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打開85歲高齡新冠肺炎患者遺體,法醫到底看到了些什么?
原創 W.W 海上柳葉刀

除了侵犯肺部,新冠病毒還讓哪些器官受累?一些重癥患者中可能暴發心肌炎或“心碎綜合征”,是否存在?病毒對凝血系統影響很大,病人體內因此普遍存在血栓?首例新冠尸檢報告發布,但更多疑問待解。

根據《法醫學雜志》官網更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尸體解剖專題,其中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尸體系統解剖大體觀察報告》。文章收稿日期顯示為 2 月 24 日,作者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劉茜、任亮、周亦武、劉良等。
24日當天,同濟法醫系劉良教授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今天早上鐘院士給我打過電話,著急,他說我們前線的醫生就等你這個結果了,否則的話,我們都不知道這個治療到底怎么辦,治療效果到底怎么評估。初步結果目前正在內部討論,等形成一個共識再發出來。”
那么,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這份報告到底說了些什么。
首先來看一下死者的基本情況。

入院第28天,這位老人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衰竭」病逝。
那么在具體解剖過程中,法醫究竟看見了什么?
1
氣道可見大量黏稠分泌物,導致遠端肺泡損傷。

針對這一發現,丁香園在報道中引用某法醫學專家觀點認為:「SARS 感染的主要病理表現是肺泡腔形成透明膜,最終導致雙肺實變,實變部位無法進行有效呼吸,臨床上出現呼吸窘迫。這一次不太一樣,應該是以遠端肺泡損傷為主,伴有黏液樣滲出。」
這一解剖發現,同時印證了本月14日本公號在《雙肺全白,通宵搶救!我的病人,生命現在以小時計》中的表述——
“總而言之,新冠肺炎這個疾病主要就是累及肺泡。肺泡被病毒導致的炎性滲出物,那種膠凍樣的分泌物給占滿了,而吸痰,靠氣管鏡到達不了那個終末端的地方。所以如果發展成重癥,醫生能采取的手段是非常有限了。”
綜上,正如27日鐘南山院士在新聞發布會中所強調,新冠肺炎這個病有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小氣道里頭粘液非常多,非常黏稠的粘液非常多。這些粘液阻礙了氣道通暢。如何把這些粘液從小氣道里面逐步的清除,是臨床醫生當下最為迫切的難題。
2
肺纖維化及實變沒有非典嚴重,但炎性滲出更明顯
法醫在解過程中觀察到,該死者的肺部纖維化及實變沒有 SARS 導致的病變嚴重,但滲出性反應較 SARS 明顯。
作者分析,上述情況考慮可能與此例患者從確診到死亡僅 15 天,病程較短有關。有待更多系統尸體檢驗資料及組織病理學驗證。

譬如這位死者的心包腔內有中等量淡黃色清亮液體,心外膜輕度水腫,心肌切面呈灰紅色魚肉狀。因患者臨床資料顯示存在冠心病、心絞痛病史,心肌及心外膜是否存在與病毒感染相關的損害表現有待進一步研究。
上海市瑞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陳德昌結合臨床談到,新冠病毒對人體的凝血系統影響很大,病人體內普遍存在血栓,對臟器組織的破壞力很強,脾臟,肺,小腸出現細胞壞死,也就是說病毒的靶向器官不止一個。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劉正印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提及,該團隊發現很多危重癥病人“出現凝血化驗異常,最后出現DIC(即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主要臨床表現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礙和溶血性貧血)”。
但是,這例解剖暫未證實上述分析。
編后
尸體解剖工作被認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是查明死亡原因、分析發病機理、追溯病源的金標準。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尸體檢驗之前,目前與新冠肺炎死亡相關的病理檢驗報道有2篇,但均未進行尸體解剖。
有同行指出,鑒于這個報告僅針對一例樣本進行了大體觀察,所選樣本年齡偏大,又有基礎性疾病,所以這份首例尸檢報告的價值和意義在一定程度上“要打折扣”,目前難以對相關結論作進一步解讀。
截至2月25日,武漢已經累計對11具遺體進行病理檢驗方向的解剖工作,其中9例由劉良教授的團隊完成,上海瑞金醫院病理團隊完成2例。到26日,最早完成的三例病理檢驗已經完成報告。
據上海媒體報道,26日晚,來自國家衛健委、上海援鄂醫療隊以及金銀潭醫院的部分專家曾經匯聚武漢金銀潭醫院,對第一、二、三例新冠肺炎遺體病理檢驗進行過討論。
當晚參加討論的專家包括直接主導病理研究的劉良教授、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呼吸科主任曹彬教授,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以及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領隊鄭軍華等等。
按時間推算,在此次分享會之前劉良教授的論文已經提交給了《法醫學雜志》,所以,更多信息我們只能等待專家共識或瑞金醫院院新冠肺炎病因診斷專家組的結論了。
·END·

關鍵時刻派用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