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肖戰事件及二次元的“升維打擊”
“肖戰”這個名字最近真是一語成讖,引發了一場波及整個亞文化圈層的戰役。在吃瓜之余,該事件引發的許多問題也很值得關注,比如小圈層間采用的不合理的方式來攻訐對方是否會毀掉整個亞文化圈的生態?從誕生之初就以“邊緣”“小眾”自我定義的亞文化圈是否是完全的“法外之域”、是否真能脫離大眾文化所培植出的道德的規訓?作為偶像是否要為一切的粉絲行為負責?小的圈層和大主流文化之間該如何更良性的互動?一個個小圈層是向文化的邊界開拓的毛細血管,他們能否良性地運轉,并不斷輸送最鮮活的血液到主流文化中,更關乎到整個文化肌體的健康。
澎湃新聞梳理了肖戰事件的時間線索,并就其中引發的值得討論的現象進行了分析,也就部分問題采訪了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邵燕君。

肖戰事件始末
2月24日13時——“《下墜》”
肖戰的粉絲、微博用戶@迪迪出逃記 發微博稱,她在AO3和LOFTER(AO3全稱為Archieve of our own,是世界上最大的同人小說數據庫之一,LOFTER則由網易出品,是中國最大的同人創作社區)發布的同人文《下墜》的最新連載中,發現肖戰被設定為患有性別認知障礙的發廊女,王一博是與之戀愛的高中生。
2月26日下午——“舉報”
肖戰唯粉@來碗甜粥嗎與@巴南區小兔贊比首先對同人文《下墜》及其作者進行攻擊,義正言辭認為《下墜》涉嫌對藝人的污名化,且傳播色情內容。隨后他們起草了舉報信,集結了一大批粉絲,將《下墜》一文的作者及其他CP粉寫手“一網打盡”。作為證據,唯粉在舉報信中一并附上了AO3的官方網址。
肖戰粉絲也隨手科普:如果外網流量過大就會“自動被鎖”。同時明確向CP粉宣戰:如果AO3翻車,那么主要原因是涌進去太多CP粉看《下墜》,并且指點同人文愛好者,“亞文化圈要有小眾的自覺”。
2月27日——“同人網站被鎖” “227事件”
截止到2月27日晚上,肖戰粉絲的幾次實名舉報初見成效,Lofter平臺大量文章被鎖,許多創作者也開始隱姓埋名,暫時“跑路”。A03百度貼吧、官網、B站同性內容被封。
2月29日——“抵制肖戰”
作為“227大團結”的延續,大家涌入OLAY、蒙牛、雅詩蘭黛的微博或者商品銷售直播間與和肖戰有關的影視、綜藝劇界面進行留言,#抵制肖戰#沖上熱搜,各大品牌的社交媒體賬號被“抵制肖戰”刷屏,在電商平臺購買過肖戰相關產品的人要求退貨。隨后,主播李佳琦在3月1日晚間的直播中,臨時撤下了一款由肖戰代言的OlAY產品。“豆瓣”也被波及,肖戰相關影視劇被刷低分。
3月1日——“棄車保帥”“理智追星”
寡不敵眾的肖戰粉絲“棄車保帥”,將@巴南區小兔贊比,她作為首先發起舉報的人隨后刪空微博。
當天,肖戰工作室發道歉聲明,呼吁理智追星。
3月2至4日——“余波”
名人們暗搓搓站隊,哈文轉發了一篇關于肖戰粉絲和A03的文章;常懟小鮮肉的編劇汪海林說自己早就預警過;于正點贊關于偶像失聲;馬薇薇發表“立正挨打”言論……

耽美同人題材使用真人形象是否合理?
