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口述|護士抗疫一線染新冠肺炎治愈后捐血漿:呼吁康復者加入

鄭麗捐獻血漿。 受訪者提供
2月18日,距湖北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醫院婦產科護士長鄭麗第一次捐獻血漿已經過去9天,她也是一名新冠肺炎治愈者。
1月27日,鄭麗被確診為輕癥新冠肺炎患者,住進江夏區中醫醫院發熱四病區。2月9日,她治愈出院。次日,鄭麗與其他18名新冠肺炎治愈同事一塊捐獻血漿。
不過,最近鄭麗有些惆悵,由于目前仍然很缺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她看著許多新冠肺炎危重病人不斷離去,這令她很難過。
“因為還有很多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急等著血漿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隨時準備再次捐漿”。鄭麗說,她期待著再次捐獻血漿,同時,她也希望新冠肺炎的康復者們能伸出胳膊,勇于捐血漿,如果單靠康復的醫務工作者捐獻血漿,是遠遠不夠的。
【鄭麗口述】
遺憾不能與同事并肩戰斗
我叫鄭麗,今年是我成為護士的第27個年頭。因為父親是醫生,我從小就對醫護人員特別敬重,最終選擇了醫療行業,現在是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醫院婦產科一名護士長。
1月23日,我接到通知要求,和科室其他13名護士全部轉崗到發熱五病區。當時,我接到可以去一線的通知非常激動,因為2003年非典時期沒能參與讓我很遺憾。但家人一開始得知我要去一線時有點擔心,我安慰他們醫護人員救人是天職,病人需要我們。
1月24日,我到發熱五病區報到,最長的一天工作了12個小時。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我感覺自己的身體變得“笨笨的”,平時很輕松的操作完成起來不那么順暢;護目鏡也經常起霧,只能等霧散再操作;因為近視,除了必要的護目鏡我還要在里面加副眼鏡,摘下防護裝備數小時后我的鼻梁和耳朵還會有深深的壓痕。
24日下午,我迎來了發熱五病區第一位病人,是一名女性,年齡50歲左右。當時送到醫院時,這位病人情況就不太好,咳嗽伴有呼吸憋悶,體溫38攝氏度,我們需要立即給病人吸入氧氣。因為情況危急,經過會診后,我們緊急聯系了上級醫院,將病人轉診。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病人,我的心情很復雜,這個病人下一刻的安危是個未知數,病人轉走后,我一直擔心著她的安危。
1月27日,在一線奮戰了4天后,我發現自己有些咳嗽,身體出現乏力、發熱,有時最高達 37.4攝氏度。那時,我意識到有些不對勁,于是在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醫院做了CT,顯示右肺感染性病變,屬于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醫院讓我住院隔離治療,當天上午10點,我住進了感染四病區。
想來也奇怪,我各方面防護都做的挺好的,具體是通過什么途徑感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在給病人檢測或是照顧病人時感染的。
剛得知自己感染時我有些焦慮,因為身為一線的醫護人員,看見同事們在病房穿梭的身影,自己不能陪同大家一起作戰,我感到非常遺憾。
積極配合治療,盡快返崗
作為一名“特殊”的病人,剛開始看到同事要護理自己,我有點不好意思,加之是輕癥,能自己做的我都盡量自己完成。因為同是護士,太懂得同事的辛苦,我躺在床上聽到她們在病房都是小跑著的。
病房里挺安靜的,有時候我能聽到同事在走廊說“某床病人可能情況不太好”。我聽后心里也跟著著急,一方面感受到疫情期間大家工作真的很辛苦,另一方面,身為醫護人員我也替病人擔憂。
為了盡快返崗,我決定安心配合治療。護士每天會給我量4次血氧飽和度、血壓和體溫。每天上午8點輸兩瓶藥水——靜脈注射莫西沙星和喜炎平,同時配合口服奧司他韋和阿比多爾,根據身體情況醫生會讓我服用適量的口服中藥湯劑,這些治療我都積極配合。
醫院的餐食營養搭配的非常好,早餐有牛肉面、包子、各類粥,午餐、晚餐都是三個菜,一葷兩素,還會搭配一些水果和酸奶。為了增強免疫力,我每餐都盡量把盒飯吃完。
2月5日,經過醫院同事的精心治療,我的身體逐漸好轉,體溫降到37攝氏度以下,咳嗽也有所緩解,精神和食欲好了很多,也開始愿意下床走動。經過檢查,CT顯示我的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核酸檢測也是陰性,我感到特別高興。
四天之后,我正式出院,住院加上之前在一線的那幾天,我10多天沒離開過醫院。出院那天隔著口罩,我感覺呼吸到空氣好舒服。
隨時準備再次捐漿
2月9 日晚8點,當時我正在家隔離觀察,看到醫院在呼吁康復的醫護捐獻血漿,用于救治危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的消息,我第一時間報了名。
在此之前,我已經有過5次的獻血經歷了。這次疫情讓我擁有了雙重身份,既是醫護又是患者,這讓我切身感受到這些危重病人想抓住“活”著的希望 。
想到那些徘徊在生命邊緣的危重病人,他們真的太需要康復者的血漿了,如果能夠幫助到他們,那是我義不容辭的事。
后來,當我得知跟我一樣報名捐獻血漿的,還有醫院里18名感染新冠肺炎已康復的醫護人員,有些捐血漿的醫護才20多歲,也都踴躍報名捐獻血漿,這讓我非常感動。
2月10日上午9點,我來到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醫院等待中國生物和武漢血液中心的采血人員用采血設備采集血漿。經過登記信息,簽捐漿同意書,檢測血紅蛋白、血壓等流程,我捐了300毫升的血漿。
其實,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的基本條件很簡單,年齡在18-60周歲、確診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且出院后目前身體狀況較好,沒有其它不適癥狀,愿意捐獻血漿者即可。
我想用本人的親身捐漿經歷告訴大家,捐獻血漿并不會對身體帶來傷害,獻漿后也無需特殊的營養補給,保證營養均衡就可以。那天捐完血漿后,丈夫給我燉了老母雞湯。
但是這幾日,我還是有些惆悵,得知很多危重病人離開我們,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因此,我打算只要身體允許,隨時準備再次捐獻血漿。現在最缺乏的就是樂于捐獻血漿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我希望康復者們要伸出胳膊,勇于捐漿,如果單靠康復的醫務工作者,這是遠遠不夠的。
2月18日是我康復出院的第10天,如果2月23日CT檢測結果正常,我便可以重新返崗。我已經向醫院提交申請到江夏方艙醫院,用自己的親身康復經歷為病人做心理疏導。
其實新冠肺炎沒有大家想的那么可怕,我認為康復主要有兩點要素,一是加強營養,注意休息,二是心理支持。這兩點占康復的一大半,剩下的才是藥物治療。
出院當天,我走出醫院看到店鋪都關著門,路上也沒有行人,有點失落。真希望武漢快快好起來,一切早日回歸正常。等我身體完全康復了,我要抱抱兒子,雖然他已經24歲了,但是我此刻真的能抱抱他就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