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情期周末指南|不去電影院的情人節(jié)
在抗疫前線,有的醫(yī)護人員推遲了婚期,有的在這場戰(zhàn)斗中失去了另一半,還有的從除夕到元宵再到情人節(jié)都不能在家過。有人在危急關頭感慨,平時不覺得另一半能擔重任,沒想到關鍵時刻還是ta的冷靜和理智撫慰了自己的情緒。今年你是否會同意,少過一個節(jié)完全算不了什么,只要心系在一起。以下推薦的在線資源愿陪伴你和ta度過這個周末。另外,我們的征集也仍有效,歡迎留下你(們)的故事。
///在線講座·在線展覽///

在線講座|志達書店學習抗疫系列公益講座
志達書店邀請多位復旦大學的老師做線上分享,從2月13日起每日更新。講座主題包括《危機臨近:突破恐懼之籠》、《危機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與公民信息素養(yǎng)》、《危機治理:現(xiàn)代社會的危機與治理范式》、《危機觀察:疫情之下的那些人們》。
詳情請關注悅悅圖書微信公眾號或掃碼收聽

在線展覽|家就是美術館
2020年2月5日,扉美術館發(fā)起了“家就是美術館”的征集。截至2月9月中午12點,共收到98份作品,來自全國40余個城市,同時也有來自法國和加拿大的投稿。最終選出了30組作品,組成第一期線上展覽。
詳情請關注扉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木木美術館試圖探究在藝術機構大規(guī)模閉館的特殊時期如何使公眾得以繼續(xù)體驗和欣賞藝術:當公眾無法親臨展覽現(xiàn)場,藝術應該以何種形式呈現(xiàn)?美術館又該用何種方式展示藝術品?展覽由王宗孚策劃,呈現(xiàn)國內(nèi)外藝術家通過錄像、攝影、詩歌等藝術形式圍繞生態(tài)、自然、消亡、隔離和親緣關系主題所進行的探尋與思考。展覽將在微博、微信、Instagram等線上平臺向公眾開放。
展期:2020年2月13日-持續(xù)進行
詳情請關注MWOODS木木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在線展覽|徐冰——武漢同名個展
由合美術館、中電光谷主辦,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協(xié)辦,馮博一、王曉松策劃的藝術家同名個展“徐冰”,于2017年12月1日在武漢合美術館開幕。 這是迄今為止徐冰在國內(nèi)舉辦的具有回顧性與專題性的最大規(guī)模個展。ARTEXB根據(jù)合美術館的室內(nèi)外空間,以“夜場”的形式,較全面地展示了徐冰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天書》到至今最新的《蜻蜓之眼》等各個階段的主要代表作和相關的文獻資料,其中還包括一些在探索中的、鮮為人知的作品。
點擊這里進入線上展館。
///書·影·音///

故事是以時間為脈絡呈現(xiàn)給大家的,在閱讀過程中,你將知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獲得性免疫綜合征(AIDS)是如何在美國發(fā)現(xiàn)并擴散的,從中你將看到影響艾滋病的大量事件及各種人物,尤其是政府部門、醫(yī)療及研究機構、同性戀組織、媒體中的個體。在以大量事實刻畫人類的懦弱、絕望、自私和貪婪的同時,本書也以精彩的細節(jié)呈現(xiàn)了人類在死亡危機時的勇氣、進取、無私和悲憫。

書丨永久記錄
本書是愛德華·斯諾登的自傳,記錄了他在童年、少年、成年時期的經(jīng)歷,以及自己價值觀變化的全部過程。書中內(nèi)容既反映了現(xiàn)代網(wǎng)絡科技的發(fā)展,也表現(xiàn)了作者對美國政府監(jiān)視行為的不安,并表達了他內(nèi)心深處的反思與告白。
斯諾登于11日發(fā)布了中文完整版,可在此下載:https://a.temporaryrecord.com

書|Working: Researching, Interviewing, Writing
如果在這個時期,你想要用文字記錄點什么,又缺少方法,不妨閱讀本書。同濟大學教育學系李俊老師為Caro的作品寫了一篇讀書筆記《非虛構的寫作:途徑與可能性》:
“讓我困惑甚至不安的是,在更加深入透徹的理解和解釋世界這件事上,作為學者的我們仿佛做得并不一定比Caro更好。在某種程度上,Caro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一個體量巨大、無比深入的案例研究,人類學研究及敘事研究中會有一些研究與其作品較為相似。”

書丨福柯讀本
這個讀本精選了福柯不同時期的代表性論文二十四篇,其中絕大部分是首次翻譯成中文出版,可以清晰地看出福柯的思想軌跡。而在這個時候讀福柯,絕不僅僅是把他的作品當成社科文獻來讀。

