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現在辦賽是太大膽還是提士氣?都江堰千人健康跑將給出答案

國內新冠疫情逐漸向好,各地體育場館逐漸開放,但在嘗試重啟生活的起步階段,人們對于“聚集性”活動謹慎而敏感。
3月17日,成都雙遺馬拉松官方發布賽事調整公告,決定將原定于3月22日的雙遺馬拉松延期舉辦;同時,3月22日在都江堰市青城山景區舉辦2020成都雙遺馬拉松健康跑,限額1000人。
這將是2020年疫情至今,國內的第一場千人級別的路跑賽事。
但正是這個在特殊時期略顯敏感的“千人級規模”,在社交網絡上引來了不少質疑甚至是批評——路跑賽事到了可以按下“重啟鍵”的時刻了嗎?

“無疫地區”辦賽,太大膽還是提士氣?
“這才幾月份就這樣搞馬拉松比賽了?”、“如果有疫情傳播,主辦方可是要付法律責任的啊”、“雖然疫情好轉,還是不建議舉辦這樣的跑步活動”……
這是雙遺馬拉松組委會雙遺體育在3月17日發出賽事調整的公告后,收到的網友回復。盡管有部分跑者表示期待和理解,但社交網絡上,質疑甚至是批評的聲音還是占了更大比例。
“在疫情沒有完全結束的情況下,我們承辦這樣一場千人賽事壓力確實也很大。”一位賽事組委會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但從前期勘測路線到研究可行性,賽事公司和成都市相關政府部門以及都江堰市相關政府部門都開過很多次專題研討會了。”
輿論的擔憂和質疑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國內疫情沒有徹底結束,輸入性病例的風險還在持續增加。不過,如果仔細了解過四川成都在疫情期間的情況,以及這場千人跑賽的報名條件,或許擔憂可以減少一些。

從這場全程6公里健康跑的免費報名方式來看,主辦方要求報名者必須是成功報名2020年成都雙遺馬拉松并且戶籍為都江堰市戶籍的跑者。此外,跑者必須提交人員疫情防控信息采集表,同時注冊填報天府健康碼。
“根據大數據統計,符合前兩項的都江堰跑者差不多是2000多人,所以我們把這場健康跑定在了1000人。”這位賽事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此外,市政府、體育局和賽事公司都有信心在這個時間階段辦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都江堰市是成都四個始終處于“無確診、無疑似病例”的區(市、縣)之一。
事實上,早在3月15日,成都下轄的崇州、都江堰、彭州和蒲江這四個“無疫地區”,各自舉辦了人數在200人左右的“綠道健康行”活動,并且都沒有出現疫情疑似或確診報告。
“其實這段時間大家憋在家里,反而可能造成對疫情越來越恐懼和害怕。目前這個階段,春暖花開,根據都江堰的疫情防控情況,市民完全可以出來適當運動,呼吸新鮮空氣。”
都江堰市疾控專家蔡浪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千人參與的健康跑活動,為國家抵抗疫情工作提振士氣,給更多人增強信心。”

用體育重啟生活,需要小心細節
以體育活動重新找回原本的生活狀態和節奏,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當全國各地的體育場館開啟,人們紛紛回到運動場,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以體育重啟生活,同樣需要小心和謹慎。
上海財經大學體育教學部主任呂季東就曾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上半年舉行馬拉松比賽都需要各位謹慎,全國性賽事的舉辦一般都要等到疫情結束才行。”
不僅如此,美國阿帕拉契州立大學運動健康學教授大衛·尼曼也在接受《Runner’s World》雜志采訪時強調,跑馬拉松對身體免疫系統帶來的壓力和跑步增強抵抗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當跑者完成了一場高強度訓練,或者在跑后的恢復階段,身體反而是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以馬拉松為例子,42.195公里結束后,跑者受到呼吸疾病感染的風險比沒有跑步的人高了6倍,而且高強度運動對于免疫系統的壓力,會持續好幾周。”
好在,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雙遺馬拉松決定在3月22日舉行的這場千人健康跑,全程6公里左右,而且并不能算一場全國性賽事,從符合標準報名參賽的跑者到現場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其實都是都江堰市的本地居民。
“因為起跑在青城山,所以我們選擇的100多名志愿者都是青城山居民,安保及公安干警、社區工作人員200多人,也都是當地人,并且嚴格排查了新冠疫情的潛在風險。”

據這位賽事工作人員介紹,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早在3月8日就重新開放,每天的迎客量在1000人以上。為了保證能夠在疫情期間舉行這場跑賽,賽事公司還決定分時分區起跑。
“每組100人起跑,起跑點也畫好了足夠間距的格子,每個參賽者都必須在各自的格子里站好。”
此外,據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這場千人路跑賽事還準備了充足的84消毒液、速干手消毒液、背負式充電超低容噴霧器和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等。
而在賽事的防控疫情方面,蔡浪英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賽事在起點處就設置了10個溫度監測點,隨時關注跑者的身體情況,而且起點附近有一個大草坪,可以分散人群,不會形成聚集。
“青城山的空氣質量一直很好,分槍起跑后,道路寬闊,不算是聚集性,風險就降到最低。”蔡浪英從疾控角度分析了賽事可行的原因,“我們也在賽道上設置了口罩回收,并在終點分發口罩,并且做好消毒。”
“壓力與希望并存,”就如一位跑者談到運動和防疫的關系時所說,“生活總要繼續,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作出更多積極嘗試,同時不失小心謹慎,才能有信心迎接未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