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爾豪”和上話小伙伴去口罩廠當義工,一晚做了四萬多只口罩


而澎湃新聞記者獲悉,3月1日晚和高鑫一起做口罩的大部分都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員工,包括服裝、化妝、道具等多個工種,其中也包括高鑫的妻子,同為演員的王一楠。疫情襲來,無論影視還是舞臺劇,都停下了暫停鍵。不過,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在這期間除了推出云上劇場和有聲讀物,更是發動演職人員走上口罩生產流水線,做晚班通宵義工。

此前,因為演藝行業遭遇停擺,網上曾傳出一張“攝制組再就業”的搞笑圖,但如今,這些文藝工作者們卻真的走進了口罩工廠,但卻不是為“再就業”,而是為社會做一份公益。

之所以想起從話劇舞臺走向工廠的流水線,完全起因于一條朋友圈。
2月28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服化組組長胡曉輝在朋友圈里發了一張自己在工廠制作口罩的照片,瞬間得到了很多上話同事的點贊。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工會主席姚承穎私信了胡曉輝后才得知,這是他們在做志愿者。由于目前社會上的口罩供應還有很大缺口,許多小型口罩生產廠必須日夜趕工。但是,24小時流水線生產,輪到夜班的生產,要從晚上9點一直到次日凌晨4點,人手成了問題。胡曉輝在一個志愿者的群里得知了上海一家位于嘉定的口罩廠人手不夠,在招志愿者。由于自己這么多年做演出服裝的經驗,胡曉輝覺得做口罩應該很快能上手,于是主動請纓加入。
姚承穎聽完她的經歷十分激動,當即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情,不如從上話多召集點同事,一起來幫忙。”沒想到,這個想法在上話工會委員的微信群里面一經提出,就得到了積極的響應,報名人數大大超出預期。

為了測試把這個志愿者行動在上話員工間持續開展下去的可行性,工會委員小范圍召集了幾位志愿者先去試試水。3月1日,這是工廠最缺人手的周日晚上,來自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十幾個員工和家屬第一批去了口罩廠。他們來自各個崗位,有演員、舞臺監督、服化設計、劇場管理等等。
據現場的參與者介紹,他們從晚上9點正式開工,一直到凌晨5點多才結束。在2條全自動4條半自動的流水線上,這些純“新手”從制作口罩面料、壓邊框掛繩到質檢、剪裁毛邊到最后的裝盒,連續工作了一整個通宵。生產指標是定好的,面對陌生的流水線,為了不耽誤工廠的進度,第一批去做志愿者的上話人絲毫不敢懈怠,連水都不敢多喝,一刻不停做到天明。包括高鑫在內的很多人表示,由于一直是機械操作,走出工廠,感覺自己的胳膊都不是自己的了。
而工廠負責人則表示,如果都是熟練工,一晚上可以做4萬4千個口罩,但如今大家都是生手,能完成4萬2千個口罩,成績已然不錯。

做完口罩已是3月2日早上,當晚,高鑫的微博上了熱搜,他表示自己都被驚訝到。有記者想采訪他和王一楠,但被婉言謝絕,他們通過上話同事表示“我們所做微不足道。和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志愿者們及日夜趕工奮戰在一線的口罩工人們相比,實在不足以掛齒。“而發微博也只是覺得做了一點有意義的事情,感覺到很開心,也希望能為打贏這場戰役,助一點綿薄之力。
據悉,目前上話已經有近百名員工表示希望可以參與到公益行動中來,甚至出現了短期報名超額的現象。本周日(3月8日),還有一支更大規模的“上話義工”將要開拔。
“想去的人非常多,”據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總經理張惠慶介紹,雖然劇場仍未開門營業,演員們也不能登臺為觀眾帶來演出,但在社會的舞臺上,依然不能停止做有意義的事。
記者了解到,滬上許多演藝單位在得知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職人員參與公益口罩志愿者的事情之后,也紛紛聯系這家口罩廠,表示愿意加入這支志愿者的隊伍。在這個大幕暫時落下的春天,演出行業的愛心像滾雪球一樣匯聚在一起。他們走下了舞臺,走上流水線。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