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醫護日記|武漢兒童醫院40多名孩子無家可歸,心結漸漸打開
【編者按】
2020年春節,寒風凜冽,病毒肆虐。
萬家燈火團圓之際,有一群人他們“逆行”向前,放棄假期,放下家庭,堅守在臨床第一線。
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早日戰勝疫情,守衛人民健康。
從1月26日起,澎湃新聞浦江頭條欄目推出《醫護日記》,記錄那些在臨床一線為人民健康而戰的醫護人員。

2020年3月5日
來武漢已有半月,和兩個一起來的小伙伴分開也有一周余,我們被分在了不同的醫院。2月24日,作為上海第九批援鄂醫療隊的我們,在入駐的酒店門口拍了(來漢)工作前的最后一張合影,因疫情關系,自此至返滬期間我們基本不會再見面。
我這種活潑開朗的性格,被巧合地分到了武漢市兒童醫院。在這里,我也遇到了“大腹便便”的孕婦,可能是出于產后孩子照顧的考慮。

在這里開展工作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有在自己建立的心理咨詢室里進行面詢的;有進行網上量表測試的;更多的是利用發達的網絡,如微信等開展線上咨詢、公布個人電話開設區域內熱線的。
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幫助一線醫護人員及武漢人民解決疫情期間的心理問題。
給我記憶最深的,就是遇到了醫院里40多位“失陪”小朋友,他們自身雖已差不多治愈,但由于家人或在此次疫情中不幸離世,或仍處于治療期,或家人仍在隔離期等,可以說目前的他們無家可歸。繼續留在醫院的他們雖然有醫生護士照顧,只是這里的叔叔阿姨們實在太忙了,他們最缺的是陪伴。
初次見到這些孩子們,眼中更多的是茫然和無助。作為一名9歲女孩的貼心父親,我很快和他們成為朋友,通過慢慢接觸、陪伴和疏導,漸漸的,他們走出了陰影,打開了心結,臉上有了笑容。我還跟孩子們學著做千紙鶴,雖然笨手笨腳,好在孩子們都很耐心教我,到那天下午,大家齊心協力做了一大堆紙鶴,美麗的護士姐姐將紙鶴串了起來,掛在整潔的走廊里。迎著微風搖曳的彩色紙鶴,像孩子們的心,慢慢飄蕩起來,春天已經來了,歸家的腳步也不會太遠了。

每當夜幕降臨,我靜靜佇立,看著酒店窗外近在咫尺的霓虹燈上耀眼的8個紅色大字“武漢必勝,中國必勝!”這是我和孩子們的心聲,也是我們億萬國人的心聲。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整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