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所有人,疫情期你最關心的心理問題都在這里,來看專業解答
面對疫情,無論是普通大眾還是一線醫護人員,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擔憂與恐懼。該如何去疏導“深藏”在內心的心理問題?
從2月4日中午12時起,上海開通24小時線上心理咨詢熱線,應對疫情心理援助。平臺運行以來,不僅僅為市民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機干預,同時也為正在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及其家屬給予心理問題的支持。
2月24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與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推出心理咨詢問答,對心理咨詢熱線中來電集中的問題給予回答。這些問題來自醫護人員、醫護人員家屬、普通公眾這三類人群。
【醫護人員篇】

答:我們面對的新型病毒造成的疫情,沒有相關的診治指南和診治經驗可以參考,醫學界科學家都不了解,是未知領域,已經超出了醫務人員的能力范圍。
每個人都有“生的喜悅和死的恐懼”。對于每一個患者,我們都是整個團隊在一起戰斗,我們已經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治療患者,但醫生不是萬能的,相信我們已經做到盡心盡力了。
我們還應該看到,經過我們的治療,有許多患者得到了救治,有一部分患者已經康復出院,我們的工作得到了許多患者和家屬的認可和感謝,我們得到了許多社會人士的支持和贊揚。
你已經注意到自己的情緒問題,這是非常好的現象,建議你:
第一,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定時輪崗;
第二,接納自己的情緒,醫務工作者也是人,也會有情緒反應,不要因此自我貶低。當感到無法承受壓力時,請及時向負責領導或團隊成員訴說,尋求支持,允許自己的“無能為力”。只有先照顧好自己,才能幫助病患。
第三,如果這類情緒非常強烈而難以控制,一定要與病房負責人溝通,必要時暫時脫離工作環境,并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答:隔離病房的工作性質,工作環境都與平日不一樣,進入隔離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都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因為夜班等工作設置或焦慮等情緒問題導致睡眠問題,不管什么原因,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應對:
第一,告訴自己,這種情況下出現失眠是常見的,短期的失眠不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
第二,利用工作間隙,可以做一些冥想訓練,聽一些音樂來放松自己;
第三,如果可能,盡量按時就寢,入睡前嘗試漸進式肌肉放松練習或腹式呼吸訓練;
第四,入睡前,不要討論白天的工作,也不要刷手機;
第五,盡量保持規律的作息,定時睡定時起;
第六,有條件的,可以與身邊的精神/心理科醫生交流,必要時可以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嘗試一些安眠類藥物,暫時幫助改善睡眠。

答:第一,醫生也是普通人,在病毒面前都有被感染的風險,更何況醫生還是風險高的職業暴露人群。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緊張、害怕、恐懼的心理反應都是合理的。
第二,換個角度想,也正因這些恐懼和害怕,才會讓我們處于很高的警惕狀態,從而更好地做好科學防護,保護好我們自己和家人。
第三,作為基層衛生工作人員,務必按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并適當保持警惕,做一下體溫監測,了解身體是否不適,請及時尋求醫學專業支持;
第四,適當放松心態,比如聽聽音樂,深呼吸,做做肌肉放松訓練、冥想訓練,讓心態慢慢平穩下來,減少一些擔心。
【醫護人員家屬篇】

答:第一,感謝付出和支持。在重大疫情下,有家人馳援武漢,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和付出,獲取戰疫的勝利也有您一份功勞,非常感謝。
第二,可以嘗試放松訓練。試著調整呼吸,可以把手放在肚子上,用從1數到3的時間,慢慢地用鼻子吸氣,讓腹部用力,感受肚子慢慢鼓起來。然后,再專注地讓腹部慢慢回落,慢慢地呼出這口氣,同時再從1數到5。每次10分鐘左右,可以幫助有效減壓。也可以做些能讓自己感覺放松的其他娛樂活動。
第三,接納當下的恐懼情緒。在重大疫情下,人們往往會出現焦慮、擔心、恐慌、憤怒等負性情緒,適度的壓力是有好處的。
第四,規律作息,尋求支持。正常、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適當休息,盡量保持生活的穩定性。如果恐懼情緒過于強烈,以至于影響到正常生活,可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目前網絡和電話咨詢是比較可行又安全的方式。
第五,每天和家人視頻聊天,交流情感的同時,也交流彼此的狀況。

