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劃酒拳!你知道酒拳的歷史文化嗎?
劃酒拳又叫豁拳、猜拳、拇戰,是我國古傳至今仍時尚流行的飲酒游戲,劃酒拳最早誕生于西周,酒拳來源于酒令,以勸酒助興為目的。最早的文字記載應是漢朝《韓詩外傳》。酒令有可能是在漢朝時期為了維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設立的“監”。漢代有了“觴政”,就是在酒宴上執行觴令,對不飲盡杯中酒的人實行的某種處罰。

在古時,行酒令并不單是劃拳,平民百姓、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的行酒令方式大不相同。平民大多數就是如現今一般劃拳,文人雅士多以對聯、對詩、猜字謎為主。飲酒行令是以酒助興,有下酒菜,而且又伴隨著賦詩填詞,需要參與者的機智、才華。因此飲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的傳統,又是飲酒藝術與才智的結合。酒令盛于唐代的士大夫之間,在唐代詩文中頻繁出現。宋代沿襲了酒令習俗并且將其豐富化,光是記載各種酒令的書就非常的多。

中國酒令名目繁雜,無法精確統計到底有多少種類。清代俞敦培所著《酒令叢鈔》記載,大體分為四大類。《中國酒令大觀》(麻國均麻叔云編著)則分為:覆射猜拳類、口頭文字類、骰子類、骨(牙)牌類、籌子類、雜類等六大類,共計726種。
小編是貴州人,對于其他省市的劃酒拳方式不熟,但是對于貴州的劃酒拳方式還是知道的,不會的就玩剪刀石頭布,新手會的就是“十五二十”,貴陽人玩的最多的酒令就是“兩弟兄”了,只要喝酒,幾乎每張桌子都能聽得到。貴州人的酒拳妙就妙在酒令變化無窮!即使是酒桌老手也不能夠做到全部都滾瓜爛熟。
正所謂:萬水千山總是情,少喝一杯都不行 ,半斤不當酒,一斤扶墻走,斤半墻走我不走。 東風吹,戰鼓擂,今天喝酒誰怕誰?
不多學點酒令以后出門還咋個混!
來源:血神皇
編輯:小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