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清華大學發布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單:43位華人學者入選
3月8日,清華大學-中國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與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發布了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單(Women in AI)。榜單指出,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學者存在男女比例失衡問題,青年女性學者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較強的發展后勁。無論是男性學者還是女性學者,36-40歲是產出學術成果的黃金階段。
榜單顯示,美國女性學者數量最多,在AI最具影響力女性學者中占比一半以上,約64.8%。中國擁有AI最具影響力女性學者數量位居全球第二,占比約6.7%。
入圍該榜單的179位AI最具影響力的女性學者中,有43位華人學者。工作單位在中國的有11位,工作單位在國外的有32位。
這份榜單基于清華大學AMiner團隊的“AI 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獲取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女性學者并從國家、性別、年齡、科技成果等多種維度進行分析。
男女比例失衡,女性學者主要分布北美洲
在AI2000的所有學者中,男性1654位,女性179位,男性與女性比例約為9.2:1。在AI 2000學者人數排名前10的國家中,男性和女性學者數量相差最大的是德國(男女比為25:1),其次是新加坡(20:1),排名第三的是中國和瑞士(13.5:1),澳大利亞位居第四(9.3:1),美國位居第五(8.8:1)。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學者存在男女比例失衡問題。

從國家分布來看,AI最具影響力女性學者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美國、加拿大,共計126人)、歐洲(英國、德國、瑞士、法國、意大利,共計22人)、亞洲(中國、韓國,共計15人)、大洋洲(澳大利亞,4人)和南美洲(委內瑞拉,2人)。
其中,美國女性學者數量最多,在AI最具影響力女性學者中占比一半以上(約64.8%)。雖然中國擁有AI最具影響力女性學者數量位居全球第二(占比約6.7%),但與美國相比差距懸殊(美國約是中國9.7倍)。

179位女性學者中,有43位華人學者。其中,工作單位在中國的有11位,工作單位在國外的有32位(美國27位,澳大利亞2位,加拿大、新加坡和英國各1位)。根據h-index指標對43位華人女性學者從高到低排序,排名前5的學者中,有4位工作單位在美國,1位工作單位在中國。

AI學者科研產出趨勢,青年女性學者發展后勁強
通過對每篇論文發表時學者的年齡進行統計分析,榜單分析了頂級學者在不同年齡段的學術產出效率。
榜單揭示,在16-25歲的年齡段,即學術生涯起步階段,女性學者和男性學者的產出效率基本相同,但是在26-50歲間,男性學者的平均論文發表數量一直高于女性學者。在50歲之后的年齡段,男性和女性學者的學術效率基本恢復相同水平,且都穩定而持續地維持在頂峰水平。

榜單發現,大部分AI最具影響力女性學者的年齡低于65歲,尤其是41-50和61-65年齡段的女性學者數量占比較高。其中,年齡小于等于45歲的女性學者有101人,在AI最具影響力女性學者總數中占比約為56.4%,預示青年女性學者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較強的發展后勁。

對AI2000榜單的上榜者進行性別分類,分別計算每位上榜者發表每篇論文的年齡,按照年齡段對論文的發表人次進行累加,繪制出了一張人次統計圖。結果顯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學者,他們均在36-40歲之間的論文發表量最高,該數據表明36-40歲是容易出學術成果的黃金階段。

女性和男性學者研究興趣略有不同
AI最具影響力女性學者的研究興趣主要分布在社交網絡、數據挖掘、信息檢索、設計、可視化和社交媒體等。與此對應,男性學者的研究興趣則主要分布在機器學習、特征抽取、人工智能、數據挖掘和計算機視覺等。基本與學者分布中的男女學者領域分布結果吻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