答:第一,互相理解。疫情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巨大挑戰,尤其是對醫療衛生系統,很多醫護人員因為疫情早出晚歸,承擔了較大的壓力。作為醫護人員的家屬同樣面臨諸多壓力,一方面要照顧好家人,一方面擔心家人感染病毒。雙方應該相互理解,疫情當前,每個人都很焦慮。
第二,真誠溝通。找機會多交流溝通,將自己的顧慮和擔憂表達出來,試著去理解對方的處境和感受。
第三,學會放松。試著去放松,如果家人工作太忙,可以和朋友打電話、發微信,從他們那里獲得支持,汲取力量,獲取安全感。也可以通過深呼吸、正面冥想等方式疏解壓力,改善情緒。

答:第一,醫護人員及其家屬應該被尊重、被善待。實話實說,這種做法是歧視醫護人員、傷害醫護人員情感的行為,每一位醫護人員及其家屬都應該被尊重、被善待。出現這樣的情形的確讓人寒心。
第二,關注當下,合理疏解。疫情當下,每個人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嘗試找途徑疏解自己的苦惱,可以與親朋好友溝通交流,尋求安慰和建議。
第三,堅定信念,告訴自己當“戰疫”勝利之時,迎接你的將是人們的笑顏。雖然看上去像是“精神勝利法”,但很多時候很管用。
【普通大眾篇】

答:近來,宅家無法如期開學的神獸們,紛紛“上網了”,比如可能影響鄰里和諧的:樓群里18樓家長說:嘿嘿嘿,希望19樓不要跳,我們孩子在上網課。19樓家長回復:不好意思,我家正在網上上體育課。
下面幾個方法非常有用,家長朋友們,記它,記它,記它:
第一招:只動口不動手。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無法操控“這么難”的網絡系統,請放心,如果孩子們連“開黑”、“吃雞”、“第五人格”這些高難度的游戲都可以操作,他們一定能操作簡單的學習系統,你要做的是在旁邊指導。
第二招:培養孩子規律作息,制定時間表,適時檢查孩子作業。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計劃表,列出每天的學習任務,并且記得回家后要驗收。不要總是埋怨孩子拖沓,往往拖沓的孩子背后,存在兩個拖沓的父母。
第三招:眼不見為凈。爸爸媽媽們要換個角度想,其實這些真實的場面每天都在學校里上演,孩子在學校里就認真聽講了?沒有思想開小差了?把老師講的內容全部記下了?和同學和睦相處了?其實,只是你沒看見罷了。孩子們一樣在健康茁壯的成長,該學的知識也都沒拉下。所以,該復工就復工吧。
最后一招:學會放手。家長們經常會為孩子鋪路,直到他們長大。其實,適當地放放手,讓孩子自己管理一下自己,培養孩子主人翁的精神,有時你們會發現“原來孩子們都長大了”。所以現在是一個好機會,請放一下心,放一下手吧。

答: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人都無法出門,造成情緒低落。感覺到無聊,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沒想出能夠讓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做,二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已經變得遲鈍,這種“鈍感”造成了我們無法對周圍的事物感興趣。
從這兩個角度入手,我們可以通過三種途徑改善自己的心情。
(1)善用運動,帶動情緒。運動可以促進人體分泌多巴胺,從而提升愉悅感。雖然不能出門,但是宅在家里,我們也有許多方法可以運動。這一類運動技巧資源很多,可以去網上找一些靠譜的推薦。
(2)善用想象,增添樂趣。雖然無法出門,但是我們的想象卻可以飛得很遠。想一下,當疫情解除后,你想要去哪里玩,跟誰一起?有沒有什么具體計劃?可以把這樣的畫面變成攻略,甚至可以畫下來,這樣也許就不會那么難熬了。
(3)善用正念,提升敏銳度。正念既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態度,它指的是我們要平衡理性與感性的信念,有目的地覺察當下,并且不加評判。負面的情緒,通常就是因評判導致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呼吸訓練、身體掃描等正念練習幫助自己更好地覺察當下,減少評判。

答:第一,改變對壓力的看法。如何看待壓力,會影響到我們是否產生負面情緒,當網絡學習讓你感到壓力滿滿時,可以嘗試去發現這件事情比較積極的另一面,比如,與老師同學們一起學習,相比自己一個人肯定增添了很多樂趣。
第二,調節壓力帶來的負面情緒。主動調節情緒,會更加有利于減輕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去打打游戲、聽聽音樂。
第三,向周圍的人尋求支持。把你的感受告訴老師、家長或好朋友,了解他們對這件事情的感受,向他們尋求幫助和支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