何強調最多的是這四個字

馬明龍
“從踏上鎮江這片土地,我就是一名鎮江人,帶來的只有一顆真心、滿腔熱情,絕不帶任何利益關系。”今年2月18日上午,江蘇省鎮江市召開全市干部大會,江蘇省商務廳廳長馬明龍轉任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在履新表態發言時特別強調了這句話。
至今,55歲的馬明龍已履新滿月。這個月,他都干了什么?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注意到,他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這一特殊時期上任的。因此,馬明龍的這個月,除了廣泛調研熟悉地情,還要挑起防御疫情的重擔。澎湃新聞梳理公開報道發現,他的這個月非常忙碌,一天安排兩三個活動是常態。
匆匆步履中,他也展現出對鎮江發展的思考。比如,他頻提“產業強市”戰略,這被認為是推動鎮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支撐。
鎮江雖然屬于傳統意義上的蘇南板塊,但其經濟總量與南京、蘇州、無錫、常州等蘇南兄弟城市相比,差距較大。在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如何在經濟總量、城市能級上再上新臺階,成為當前和今后鎮江在短期內都會遇到的挑戰。
調研中,馬明龍也在不斷進行“點題”。比如在調研規劃工作時,他提出要處理好“中心城區與縣級市之間的關系”。
鎮江下轄丹陽、句容和揚中三個縣級市。然而,丹陽在地理位置和心理上更靠近常州,句容則提出要和南京同城化。鎮江主城區該如何與下轄縣級市共同成長,這是長期考驗鎮江決策層的課題。
履新首月,頻提“產業強市”
履新首月,馬明龍行程密集。
澎湃新聞梳理公開報道發現,由于目前處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的關鍵期,每天兩場調研或會議活動,對于馬明龍來說幾乎是常態。
他在2月18日上午正式出任鎮江市委書記,下午便主持召開了市委常委會會議暨市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此后幾天,馬明龍幾乎沒有在辦公室坐定的時候。履新次日上午,他來到丹徒區世業鎮。
走完世業鎮,馬明龍隨即開始了板塊調研,第一站去了丹陽。丹陽是鎮江下轄第一強縣,地區生產總值超1200億,占鎮江經濟總量接近三分之一。同時,丹陽的發展也頗具特色,有世界“眼鏡之都”之稱。
丹陽之行顯然讓馬明龍感觸頗深,以至于在3月6日,也就是調研丹陽半個月后,他給丹陽萬新光學眼鏡有限公司董事長湯龍保寫了封信。
他在信中說,鎮江市委、市政府將堅定不移實施產業強市戰略,繼續當好“店小二”,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營造尊重企業家價值、鼓勵企業家創新創造的濃厚氛圍。
鎮江當地媒體對此解讀稱,這不光是寫給湯龍保,更是一封寫給鎮江全市企業家的信,體現出對企業家及產業發展“滿滿的重視”。
澎湃新聞注意到,馬明龍在調研中多次提到了“產業強市”這一關鍵詞。比如,在鎮江高新區調研時,他提出要堅定不移實施產業強市戰略,加快高新技術、高新企業集聚,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此外,在聽取鎮江市政協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建議,以及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產業強市”也都是馬明龍必提的關鍵詞。
在蘇南板塊,鎮江的面積、人口和經濟總量都是最少,在區域內的存在感相對不強。如何破除“小城思維”,實現高質發展和跨越發展,是鎮江的當務之急。
近年來,鎮江提出“深度對標蘇南”的發展路徑。而堅守“產業強則城市強”的客觀規律不動搖,正是蘇南發展的基本經驗。
因此,要解決鎮江發展不充分的問題,最終還是要靠產業。
馬明龍正是一位典型的蘇南干部。公開資料顯示,他曾在蘇州經歷過多個崗位鍛煉,擔任過蘇州市科委(市科技局前身)主任,吳江市(現吳江區)市長等職務,后官至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
2012年,馬明龍出任江蘇省商務廳廳長,任職長達八年,直到今年2月履新鎮江市委書記,首次主政設區市。
數次點贊“專注實業”背后的深意
事實上,立志“產業強市”的鎮江,有著深厚的產業基礎和底蘊。比如3月16日,馬明龍調研走訪了有近70年歷史的鎮江船廠。
他贊許該廠在船舶市場低迷行情下,堅持“做專做精做特”的應對之道,勉勵其在新一輪洗牌中繼續專注研發。
澎湃新聞注意到,馬明龍在調研中對幾十年如一日,“做精做專做特”的干事精神格外關注,并贊賞有加。
除了鎮江船廠,還有上文提及的丹陽萬新光學眼鏡,以及該公司董事長湯龍保。調研中,馬明龍對該公司幾十年如一日、心無旁騖專注眼鏡產業表示充分肯定。