此次肖戰事件的導火索就是同人文《下墜》的最新連載中,將真人愛豆肖戰被設定為患有性別認知障礙的發廊女。邵燕君團隊在其主編的《破壁書》中解釋過的兩個二次元的概念——RPS(RPF)。
RPS是Real Person Slash的首字母縮寫,意即“真人耽美同人”,以真人的形象為出發進行的同人寫作一般稱作RPF,Real Person Fiction, 即“真人同人”。RPS和RPF的重要區別,是RPS通常描寫的是同性人物之間的互動和感情,而RPF并沒有對人物性別和性向的規定。以肖戰為例,在《下墜》中,肖戰的形象是他在高中時告白男生失敗,導致他有了性別認知障礙,認為同性的戀愛是不對的,因而強迫自己變成女生人格,后來和高中生王一博的戀愛,用的也是女性人格。所以網友們認為《下墜》不是嚴格意義的同性之愛。所以《下墜》更符合“真人同人”(RPF)的人物設定。
“廣義的RPF通常以名人在公眾媒體中的互動,以及出現在報道和訪談中的信息,來想象兩人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構造虛構內容創作小說,并在粉絲圈中流傳。這種同人通常以演員、歌手、其他偶像明星、體育運動員最為常見,也有想象政治人物、學者和其他文化名人的。但從另一個角度說來,RPF的粉絲對于真人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和關系也并不必然特別在乎,或者會強行貼合自己的想象來解讀。”《破壁書》中這樣解釋“真人同人”的設定。
“真人同人”與“真人耽美同人”從誕生之初就需要顧忌到當虛構的這個文本從小圈層流動到主流文化,很有可能因為對人物關系的想象惹怒涉及到的真人,并進而引發侵害名譽的案件。
且即便在同人圈中,RPS也有很強的禁忌性和爭議性,地位比較邊緣。此次事件的主角之一——大型綜合同人檔案館網站A03的創辦
組織二次創作協會(OTW )的服務條款中也寫道:“真人同人的創作行為本身不構成人身騷擾,但是,禁止任何作品內容宣傳、慫恿針對真人的實質性傷害,這包括且不僅限于死亡恐嚇及要求讀者對某個特定人群進行騷擾的行為”。
即如同所有二次元小圈層一樣,大家在小文化圈中用一套自己的“黑話”自娛自樂,一直都是被小圈層中的人默許的,但從始自終都要提防著一旦流入到主流文化中需要接受“審判”時可能遇到的一切問題。
成也“人設”,敗也“人設”:肖戰是否要為一切埋單?
我們回到飯圈,首先,和同人圈一樣,飯圈也對肖戰進行了再創作,飯圈喜歡的、或者說在追星的過程中被自己和娛樂公司不斷強化的都是肖戰的“人設”:比如他很暖男、很陽光,照片都要加上陽光融融的濾鏡……如邵燕君談道的:“愛豆的這個形象本身要讓渡一部分的親密關系給粉絲,這是他們的契約,讓渡的這部分親密關系里就包含了一定的想象力空間。同人寫作也是如此,即其為什么有合法性?就在于她們認為是根據人設來進行同人的寫作,而并不是針對真人的寫作。這是我們在二次元中進行討論的一個基礎。”

從真人肖戰到“愛豆”肖戰攏共分幾步?
讓·鮑德里亞在“超真實”曾提出符號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最初符號是基本現實的反映,到第二階段符號遮蔽和顛倒了基本的現實,第三階段符號甚至遮蔽了基本現實的不在場,最后一階段符號與任何形式的現實都沒有關系,它是其自身的純粹擬像。”以這個理論套用到愛豆身上,我們某種程度上可以將肖戰的愛豆形象理解成一種區別于其明星、演員的身份之外的、已經被粉絲高度再創作了的符號。
當然,愛豆的人設也并不完全是粉絲自己的事兒,很多娛樂公司在推出自己的明星時會參考飯圈和同人圈的這種娛樂趨向,當然他們也注意到粉絲經濟強大的購買能力而主動投其所好,主動組CP,比如肖戰和王一博,朱一龍和白宇,最初都是“捆綁銷售”,這就是娛樂公司在明里暗里地引導粉絲,被稱為“官方賣腐”。這可以說是亞文化的“出圈兒”,亞文化在流動中,逐漸被主流文化的審美接受、認同。飯圈因為夾在其中,基數龐大,又和商業主流邏輯嫁接緊密,成為一個非常大的圈層。