美國記者艾瑪·拉金重訪了奧威爾在緬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曼德勒、渺彌亞、仰光、毛淡棉、杰沙…...拉金復原了奧威爾這段幾乎被所有研究者忽略的生活經(jīng)歷,并寫出了奧威爾對今日緬甸的精神影響。與此同時,她帶著奧威爾的清醒和觀察力,刻畫了在殖民幽靈與獨裁統(tǒng)治的交纏下,緬甸日常生活的矛盾與荒誕,以及人們的恐懼與希望。
點擊這里閱讀奧威爾小說全集

書丨詩的見證
本書乃米沃什應哈佛大學諾頓講座之約所做的六次講演的結(jié)集。米沃什關于詩歌的見證功能的闡釋極其精辟。
點擊這里在線閱讀

電影 | 萬箭穿心
一個女人靠做扁擔撐起全家。這部電影關于風水、關于新舊武漢,關于國企改革,難能可貴的是還有武漢話配音。電影原著作者是湖北作家方方,在本次疫情中,方方的武漢日記也值得一讀。
本片目前在騰訊視頻、愛奇藝、bilibili、1905電影網(wǎng)等均可直接觀看。

電影丨洞
新世紀來臨前的臺灣某區(qū),大雨連降導致某種傳染病爆發(fā),無力防護的政府要求疫區(qū)居民撤離,但還剩樓上樓下一男(李康生)一女(楊貴媚)留在一幢猶如監(jiān)獄的大樓里,各自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沒有撤離的跡象。水電工補修水管時為兩人留下一個洞,自此,他們借助此洞,開始偷窺對方的生活,試探對方的反應,并在幻想的暗戀中(華麗夢幻的歌舞場景)完成唯一的交流。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在支援湖北抗疫前線的醫(yī)護人員中,一大部分是護士,而她們中的大部分也只是二三十歲的女性。如果你是這一代已經(jīng)踏上社會的亞洲女性的另一半、戀人、閨蜜、父母、同事……也一樣可以看看。電影里呈現(xiàn)的社會心理結(jié)構,是陌生還是熟悉?

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
他的愛逾越了邊界,他的才華迷住了耳朵和雙眼,但除了音樂和創(chuàng)作本身,很少有其他東西能給他慰藉。本片是對皇后樂隊、傳奇主唱弗雷迪·莫庫里及他們的音樂的致敬,一段充滿愛、痛苦、接納和音樂的旅程。在最后的日子里,弗雷迪做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決定——在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拯救生命”大型搖滾樂演唱會上,將所有熱血付諸于歌聲。

電影|婚姻故事
過去的一個月中,“朝夕相處”成為了一部分家庭“打破常規(guī)”的生活模式,它取代了“朝九晚五”。有人半開玩笑地說,再不解除隔離,就要和另一半離婚。影片起始于一段離婚官司,卻笑中帶淚。就算愛沒有在瑣事和挫折中耗盡,如果繼續(xù)共同生活是委曲求全,能不能給自己和另一半新的機會,不帶成見和偏見地看待彼此?

電影丨迷霧
一座風景秀美的小鎮(zhèn)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濃霧瞬間淹沒。霧中傳來陣陣慘叫,人們驚慌失措地四處逃散。戴維和他的兒子與眾多鎮(zhèn)上的人被困在小鎮(zhèn)超市里,等待霧的消散。濃霧并沒有如期望的散開,而走進濃霧的人一去不返。恐懼、驚慌、掙扎、悲傷、絕望……人們的精神瀕臨崩潰。如何才能活著走出迷霧?面對超市里幾近癲狂的人們和超市外吞噬一切、不可知的迷霧,戴維緊緊摟著兒子,開始了艱難的求生之路。
點擊這里了解原著

紀錄片| 病毒入侵:殺死了5000萬人的大流感
據(jù)事后統(tǒng)計,這次1918年1月開始爆發(fā),后來被稱為“西班牙大流感”的衛(wèi)生事件時間跨度達1年半,令全球1/3的人口受到感染,奪走了超過5000萬人的生命,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證據(jù)的出現(xiàn),這個數(shù)字甚至能達到1億。大流感導致的死亡人數(sh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10倍。人們也都知道,下一次流感還會降臨,每一次警鐘都是為將來而敲響。
本片口述證詞均選自1918年大流感親歷者的口頭陳述、信件和日記等,還原了從零號病人感染病毒,到病毒經(jīng)過變異成為能夠通過空氣在人類間傳播的超級流感的完整過程。
點擊這里在線觀看

紀錄片|病毒獵人
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中心地區(qū)肆虐,造成約一萬兩千人死亡。然而,更大的威脅正在同時展開:大量病毒繼續(xù)在全球范圍內(nèi)游行,尼帕、奇昆古尼亞、寨卡。這些病毒像埃博拉病毒一樣,存在于動物身上,并蔓延到人類身上。
病毒從動物傳染給人類增加的背后是什么?我們可以做什么來阻止?我們從埃博拉病毒的最終遏制中學到什么?
點擊這里在線觀看