上世紀70年代初,湯龍保從一位磨片工做起,一路干到了集團“掌舵人”。因此,當聽到湯龍保說自己已步入從事眼鏡行業的第50個年頭,馬明龍直言“印象非常深刻”。
而在揚中大全集團調研時,馬明龍對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敢于與世界強手比拼的膽識和胸懷表示贊賞,認為大全“沉得住氣,敢于投入,勇于堅持”。
除了企業,還有人。
據《鎮江日報》報道,馬明龍在履新后的第三天,輕車簡從赴部分老領導住處,與老領導們聊家常、談發展、話未來。
報道中第一個提到的老領導,便是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趙亞夫。趙亞夫是全國時代楷模、道德模范、優秀共產黨員、最美奮斗者,是鎮江“三農”戰線的一面旗幟。
據報道,馬明龍對趙亞夫幾十年如一日,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表示由衷的敬佩。他稱贊趙亞夫體現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崇高品質,希望趙老繼續為鎮江的“三農”事業發揮光和熱。
越是在特殊時期,越要咬牙堅持,上述“幾十年如一日”深耕某個領域的優秀企業,還有企業家、奮斗者們,正是榜樣。曾在江蘇省商務廳主持工作近八年,長期和企業打交道的馬明龍深有體會。正如他在給湯龍保的信中感慨道,做企業不容易,做優秀的企業、優秀的企業家更不容易,需要堅守、堅韌、創新、進取。
澎湃新聞注意到,履新首月,馬明龍曾在多個場合勉勵企業要化危為機、搶抓機遇,及時調整策略,實現逆勢突圍。
在主持召開區委書記座談會時,馬明龍要求各地主要負責同志要和企業家交朋友,抓政策落地、抓精準服務、抓重點領域,“千方百計為企業解決難題”。
點題要處理好“城區與縣級市的關系”
馬明龍曾在蘇南工作多年,主政過國家經開區中“龍頭”蘇州工業園區,對板塊經濟、園區運營、產業發展等有自己的見解。
因此,如何推進鎮江的產業轉型發展,提振園區經濟,馬明龍或有頗多思考。而對于其他一些突出矛盾,馬明龍在調研時也進行了“點題”。
比如城市規劃和定位問題。據《鎮江日報》報道,3月2日上午,馬明龍到鎮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調研。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時,他剛剛結束對丹陽、句容等板塊的調研。看規劃,也算是對鎮江的一次“再認識”。
馬明龍首先強調,要保持規劃的嚴肅性。他說,鎮江自然資源豐富,歷史積淀豐厚,有著其他許多城市無法比擬的稟賦。對此,自豪之余當抱持敬畏之心。
馬明龍說,要堅持專家視角,勇于執著堅守,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保持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他曾工作過的蘇州工業園區,正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杰出代表。據公開報道,蘇州工業園區當年用接近蘇州市一年財政收入的高昂代價,編制了一份高標準的總體發展規劃,并建立了一系列剛性約束機制,來保證規劃實施始終如一,最終保證了園區二十余年來發展建設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
馬明龍提及,規劃中要“處理好中心城區與縣級市之間的關系”,仔細研究和思考新形勢下,城市發展的方向和發展重點。
鎮江下轄丹陽、句容和揚中三個縣級市,分別位于鎮江主城區的南、西、東三個方向。縣級市對于主城區“向心力”不夠的問題,在鎮江一直存在。
比如丹陽,地理上距常州更近。丹陽南部大片土地已經“嵌入”常州主城區,中部的呂城鎮甚至三面環繞常州奔牛機場,頗有“常州機場為我所用”的意味。
還有西接南京的句容,近年來響亮喊出“寧句同城化”,積極策應寧鎮揚一體化,以及南京都市圈建設。
鎮江主城區該如何處理和代管縣級市之間的關系,鎮江大市在南京都市圈、寧鎮揚一體化,甚至周邊的錫常泰協同發展中如何明確自身定位,仍需鎮江決策層重點謀劃。
此外,在調研規劃工作之前,馬明龍還去了江蘇大學調研,并勉勵江蘇大學打響品牌,開創鎮江名城、名校、名專業交相輝映的新局面。
鎮江的科教資源并不差。在江蘇科教資源大量集中在南京的情況下,鎮江擁有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4所本科高校,數量上甚至力壓無錫、常州和南通。
然而,“只知江蘇大學不知鎮江”的尷尬依然存在。鎮江該如何對科教資源的比較優勢進行充分利用,助推產業創新升級,融入城市高質發展,或是今后的一大主攻方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