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鍛煉只是說說?近五成大學生宅家變胖,九成運動量低于往常
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915名高校學生發(fā)起關于“宅家運動”情況的調查,發(fā)現(xiàn)15.39%被調查者在家期間會嚴格執(zhí)行鍛煉計劃,39.96%選擇間歇性完成制定的運動目標,還有44.65%在家很少運動。

本文圖片 中國青年報
追求自律,九成大學生抱有“運動期待”
“宅家”期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李一花偶爾會想起學校操場的一句標語,“每天運動10分鐘,幸福生活50年”。
中青校媒調查結果顯示,89.96%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在家運動很有必要,希望通過運動達到減脂(63.72%)、塑形(69.95%)和緩解身體不適(44.59%)的目的。
就讀于河北工程大學的小馬早在放假前就規(guī)劃好了自己的假期:7點起床,在學習前完成半小時的晨跑。但因為疫情的緣故,小馬所在的村莊被封鎖,她也被要求在家隔離,原本的運動計劃成為“鏡花水月”。
但不甘“Flag就這樣倒下”的小馬并沒有因此放棄鍛煉,打起了室內運動的主意。
機緣巧合下,她在網(wǎng)站上刷到了《美麗芭蕾》的教學視頻。每天中午,跟著視頻里的教練揮動手臂,完成15到30分鐘的塑形鍛煉,便成了小馬除專業(yè)課程外的另一門“必修網(wǎng)課”。
她對當下的運動狀態(tài)很是滿意:“根據(jù)動作難度,運動時間會有所不同,每次練完恰好出汗,強度對我來說剛剛好。”
同樣對“利用假期好好鍛煉”懷有期待的楊曉,也因學習爵士舞的計劃擱淺,開始利用運動App“宅家運動”。
來自中北大學的她打算利用考研初試結束后的空檔期,“將生活過得更自律一點”,完成減脂計劃,疫情結束后以伴娘的身份參加姐姐的婚禮。楊曉計劃每天抽出半小時以上的時間完成系統(tǒng)性的鍛煉,一周最少堅持4天。
對于浙江海洋大學的施黎來說,健身就像吃飯、睡覺。從初中開始堅持鍛煉的他,在去年暑假專門去學習并且考取了AFIA國際私人教練等專業(yè)證書,并開始系統(tǒng)地進行健身。
疫情期間,除了在室內訓練,施黎還在村頭沒有人去的小樹林里發(fā)現(xiàn)了新的樂趣。幾棵傾斜的樹干成了他練倒掛仰臥起坐的器材,筆直的樹木則是他練習倒立的輔助物。對于他而言,樹林里鍛煉就像小時候跑崗子、爬小山、趟水灣一樣,是一種玩耍的方式。
調查顯示,14.54%的受訪大學生“宅家”期間嘗試過多種類型的鍛煉,選擇在家運動的被采訪對象中,18.91%傾向于塑形鍛煉,10.93%偏愛減脂訓練,13.55%喜歡打羽毛球、籃球等運動。

