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明確6個大類25項規定動作,上海長寧185個居民區這樣做
如果說醫院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戰線”,作為基層治理單元的社區可謂是直擊疫情的“第二戰線”,是長期持久助力疫情緩解直至解除的重要保障。
為指導居民小區規范開展防控,上海市長寧區編制下發了《關于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和《關于進一步落實居民區防疫工作的通知》,提出關于住宅小區疫情防控“十條意見”。
聚焦遏制疫情在社區擴散的關鍵環節,為社區疫情管控制定“路線圖”和“說明書”,梳理形成《長寧居民區疫情防控任務清單》,涉及“封閉管理”“排摸登記”“隔離觀察”“口罩預約”“衛生消毒”“動員監督”6個大類共計25項“規定動作”,責任主體明確,任務目標清晰,幫助居委會對照自查。
嚴格而又統一的標準要如何在185個居民區迅速落實到位,考驗著每一個居委會的自治體系與能力,早一分鐘落實,居民就能早一點得到保障。依托分類治理、差異化治理的開展,五類居民區樹牢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廣大社區干部和志愿者全力以赴,打通聯防聯控的“最后一公里”。
售后公房小區破解難題見成效
據長寧區提供的數據,長寧共有售后公房小區居民小區408個,占居民小區總數的39.19%;擁有居民戶數13.79萬戶,占居民總戶數的44.18%,不論是小區數量還是居民戶數均位于全區首位。
這類小區房屋設施老舊、技防、物防設施欠缺,物業管理不到位,老年人口、低收入等困難群體占比較高等特點,都給疫情防控帶來了難度。為此,各街鎮積極破解封閉式管理的難題,通過三種方式落實“應封盡封”。

一是居民自我管理,主要通過動員樓組長、黨員骨干、志愿者隊伍加強對各樓組的滾動式排查,做好樓租出入口發現、勸阻、報告;二是委托相鄰物業代管,并由街道統籌機關干部、各支下派隊伍、居委會干部和志愿者守住出入口;三是申請政府托底,采取財政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增強疫情防控力量,齊心協力收好小區門、樓道門和自家門。
天山路街道對售后公房類小區在內的53個小區建立71個“小包圍”,全部實現“一門出入”,細化形成6類門崗管控方案,明確對應的居委、門崗地址、值守人員、時間和街道督察領導,職責到點、到門、到人。
北新涇街道通過購買第三方保安力量、發動志愿者守護、關閉部分弄堂等方式,對轄區內所有弄堂小區實施了封閉式管理。
普通商品房小區扎緊籬笆有妙招
這一類居民小區在長寧共有261個,占小區總數的25.07%;擁有居民戶數6.87萬戶,占居民總戶數的21.99%。在基礎設施和公建配套較為齊全、物業管理相對到位的基礎上,重點關注外來人員排摸登記,嚴把小區入口,織密群防群治工作網。
仙霞街道虹景居民區的長福公寓是一幢老式的商住兩用大樓,針對樓內存在不少企業的情況,小區業委會聯合物業公司對大樓內所有企業進行排摸,和每一位企業負責人通過電話、微信等溝通,明確各企業嚴格按照要求復工,有條件的建議居家辦公,同時要求企業負責人將所屬員工的相關信息及時上報物業公司,敦促所有員工配合業委會、物業公司、居委會的相關防疫工作。
為加強小區管理、保障居民安全,業委會督促物業公司提前完成小區大門、門禁系統、車牌識別系統及全面的監控系統改建工程,使小區真正實現全封閉管理,在本次防疫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涉外商品房小區貼心服務暖人心
涉外商品房小區人口結構國際化,社區文化構成多元,要如何向中外居民宣傳解釋好疫情防控知識與人員隔離措施,要如何服務好隔離中的居民,特別是境外居民,在防疫期間充分贏得他們的信任與配合,是擺在居民區干部面前的一道難題。
長寧共有該類居民小區66個,占小區總數的6.34%;擁有居民戶數1.51萬戶,占全區居民總戶數的4.85%。
虹橋街道榮華居委會及時成立了“新冠肺炎防疫黨小組”,對所有協助醫學觀察的點位全覆蓋建立工作專班,由居委會、物業、衛生中心、社區民警組成,通過制作中英文雙語“防控新冠狀病毒健康知識”圖文展板,發動街道基層立法點、古北市民議事廳居民議事員以及390名黨員居民和幾百位中外居民骨干轉發信息等方式,加大科學防疫信息宣傳,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緒。主動跨前幫助隔離中的外籍居民解決做飯難題,為隔離中的孩子送上小玩具,安撫他們的情緒。
老洋房小區多方協力筑屏障
老洋房類小區名人資源豐富、歷史底蘊深厚,但也存在設施老舊、物業管理缺失、外來人口混居等問題。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長寧區獲悉,該類居民小區長寧共有75個,占小區總數的7.20%;擁有居民戶數5084戶,占全區居民總戶數的1.63%。
新華路街道對轄區內32個洋房小院等無物業管理的小區,由居委會牽頭發動黨員、樓組長、志愿者等自治力量,對來(返)滬人員通過叩門、電話、微信等非接觸式方式進行登記提醒,強化塊長責任制、一口統管制、防護物資統籌制,筑牢社區防控疫情的“鐵桶陣”。
江蘇路街道老洋房小區占全區的40%,出租情況相對較多,有公共部位合用的居民對隔壁租戶的返滬情況更是尤為關心。街道將區機關志愿者作為補給力量編入居委會宣傳工作組,走街串巷宣傳信息登記。在入戶了解租戶返滬情況的過程中,居委會干部、社區民警組成“小分隊”,通過“主動上門+公安網絡核查比對”挨家挨戶問,用“最笨”的辦法開展“地毯式”人員排摸,將72家房客信息摸得“瑟瑟清”,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動遷安置房小區宣傳發力強引導
在長寧,還有一部分動遷安置房小區,這類小區以本地動遷居民為主,鄰里關系密切,有經常往來串門的習慣,同時閑置房屋出租率較高,人員流動性大,對宣傳引導提出了高要求。
長寧共有該類居民小區24個,占小區總數的2.31%;擁有居民戶數1.53萬戶,占全區居民總戶數的4.89%。
新涇鎮虹康居委針對小區本地居民較為熟識,且有過年一起聚餐、聚會打牌、結伴外出旅游等習慣,及時關閉居民活動室、棋牌室等,發動樓組長、黨員骨干、本地居民代表等,通過微信、移動“小喇叭”、上門告知等形式,引導小區住戶不串門、不聚餐,不在小區公共場所聚集或長時間逗留,不開展任何公眾聚集性活動;

對部分居民不自覺佩戴口罩等行為,居委成立“口罩佩戴專管隊”在小區內不定路線移動巡邏,一經發現,及時上前勸阻,減少疫情發生的可能。
新漁東路居委針對小區租客較多的情況,引導居民嚴格房屋出租方管理,暫未出租的房屋一般不得租借給春節后來滬人員;已出租的,加強對房屋承租人員的動態了解,主動聯系租客,勸其近期不要返滬;對已返滬入住租客,房東督促租客及時向居委會報告,落實健康管理,管住居民、管牢小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