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情下的急診科,“赤手空拳”與死神“搶人”
原創 劉文陽 健康界
來源:健康界
作者:劉文陽
正文共:2841 字
預計閱讀時間:9 分鐘
毫無疑問,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當中,呼吸與危急重癥科、感染科人員是其中的“殲敵”主力軍。在大量人力沖往一線,救治新冠肺炎感染者之時,醫療衛生體系仍需正常運作。
如何救治病人的同時,準確甄別出新冠肺炎患者,避免攜帶病毒的患者進入醫院病區,發熱門診、急診科則是一道重要“關口”。
“有的普通門診不開了,患者就涌到了急診。”中華護理學會重癥護理專委會主任委員介紹,急診更多承擔“保衛”醫院、守住醫院大門的職責。這無疑是一項艱巨的重任。
那么疫情下的基層醫院急診人,都經歷了什么?健康界采訪了湖北省襄陽宜城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相關負責人。
一場忽然而至的“硬仗”
“這些天的淚水,是我懂事以來流得最多了,比汶川地震的時候還多。”電話的另一端,湖北省襄陽宜城市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何雪梅聲音中帶著哽咽。從年前的臘月二十五開始到現在,她剛度過了為時兩天的休息日,這也是她這個階段第一次休息。
從臘月二十八開始,大量患者涌向醫院,匆忙趕來就醫的患者絡繹不絕,人群中充斥著緊張、焦躁。一場硬仗來了,一切毫無準備。一直到晚上,急診科還有不少人員聚集。
當天的夜班急診,一間小小的診室被患者圍得水泄不通。坐在電腦前的急診科主治醫師張濤,一口氣接診了一百多患者,沒時間喝水,沒時間上廁所。上了一整天白班的急診科副主任于凌云,放棄了下班休息,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工作崗位上繼續戰斗。
到了深夜,病人稍微少一些了,急診科連夜召集科室幾位管理者,以及護理部負責人,商討戰時狀態的應對方案、就診流程。最后決定,急診科設置分診臺。
按照討論結果,第二天,在ICU主任兼急診科主任李擁政的部署下,急診科增設預檢分診臺。護理部主任童志榮為急診科增派了護士人力。在急診大廳門口,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兩塊宣傳牌,預檢分診臺就這樣搭建而成。
臨時分診臺條件非常簡陋。急診大廳沒有中央空調,前后大門敞開,寒冬里冷風直吹。因為人力有限,需要24小時值守的分診臺,只能分成兩班,白天一名護士,晚上一名護士。所有急診人員全部取消了春節假期。

在預檢分診臺,值班的護士為每一位前來急診科就醫的患者測量體溫,詢問有無發熱史、有無武漢旅居史、有無武漢返宜人員接觸史等。篩查通過的,則進入正常就診流程。存在異常的,則視為疑似病例,和其他疑似病例一同收治。
每個人都繃緊神經。因為大家知道,急診分診臺是一道重要屏障。一旦篩查無異常,患者將在輸液大廳和其他人混在一起。而輸液大廳每天有兩三百的人流量。如果把不好這道門,就會造成院內的交叉感染,后果不堪設想。

新冠肺炎病人的篩查難度還是超出想象。有人害怕被當做疑似病例,和真正的感染者安排在一起,因而刻意瞞報,或者不配合護士的安排。與此同時,這個病毒比較“狡猾”,一些人沒有武漢接觸史,沒有發燒、咳嗽癥狀,最后CT檢查還是有問題。
為了嚴守這道“大門”,除了急診分診之外,針對不同就診者的情況,急診科還增加了CT檢查、血常規檢查,以及專家組成員會診等篩查步驟。隨著篩查的步驟增加,等待就診的流程變長,突發的狀況也多了。對于情緒焦躁不安的患者,只能依靠急診科醫護人員的努力溝通。
一家四口從武漢回來。夫妻二人中,老公已經確診入院,妻子帶著一個十歲多的孩子,一個一歲多的孩子,小兒子發燒到39度。沒有任何親友在身邊,女人領著“老大”,同時帶小兒子做CT檢查。孩子不配合,不停地哭鬧。女人哭喊:我太無助了,快要崩潰。陪同他們的何雪梅也掉下眼淚。

“赤手空拳”與死神“搶人”
挑戰遠不止這些。120急救車會送來一些處于昏迷狀態需要搶救的患者,這時的急診科無異于從死神手中“搶人”,根本無法對其進行初篩。可是很長一段時間里,醫院防護物品缺乏,使得沖在最前面,面臨很高職業暴露風險的急診人,幾乎相當于“裸奔”。
一位78歲的老年患者,因嘔吐、腹瀉被送到急診搶救。一名90后護士承擔其護理,其間還為他進行了打留置針等有創操作。兩天后,這位患者去世了,并在隨后被查出是新冠肺炎感染者。
這位90后護士一下子就崩潰了。她哭著跟何雪梅說,自己當時沒有防護到位就上了。“我自己無所謂,可是我回家后接觸了2歲的孩子,還有其他的家人。”何雪梅聽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她也只得振作起來跟這位護士說:“你也接觸了我們科室的成員,包括我。你放心,有什么事情,我們大家一來起面對!”萬幸,這位護士未被感染。

科室成員開始發揮個人力量籌集防護用品。一位叫曉麗的護士,老公在當地一家加工食用菌產品的公司工作。得知她們科室缺防護服,曉麗老公就去跟領導申請,征得同意捐贈了30套工業用的防護服應急。
“于主任,我老公單位有30套防護服,工業用的,要吧?”曉麗問。
“要,怎么不要!”于凌云回答,“即使工業的也給了我們一層保護的屏障,這樣我們在接觸急診患者時心里就感到心安多了。”30套防護服,科室成員每人一套。于凌云要求,每個人穿過后,要用84消毒清洗后再穿,直到接診到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后才能丟棄。

疫情面前,急診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科室的成員不可謂沒有熱情。但是,在防護物品缺乏、流程尚不完善,以及取消假期連軸轉的時候,對于管理者來說,需要凝聚人心。通過群內互動、私下談心,以及加強后勤保障,進行心理疏導,加強專業知識和防護能力培訓的方式,急診科使得科室成員更為團結一心。
“如今,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但是勝利尚未到來。”何雪梅說,每天大家依然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工作。尤其對于120急救中心送來的患者,大家更是不敢絲毫松懈。然而,值得急診科管理者欣慰的是,在這場艱難的“戰役”中,迄今為止,急診科有效地阻斷了傳染源,守住了醫院的第一道防線。與此同時,保障了急需救治患者的醫療需求。
更讓她欣慰的,是“戰爭”中團隊成員的熱情和團結。“我相信,這樣的經歷,對于我們團隊的每個人,都是一次升華。”何雪梅說。

寫在后面
這是一家湖北省一家基層醫院急診科的經歷,也是無數疫情下的急診人的寫照。急診是處理突發傷病的科室,急診人見識過最多的世間百態。然而,參與這場突然爆發的肺炎疫情的經歷,成了他們職業中特別的勛章。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何雪梅說,現在最大的期待,就是打完這場仗之后,帶著團隊成員們到山里去,好好地慰勞一下大家。
“唯愿疫情過后山河無恙,春光明媚之時我們笑逐顏開,一起舉杯慶祝!”她在自己一篇文章中寫道。
原標題:《疫情下的急診科,“赤手空拳”與死神“搶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