至于在飯圈中通行的“粉絲行為,偶像買單”準則,與其說是用來約束偶像,不如說這是飯圈在說給自己聽。畢竟維持一個龐大的飯圈有序運轉,無法倚仗一種類似法律的強制約束,“一切都是為了哥哥”則成了飯圈的一種“鄉約”,粉絲以偶像的名義進行各種宣傳活動或社會公益活動,粉絲群作為一個共同體也得到展示,當收到正面反饋時,這種所有人與有榮焉的被肯定的愉悅會加強整個群體的粘合力,粉絲們事關尊嚴和榮譽的責任感也會被加強。當然,與正面回饋相反的,在這個粉絲和偶像構成的共同體中,一旦營銷不善,偶像的形象被認為是遭到抹黑,所有的粉絲也難辭其咎。
現在發展到事情的收尾階段,似乎亟須找到一個人來為一切事情埋單,作為被討論的“正主兒”肖戰,當然被推到最前面。如馬薇薇就在微博說:“唉,真誠的說一句,粉絲挨打立正,正主出來說話,別無他法。”其實如上所述,在整個飯圈和同人圈的再創作中,到處充斥著的“人設”和想象,其實已經與肖戰本人的身份相去甚遠,飯圈自有其一套邏輯縝密的運行程序,在事發后,幾個“始作俑者”的粉絲也是被飯圈除名,而肖戰本人從始自終都只能束手無策地沉默。由此,肖戰的人設作為一個象征性的存在能多大程度上去干預、甚至顛覆其飯圈的這個想象的共同體,其實是有待商榷的。
娛樂公司暗度陳倉,將亞文化圈一套成功的體系嫁接過來,甚至有時直接攫取人家的勝利果實,當然是嘗到了名利雙收的喜悅,自然也要承擔一切失控時,三次元面對另一套體系束手無策的痛苦。愛豆與人設當然是一條成功的捷徑,肖戰成名之迅疾就是一個明證,至于這個本來就是粉絲提煉出來的想象的人設能走多遠,怕是并不由真人肖戰所能決定。
“升維打擊”——可能顛覆亞文化圈根基
肖戰的這次風波牽涉眾多,許多亞文化圈層如飯圈、同人圈、游戲圈等都被扯了進來,誰勝誰負并不重要,此次事件中最讓人惶恐的在于手段——肖戰粉絲攻擊同人圈時選擇了以三種方式舉報,憤怒的同人圈反擊時選擇當黑粉、刷惡評的流量戰。原本二次元的事情全部訴諸三次元的手段,可以說是一次互相的“升維打擊”。

本來以“小眾”“邊緣”等為先天基因的亞文化圈層當然也分三六九等,有人數眾多實力強大的比如飯圈,自然也有勢單力薄者,比如上述的在同人圈中的“真人耽美同人”,則是非常細分的小圈層。肖戰的飯圈“好心科普”時也說到:如果外網流量過大,一些網站就會“自動被鎖”,如果AO3翻車,那么主要原因是涌進去太多CP粉看《下墜》。說到底還是財大氣粗的大文化圈層太熟稔他們捏在手里的流量工具,隨著曝光度而來的,一些原本自娛自樂的小圈子必然會放在大眾面前被嚴苛的大眾文化培植出的道德觀、審美觀來審視,一旦被盯上并被有意干預時,這些小圈層將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我們為什么要珍視這些小圈層,并不僅僅因為它們是一群群志同道合者的烏托邦,更是因為無數個這樣的小圈層如毛細血管一樣在開拓著我們文化的邊界。
如邵燕君老師談道的女性向的亞文化圈對于女性欲望、女性表達空間的開拓幾乎是顛覆性的,主流社會里男權獨大了幾千年,并潛移默化在一切文化秩序中,女性向的出現必然是不受歡迎不被認可的。“小圈子里終于有了一個地兒大家能夠坦誠面對自己,挖掘欲望,去探索各種表達的可能,她們肯定是想自己默默呆著的,一直比較注意和大眾的界限,以免引起大眾的關注和抨擊。這次應該也是并不想爆發,只是被掀桌子了。”
發展到現在,我們的確很難在這場持續很多天的明爭暗斗中看到勝者。這個事件似乎也凸顯了各個小圈層之間對話的艱難,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小文化圈中,有一套自己的“黑話”,不試圖對圈層外的人解釋、彼此相互不通融,遇到憤怒的點便干戈相向,并最終用了大眾的解決辦法,最后明顯是兩敗俱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