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壓力之下,中國股市行穩致遠

隨著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擴散,對于各國受其影響所產生的不利后果,引發部分投資者對經濟走勢的擔憂。而3月6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與俄羅斯的減產談判破裂。隨后,沙特阿拉伯采取了“石油價格戰”,并計劃大幅增加原油產量。對于油價持續暴跌的市場預期也傳導至股市,導致全球股市出現“黑色星期一”。
相比其他市場,截至3月10日收盤,上證指數上漲1.82%,報2996.76點;深證成指上漲2.65%,報11403.47點,表現出良好的抗壓性。可見,中國股市行穩致遠的趨勢沒有變。
目前,我國防疫形勢逐步向好,全國企業復工復產持續加速。從規模以上企業到中小企業復工率不斷上升,中央到地方連續出臺各類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利好政策,包括增加市場流動性等金融輸血政策,不僅能為企業復工復產創造資金支持,同時也將推動股市獲得更為寬松的資金面。
而監管層近年在股市法治化、國際化系列改革的步伐加快,注冊制、科創板等創新舉措落地,有助于中國股市的結構性優化,從而使中國股市獲得穩步發展的制度動力。
就在3月1日,備受期待的新《證券法》正式實施。新《證券法》將從實施注冊制、加強投資者保護、強化中介機構責任、強化信息披露、提高違法違規成本等多方面完善證券市場基礎制度,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有序運行提供了法治保障。
此前,發改委、證監會、兩大交易所相繼發布重要通知,公司債、企業債發行全面實施注冊制,疏通實體經濟流動性,不僅讓更多企業獲得恢復生產經營、擴大規模的急需融資資金,也有助于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各個產業獲得發展的穩定性和成長性,為維護中國股市基本盤提供了有力保障。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的推出,為改善股市結構、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注入了制度活力,也讓中國股市獲得更多國內外投資者的價值認可。
受國外市場影響,短期內,中國股市仍可能會出現資金和市場波動,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長期投資價值毋庸置疑。目前,依靠內需驅動的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正有序推進,一批戰略新興產業加快崛起,這些有利因素都將為中國股市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