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央指導組專家:沒必要恐慌新冠病毒氣溶膠傳播,多通風即可
2月19日晚,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控科主任吳安華等三位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就新冠肺炎重癥救治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新冠肺炎的重癥、危重癥患者的特點及救治情況。
2月19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及解讀,病毒傳播途徑的表述中增加了“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此前在2月8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修正版)》中,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則描述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氣溶膠”這一專業的術語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頻繁出現在大眾面前。何為氣溶膠傳播?此前,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在2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介紹,“氣溶膠傳播”是指含有病毒的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其中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形成飛沫核,飄到更遠的地方造成遠距離的傳播。
“我覺得對公眾沒必要過度去恐慌它(氣溶膠傳播)。”蔣榮猛在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仍然是最佳的預防措施。在家里可注意多通風,通風可吹散飄浮在空氣中的病毒顆粒,降低濃度。
為什么在第6版方案里面強調“密閉的空間”條件?蔣榮猛解釋,氣溶膠傳播需要有一個特定場所,就是它不通風,可密閉,才有可能出現超過兩米距離的傳播。
“我們在寫這一段的時候,特別強調是在醫院里面,在給病人做這種氣管插管(的情況),氣道的管里,這個病毒大量出來,有可能會形成氣溶膠,也就是說在通風不好的情況下,所以氣溶膠傳播是對我們醫務人員的威脅最大的。”蔣榮猛說,所以在病房里收治病人的時候,特別強調病房的通風。
“在外界的空間里頭,比方說在大街上、公園上里面,是氣溶膠稀釋在空氣中,病毒是不會對人造成威脅的。”蔣榮猛表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