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八河、四湖、三泉,北京之水海淀來
小早 北京早知道



海淀區,共有八條河、四面湖、三眼泉。


高梁河是元代建都的主要依托水系,高梁河水系一直貫穿于北京城的心臟地帶,在北京城歷史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元以后高梁河上源被南長河所代替,僅從紫竹院東流至高梁橋一段仍保留高梁河名稱。


相傳,北長河是古代帝王往游于西湖和玉泉山之間的龍舟水道。


金代建都北京后,修建了以西山泉流為主要水源的河道,后經元代擴大和完善成為通惠河上游水源。幾百年來一直是北京城供水的主要水道,堪稱北京城的生命線。1965年京密引水渠借用其繡漪橋至長春橋3.1千米的河道,起點改在京密引水渠長河閘。


清河水源有二:一是西山之山洪及泉水沿北旱河進入,二是玉泉山泉水沿北長河進青龍閘在安河橋匯入。1978年治理清河,裁彎取直河道,縮短為23.7千米,海淀區境內長12.5千米。


現小月河起自明光寺學院路雨水下水道出口,經黃亭子、祁家豁子沿德昌公路西側向北至清河入清河。小月河長10.25千米,流域面積27平方千米。


主河道自京密引水渠至海淀區、昌平縣交界處長16千米,流域面積210.1平方千米。是山后地區主要排洪河道。


北沙河是溫榆河支流,元代稱“雙塔河”,古代曾是漕運河道。源于昌平縣四家莊,東南流,于雙塔村西北進入海淀區,再東南流至梅所屯東北出海淀區界。又左匯虎峪溝、東沙河水東流入沙河水庫。海淀區境內長7.1千米,流域面積3.4平方千米。


1952年,在蓮花池以西沿豐臺與海淀區分界處開挖8.54千米長的“新開渠”,以排放石景山區一帶雨、污水。1953年治理蓮花河時與南護城河脫離,直接匯入涼水河。海淀區境內長度4.76千米,流域面積9.31平方千米。


元代,郭守敬引白浮泉及西山諸泉匯入,并擴大疏浚,成為向京城供水的一座蓄水庫。清乾隆年間將西湖向東、南兩面擴展,周長30多里,成為北京最早、最大的人工水庫。乾隆十五年(1750年),更名為“昆明湖”,是頤和園的主要景區,占全園面積的3/4。


1984年整修圓明園,疏浚福海,逐漸修復水系,1995年園內水面面積恢復至80萬平方米。


1953年3月,改造治理紫竹院,廢田還湖,建進、退水渠,設進、退水閘,使湖水與南長河相通。


清乾隆年間,疏挖南旱河流經玉淵潭,并擴大水面,建出水閘,使玉淵潭成為北京城西部蓄水調洪湖泊。






泉水源自后山,伏流地下,出露后匯入龍潭池中。池中置有筆架形小山,腰部有洞,泉水從石龍口噴出流入洞穴,形成“噴泉射竇”景觀。池中之水又分南北兩股順山勢蜿蜒流淌,似“二龍戲珠”,最后通過石刻水獸之口流入山門內功德池中。執行編輯:小早
原標題:《八河、四湖、三泉!北京之水海淀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