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許毅:警惕職業倦怠、心理崩潰毀了抗疫大計
原創:許毅教授(浙大一院精神衛生科主任)
2月14日上午,我的朋友圈被一條消息刷屏:453名浙大一院、二院、邵逸夫醫院的醫護人員組成超強醫療隊,奔赴武漢疫情一線。
臨行前,獵獵戰旗下,我們的醫護們就像白衣戰士,個個斗志昂揚。

我們在鼓舞和敬佩他們的同時,不要忘了,他們也是掛念父母的兒女,是擔心孩子的家長,是一個普通人。
他們也會因為長時間工作而疲勞,會因為溫飽問題而免疫力低下,會因為缺乏防護而受感染,也會因此而心力交瘁。
然而,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我的好友圈又刷屏了:邵逸夫142人的醫療隊在到達武漢的晚上竟然無人對接,自己搬運行李;在寒風凜冽、武漢氣溫只有零度的環境下,在酒店大堂席地而坐8小時,沒有盒飯,沒有熱水,一直等待到深夜。

于是,朋友圈充滿了憤怒、謾罵、斥責、同情----
難道,武漢人真的那么沒有人性?那么沒有感恩之心?
當時,我也覺得十分氣憤。但是,從最初的憤怒后平靜下來以后,我發現了其背后的重大心理問題。
我想從疫情發生以來的各個階段分析一下。
從12月中旬開始,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影響中國整整兩個月了。隨著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的持續上升,防護物資的缺乏,人們越來越能體會到疫情的嚴重性。
但我們畢竟不在湖北武漢。對于在武漢的工作人員、醫護人員乃至普通群眾所承受的壓力是無法感同身受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此次浙江醫療隊將整建制接管數個重癥監護室。這說明了一個現狀,武漢現有醫護能力已達到了極限,不僅多人被感染,其他人也早已精疲力竭。
所以在此次接待醫療隊的問題中出現重大失誤的背后,是一線工作者的職業倦怠和心理崩潰。疲憊不堪的他們已經無法應對或勝任現在的工作。

全國各地可以捐物資、捐醫護、甚至“捐”市長,但對于基礎工作卻無法替代。因此,關注和調節一線工作者的倦怠感和耗竭感就非常重要。
職業倦怠和心理崩潰會出現哪些表現呢?
職業倦怠主要表現在抑郁情緒、焦慮不安和睡眠障礙三方面。
首當其沖是抑郁。
此次疫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短時間內我們不知道它的盡頭在哪里,這很容易讓人們陷入沒有希望的抑郁狀態中。
其次,就是焦慮。
武漢一線工作者的家人也可能面臨著病毒感染的危險,他們很難在高壓狀態下兼顧工作者、家人、親友的角色。焦慮的出現,在所難免。
第三個常見的問題就是睡眠障礙。
經歷了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后,我們容易出現身體疲勞、精神亢奮的狀態。
最近的公益咨詢中,非常多的公務人員都自述出現了這樣的問題,精神上緊張讓他們不敢睡也睡不深。
心理崩潰最主要的表現是絕望。
戰場上絕望的結果是放棄抵抗,而此次抗疫中絕望就會導向無意義感。這種認知會讓人覺得自己所作所為于事無補,對遏制疫情無關或者無用。
從接二連三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窺見,職業倦怠和心理崩潰正在一線基層工作者中蔓延,高強度和高質量的心理干預非常迫切。
在此,我建議:
1.強化當地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工作力度;
2.在基層推廣緩解疲勞和心理放松技術;(點擊學習)
3.醫護及其他一線工作者盡可能開展輪班輪休,保證身心能量;
4.給予一線工作者公平公正、鼓舞信心等正能量信息;
5.所有心理和精神衛生工作者隨時待命援助,不讓倦怠和崩潰毀了抗疫大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