紀錄片|埃博拉之役
相比于上一部講述埃博拉病毒傳播事件的紀錄片,本片更側(cè)重瘟疫肆虐后的幸存者們的生活狀態(tài),災后的人際信任與心理建設和抗疫本身一樣都并不容易。
點擊這里在線觀看

音樂丨燥眠夜練習 / 演習直播
2009-2015 年間,燥眠夜是北京每周二的實驗音樂演出現(xiàn)場,先后在D-22和XP活動;2015 年后它成為了一個磁帶廠牌,越發(fā)致力于發(fā)行那些“不像音樂的音樂”。間或也會做一些小型的演出活動。燥眠夜關注各式各樣的實驗音樂,熱衷于變形與重組。包括那些不會定型的歌曲,無法預知的現(xiàn)場,冷場的音樂家以及年輕人的成長體驗。
掃描海報中的二維碼收聽
音樂丨鬼臺第406期:另一個綠色世界
https://music.163.com/#/program?id=2065305744
鬼臺:一個松散、荒唐、焦頭爛額的神秘組織,古怪的音樂貢獻者。
weibo:@鬼臺、@吳韃靼
這一期邀請了在武漢的花輪樂隊吉他手朱明康選曲。
點擊閱讀相關訪談:《花倫朱明康:我被封鎖在家,彈一把缺弦的紅棉牌吉他》
///播客·游戲///

播客+征集|喜馬拉雅:用聲音記錄疫情事情的愛與溫暖
喜馬拉雅與全網(wǎng)播客一起用聲音記錄疫情時期的愛與溫暖。多個播客團隊連線了身處疫區(qū)的普通市民、醫(yī)生、患者、志愿者、聽他們說說來自一線的訊息。還有播客選擇用聲音分享心理學知識和2003年SARS期間的親身經(jīng)歷,讓聽眾積極面對疫情。本次聲音征集活動還在進行中。截止時間為2月29日。
詳情請掃碼收聽

播客|聲東擊西:一座城市的誕生與衰老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年,大慶油田發(fā)現(xiàn)60年。為此,好奇心日報推出了一系列的「大慶故事」,本期節(jié)目嘉賓孫今涇就是作者之一。這座城市特別之處在于,它帶有強烈的時代烙印,但現(xiàn)在已被很多人遺忘。
詳情請掃碼收聽

播客|忽左忽右:工部局與遠東第一大城市排污戰(zhàn)
工部局在上海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這期節(jié)目主播楊一和程衍樑邀請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助理教授沈辛成從給排水工程的角度來談一談,這座被列強盤踞的城市和作為公共租界管理者的工部局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公共衛(wèi)生系統(tǒng)的。
詳情請掃碼收聽

播客|無業(yè)游民:絕不松開我的拳頭
武漢除了熱干面,還有搖滾樂。生命之餅那一批樂隊在1990年代末的出現(xiàn),讓武漢獲得了「朋克之都」的美稱。幾位主播三水、狗狗和科長一起選了九支不同年代、風格各異的武漢樂隊,挑出九首歌,幫大家記住這場災難中不該被遺忘的人和事,以及每個人當下的那些感覺,畢竟我們太容易遺忘了。
詳情請關注無業(yè)游民微信公眾號收聽

播客|所建所聞:把肺炎關進集裝箱
建筑師璟璐和她的朋友雨晨希望真正去聊一下火神山、雷神山這兩座臨時醫(yī)療建筑在設計施工上的具體考慮,以及一些更深的觀察和思考。
詳情請掃碼收聽

游戲|漫長旅途
現(xiàn)在的你已航行到何方?童年、少年、青年、婚姻、家庭、暮年、臨別,每個人都處于人生的不同階段。或許你正在與巨浪抗爭,或許你遇到了前行的障礙,又或許你發(fā)現(xiàn)自己遇到了那只對的“船”。
“我想盡可能真實地反映人生百態(tài),雖然我當時只有 26 歲,但我想像過自己在 30 多歲、40 多歲、50 多歲,甚至是 60 多歲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我讀了很多關于人生的書,也問過父母生養(yǎng)孩子的感覺。”——楊力,《漫長旅途》開發(fā)者

游戲|Florence
這個屢獲嘉獎的互動故事講述了 25 歲的 Florence 和她的戀人 Krish 在感情中的種種悲喜。

這款心理驚悚游戲的靈感來源于開發(fā)者 Matt Gilgenbach 本人與重度抑郁、強迫癥抗爭的經(jīng)歷。

游戲|#SelfCare
這款以臥室為場景的游戲讓人心情愉悅。撫摸貓咪、玩填字游戲、將衣服分類,這些簡單的行為旨在為你緩解焦慮與疲憊。
(投稿、寫信、與我們交流,請發(fā)郵件至:shenjw@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