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埋頭深耕新興產業,常州市委書記詳解這份“執念”和期許

重大項目攻堅,常州再動員。3月10日,江蘇常州舉行“重大項目強化攻堅年”動員大會,同時,對2019年度“提質增效、創新爭星”活動的優勝企業進行了表彰。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在現場看到,面對常州當地最優秀企業的代表們,新任常州市委書記齊家濱談到了他對常州產業發展的感受,以及對發展方向的思考。
齊家濱也向在座的企業家們釋放出了滿滿的敬意和善意。他說,企業家是全社會的寶貴財富,“無論怎么重視、怎么支持都不為過。”
他談到,要對企業家高看一眼、厚愛三分,要大力弘揚新時期常州企業家精神,講好新時代企業創新創業的“常州故事”。
常州已連續第七年召開重大項目主題年活動。此外,常州還連續十多年召開了先進制造技術成果展示洽談會、科技經貿洽談會等重大活動。
蘇錫常板塊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常州,盡管經濟體量已被蘇州和無錫甩開,但通過持續地苦練內功,常州發展的“高質量答卷”正徐徐鋪開。
澎湃新聞從常州市發改委獲悉,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常州的支撐性作用正在增強。本次入圍的常州工業星級企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占比已近六成。
戰略性新興產業漸成常州“頂梁柱”
表彰的同時也是一次梳理。澎湃新聞記者從常州市發改委獲悉,常州2019年星級企業數量達到了345家,入庫稅收總額近420億元。
一個顯著的特征是,常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全市的支撐性作用正在增強。據常州市發改委主任湯如軍介紹,在所有入圍的工業星級企業中,代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十大產業鏈”企業,占比達到了58.2%,這比“十大產業鏈”企業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的比例,高出了15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常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中,更容易涌現出優質星級企業。
據湯如軍介紹,在獎項的設置上,常州也一直在有意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比如2018年,常州新增設立“工業畝均效益獎”,今年又新設了“三新經濟”示范單位獎,體現了常州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導向。
常州是“蘇南模式”的發源地之一,早年便贏得了“中國工業明星城市”的美譽,有著深厚的制造業家底。
但依靠資源優勢的發展模式遇阻后,常州發展速度一度放緩。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常州在2013年開始布局“十大產業鏈”建設,涵蓋了當下已經非常熱門的新醫藥、碳材料、軌道交通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并持續深耕。
通過近七年的重大項目持續攻堅,常州共招引重大項目80多個,其中100億元或10億美元以上項目有18個。
執著的常州人
盡管才到常州工作兩個多月,齊家濱已經感受到了常州對實業的執著。在10日進行的動員大會上,他在談到常州企業的發展方向時,提到了“要堅守主業實業”。
他說,常州以實體經濟起步,以制造業見長,崇尚實業、重視實業、堅守實業。目前,常州擁有200多個行業“隱形冠軍”,這背后是常州對實業的默默堅守,以及對“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匠心追求。
他舉例稱,起步于常州的上上電纜不圖“賺快錢”,五十多年專注一件事,那就是把產品做到極致,最終從一個無名小廠,成長為線纜行業“中國第一、世界第七”的大型企業。
但堅守不意味著固守。
齊家濱說,常州企業要勇于創新創造,要加快轉型升級。技改是現有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向前是涅槃,向后是平庸。
比如常州龍頭企業中天鋼鐵,已累計投入150多億元,實施節能減排、循環利用工程,提升了綠色化、智能化水平。
此外,還要創新商業模式。齊家濱說,現在的創新已經不是單純的科技創新概念,關鍵要把新思維、新模式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銷售及售后的各個環節,努力向系統集成商、解決方案提供商、售后服務商、工程承包商、品牌運營商轉型。
他說,特別是要學會用“互聯網思維”去思考問題、組織要素、集聚資源。
“支持企業天經地義”
而站在政府的角度,齊家濱對在場的企業們釋放出了滿滿的敬意和暖意。
他說,支持企業天經地義,服務企業關愛有加。為了更好地支持企業上項目、擴投資,常州市建立了工作推進專班,成立了市重大項目辦公室,制定了一批有“干貨”、有分量的政策措施。
比如,對符合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等產業項目,最高按設備投入的12%獎勵,獎勵比例江蘇最高。
對于一流政務環境的打造,齊家濱說,政府對企業的服務,應該像空氣一樣,平時感覺不到,但又離不開。
此外,還要打造關愛企業家的社會環境。齊家濱表示,企業家是全社會的寶貴財富,“無論怎么重視、怎么支持都不為過。”
他提出,要對企業家高看一眼、厚愛三分,要大力弘揚新時期常州企業家精神,宣傳企業家的先進事跡和突出貢獻,講好新時代企業創新創業的“常州故事”。
而在打造“親”、“清”政商關系方面,齊家濱提出,各級各部門要真誠與企業家交朋友。對企業家提出的問題,能解決的立即解決;一時不能解決的,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向企業家講清楚,爭取得到理解。
他說,過去,一些領導干部和企業家打交道,做到了親近但沒做到清白,這是錯誤的。現在又有一種傾向,不和企業家來往,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也是錯誤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