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解讀新冠肺炎的“潛伏期”,超長潛伏期真的存在嗎?
原創 應急科普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作者簡介
喬永霞 ,上海交通大學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什么是潛伏期?
潛伏期(inculation period)是指從病原體侵入機體到最早臨床癥狀或體征出現的這段時間。不同傳染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短者只有數小時如細菌性痢疾,長者可達數年或者數十年如艾滋病。事實上,病毒大流行時,因為傳染源眾多,所以潛伏期時長的判斷相對復雜,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流行病學的數據統計,在大量數據基礎上,計算出潛伏期的具體數字。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2019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展及風險評估》,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3-7天,最長不超過14天。
為什么沒有出現臨床癥狀也會傳染?
潛伏期需要跟潛隱期(latent period)區別,醫學中還有一個潛隱期是指從病原體侵入機體到出現傳染性的這段時間。通常潛隱期短于潛伏期;另外,在不同人群中免疫反應的強弱不同,癥狀表現也就會有所不同,例如兒童較成人免疫反應可能更弱,也就更不易表現出癥狀。此外,病毒感染后無癥狀也可能與個體獨特的體質相關,這些人均表現為無癥狀感染者,這也是為什么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沒有發生臨床癥狀,卻具有傳染性的原因。

簡而言之就是適應環境并繁殖子代。病毒通過以下六個步驟完成體內繁殖:吸附、侵入、脫殼、生物合成、組裝和釋放。
新冠病毒病毒通過其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ACE2蛋白的相互作用實現特異性吸附吸附細胞后,并通過膜融合的方式侵入宿主細胞,接著病毒核心組分核酸從蛋白質衣殼內脫殼而出,游離并進入細胞。病毒借助宿主細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場所合成核酸和蛋白質。在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到生物合成階段,胞漿中無病毒顆粒,這段時間就是潛伏期。

新冠肺炎潛伏期如何界定?
“潛伏期”指從患者感染病毒到出現首發癥狀的時間,而非按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來計算,必須是有癥狀者才能界定“潛伏期”。新冠肺炎患者的首發癥狀不一定就是發燒,有些患者一開始只有輕微的呼吸道癥狀,例如咽干、干咳,之后過了一個星期或十天才發燒。
新冠肺炎期間為什么要隔離14天?
根據潛伏期的長短我們能夠確定接觸者的檢疫和醫學隔離期限,一般是平均潛伏期+2天,但是嚴重傳染病按照最長潛伏期予以檢疫隔離。鑒于新冠肺炎的嚴重程度,目前予以最長潛伏期予以隔離。
新冠肺炎超長潛伏期存在嗎?
同一種傳染病有固定的潛伏期。潛伏期的長短主要與進入機體的病原體數量、毒力、繁殖能力、侵入途徑和機體抵抗力有關。有沒有“超長潛伏期”現在不好說,即使有也是個案,不是普遍現象,根據鐘南山研究團隊2020年2月28日,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發表的關于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特征的文章中對于潛伏期的描述分析潛伏期中位數是4天(四分位間距2-7天),最大潛伏期統計的方法是根據患者的口述記錄下來的,1099例中只有1例。以這僅有的1例患者報道的時間作為疾病的最長潛伏期是不夠科學,因此專家使用中位數更加科學地反映人群的總體情況。
治愈出院后再隔離14天的原因是什么?
根據第六版診療手冊,即使達到出院標準的患者體內也有可能有持續性的少量病毒。同時,標本采集的嚴格性和困難程度也對核酸檢測的準確度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假陰性的結果。此外,患者出院后,因恢復期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有感染其他病原體風險。所以建議出院康復患者繼續隔離兩周,以確保潛在的疫情擴散。
后記
潛伏期在新冠肺炎研究及流行期間
重要流行病學意義
潛伏期在流行病學研究中有重大的意義,首先,新冠肺炎流行前期,可以明確隔離期,也就是確定接觸者的留驗、檢疫和醫學觀察期限;其次,在疾病流行期間,我們可以根據潛伏期的長短判斷病人受感染的時間,用于追溯傳染源確定傳播途徑,還可以評價防治措施的效果;再次,未來研制出新冠肺炎疫苗還可以根據潛伏期長短確定免疫接種的時間。
參考文獻
1.《流行病學》2017年7月第八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2.Guan WJ, Ni ZY, Hu Y,et al; China Medical Treatment Expert Group for Covid-19.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 N Engl J Med. 2020 Feb 28. doi: 10.1056/NEJMoa2002032.
3. Fung TS, Liu DX. Human Coronavirus: Host-Pathogen Interaction. Annu Rev Microbiol. 2019 Sep 8;73:529-557.
4.中國疾控中心《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展和風險評估》
5.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
編輯 | 張舒嫻
鳴謝
上海市毒理學會、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志愿者協會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工交叉基金(YG2020YQ06)對本應急科普系列的支持。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官方微信訂閱號
郵箱:gwkjcb@shsmu.edu.cn
電話:63846590-776499
原標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科普系列三十一 | 解讀新冠肺炎的“潛伏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