未始即終?近五成大學生沒運動還變胖
與大多數(shù)同學一樣,東北大學2018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的王華同樣深知運動的重要性。本想趁著假期練出肌肉的他制定了不少“小目標”。“但可惜的是,我的計劃永遠比行動更加豐富精彩。”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46.18%大學生宅家期間體重增加,34.82%變化不大,19.00%體重減輕。
假期已過去大半,可一到家便不自覺地開啟了“懶人模式”的王華不僅增肌的目標沒能實現(xiàn),“撕裂腹肌”更是遙遙無期。理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常常讓鏡前的王華因為自己的自制力太差而陷入自責。
缺乏鍛煉成為部分同學“宅家”的常態(tài)。網(wǎng)上開學后,橄欖球選修課便成了李一花每周僅有的一次運動機會。體育老師會將學習視頻和教學演示文稿發(fā)在學習群中,要求每位同學選擇一項運動,練習并拍攝視頻上交作業(yè)。
但長時間的缺乏運動,讓李一花每次上課時都很吃力,不到一分鐘的平板支撐,便會讓她心率加快、呼吸不暢。
“上了一天的課太累了,昨天又感覺沒睡好,要不今天就不運動了吧。”對于梁琪來說,堅持鍛煉需要多個理由,但說服自己休息只需要一個念頭。放棄運動的她很快便會癱在床上,一邊吃著零食、水果,一邊把活力投入到手機上。“想運動,但懶得動”成了梁琪“思想上運動”的常態(tài)。
偷懶所帶來的短暫快樂不可持續(xù),“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狀態(tài)久了,原本1個月的健身計劃被拖延至兩個月,每到晚上,懶惰所帶來的罪惡感就會找上門來。
不僅如此,缺少伙伴的陪伴和互相鼓勵,也讓堅持運動這件小事變成大難題。在小馬眼里,“宅家鍛煉”實在是退而求其次的無奈之舉。相比室外運動,在家鍛煉無法呼吸新鮮的空氣,運動效果也因為動作完成度不高而受影響。
“有的時候感覺運動沒什么效果,就特別打消積極性,越來越不想去做。”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89.18%的受訪者在家的運動量低于在校。大學生認為阻礙在家鍛煉的因素包括自制力不夠(61.09%)、惰性太強(67.43%),此外,運動場地、裝備的限制(50.93%)、外界誘惑太多(67.76%)、缺少相對專業(yè)的指導(16.50%)、缺少運動伙伴(40.00%)也是影響運動進行的原因。
邵葉雯也深諳“在家運動”的不易。“減肥操有很多踢腿的動作,對場地要求較高。我已經(jīng)打碎家里兩個花瓶了。”具有豐富健身經(jīng)驗的施黎也表示,在家鍛煉不像在健身房運動可以掌握運動量,由于運動心率不穩(wěn)定,運動效果也缺少保障。

柳暗花明,克服內外因素突破“運動瓶頸”
調查顯示,58.69%被調查者表示自己將在開學前繼續(xù)制定鍛煉計劃,48.09%的大學生有信心嚴格執(zhí)行制定的運動安排。
為了克服自己的惰性,楊曉和幾位想鍛煉的同學一起建了“打卡群”,大家互相監(jiān)督,在群里“打卡”分享鍛煉成果、分享覺得不錯的課程。
“鍛煉完App里會顯示運動消耗了多少卡,相當于幾個雞腿或者幾塊糖等等,用這種形式分享還挺有趣的。”
楊曉坦言自己漸漸開始享受鍛煉帶來的滿足感,就像村上春樹在隨筆中提到的詞語“小確幸”一樣,這些快樂和幸福雖細微,但卻實實在在地讓楊曉的生活多了幾分亮色。
小馬也選擇將別人鍛煉后收獲的成果作為鞭策自己的動力。“我身邊就有每天都會鍛煉的人。每次看到她們發(fā)朋友圈就覺得很佩服,自己也會受感染有了斗志,不想再做咸魚。”小馬說道,“每次想偷懶的時候,就看看自己肚子上的肉,再看看夏天想穿的小裙子。”
已在南昌某健身房擔任了兩年健身教練的李楠建議大家,宅家期間為自己培養(yǎng)一個輕度運動習慣,每天運動15到45分鐘,既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又有利于身體健康。
室內場地有限,可以通過30秒開合跳完成有氧訓練,卷腹30秒實現(xiàn)阻力訓練,深蹲、平板支撐、高抬腿等運動也是燃脂的有效方式。“另外就是最好購置一塊瑜伽墊,不要將床作為鍛煉的地點。”李楠提醒道。
梁琪也表示自己之后將嚴格執(zhí)行自己制定的“塑形計劃”,“疫情就快要結束了,所以得抓緊時間瘦下來,我才能美美地去見想見的人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