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想和病毒一起玩”:小孩子不肯宅要出門,防護怎么做?
原創 志玲姐的童藥圈
有條視頻很好玩:
一個4、5歲的孩子哭著說:“如果不讓我出去玩,是很不好的事情 。”
屏幕外,媽媽說:“但是有病毒啊。”
男孩說:“我看不見,我迫不及待,想和病毒一起玩”。
男孩的話,聽來有趣,引人發笑,不過仔細想來,是因為小小的他不明白:
為什么,一連一個月,只能呆在家里,不能去外面?病毒、傳染是什么東東?“我看不見”!所以,他才發出了“我迫不及待,想和病毒一起玩”的靈魂吶喊!

通過形象、生動的繪本,讓孩子真正明白什么是病毒、得病意味什么,孩子才能明白道理,才會乖乖呆在家里。
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玩角色互換游戲,互相當醫生,利用聯想、回憶,明白被病毒感染了會有什么后果,“當時是不是頭特別暈?很惡心,全身沒力氣?”讓孩子仔細體會生病時的感受,讓他明白,生病會身體不舒服、沒力氣,想干的事干不得,想吃的東西也沒有胃口,對患病有明確、清晰的認識,不想得病,畏懼的病。
利用繪本、網絡信息,給孩子講解防護辦法
不被病毒傳染、不得病的辦法是什么呢?
那就是呆在家里,不出門、把病毒悶死 ! 這樣,過一段時間,病毒沒有藏身之處,就可以出去玩啦。
02
如何居家不無聊?
比如玩24點,詞語接龍,一起套圈、一起建房子,一起搭積木,室內運動等,引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不無聊。
一起親子閱讀,不僅能夠打發無聊的時光,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疫情在家的無聊時光其實就是親子閱讀的一個好時機,父母陪孩子一起閱讀起來吧。
穿越障礙物的游戲,也可以用一些膠帶縱橫交錯貼在墻上,讓孩子在通關的時候不能碰到。讓球走迷宮。父母可以用一些膠帶貼在地上,制作成一個迷宮形狀,然后給孩子一個球,讓他們推著球走出迷宮。

03
出門如何防護?
還是需要強調,少出門是最好的防護。
如果必須要出門,盡量自駕,少使用公共交通,如果路程近,步行和騎自行車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盡量選擇空曠無人的地方玩耍,如果有人,自覺與他人間隔2米以上。
大人和一歲以上孩子都要戴好口罩(隨時檢查孩子的呼吸情況,為寶貝挑選適合寶寶年齡的口罩,防止口罩過大側邊漏氣),保證及時更換的同時,盡量不要用手觸摸口罩外部,一旦觸摸馬上流動水洗手,沒有流動水的地方用隨身攜帶的免洗洗手液等消毒產品,免洗洗手液注意需要酒精含量在60%以上。
同時如果寶寶要吃東西,用完免洗洗手液后最好再用清水過一遍手,避免酒精直接入口,消毒徹底前盡量避免孩子吃手、揉眼睛、鼻子。
04
一歲以下不能戴口罩怎么辦?
被動防護為主,除非去醫院等特殊區域,一般不出門,出門的話做好物理防護。
我個人建議可以讓寶寶用背巾背在身上,臉貼著家長,再用紗巾把寶寶遮住。或者可考慮選擇帶有防護罩(傘蓋)的嬰兒推車進行防護。或者爸爸撐一把雨傘,形成物理一個安全的小空間。
總之就是盡可能護住兒童的口鼻,避免接觸到別人的飛沫。


如果去醫院,提前預約好,錯峰出行,讓爸爸去排隊掛號等號……,媽媽帶著寶寶在私家車上等待,減少寶寶在醫院危險環境中的停留時間。
05
外出回家后怎么做?
到家后要及時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為寶寶更換外衣褲,大人也要一起更換,避免接觸中將病菌傳遞給寶寶。
大人脫口罩,把外套掛在通風或陽光下。用肥皂+流動清水洗20秒以上就可以,酒精有一定刺激性,在不方便洗手的地方,可以用60%以上酒精含量的免洗手液消毒。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