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奧斯卡點評之《美國工廠》:文化融合才是正道
昨天,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隆重揭曉,除了韓國電影《寄生蟲》創紀錄大熱之外,另一個熱點就是網飛公司Netflix再度受挫。獲得10項提名的《愛爾蘭人》顆粒無收,只有《婚姻故事》里的勞拉·鄧恩獲得最佳女配角獎和《美國工廠》獲得最佳紀錄片獎。這里就來說說這部與中國有關的紀錄片。

2008年12月23日,平安夜的前一天,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設在俄亥俄州代頓市的工廠破產關閉,數以千計工人失業。這一年里,只有80萬人口的代頓市,居然有3.4萬人失業,經濟危機的陰影籠罩美國。
兩年后,中國福耀玻璃集團買下了這片廢棄廠房,福耀美國工廠在此開建。剛剛拍完紀錄片《最后一輛車:通用王國的破產》并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提名的史蒂文·博格納爾和朱莉婭·賴克特夫婦提出來,想拍這個中國老板的美國工廠的建設過程。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大手一揮,行!想拍什么拍什么,我們絕不干預!于是,3年時間,史蒂文·博格納爾和朱莉婭·賴克特夫婦拍了1320個小時素材,剪成了1小時50分鐘的影片《美國工廠》,于去年1月25日在圣丹斯電影節上首映并獲美國紀錄片單元最佳導演獎,去年8月21日在網飛Netflix播出,然后在昨天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獎。

看到曹德旺從專機上像救世主一般走下舷梯時,看到代頓市專門命名福耀大道時,看到美國工人重獲工作對福耀公司感恩戴德時,每一個中國觀眾幾乎都有一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快感。“你們給這個曾經荒涼的地方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活力。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項目之一。”改革開放40年外國公司拯救貧窮中國的戲碼,終于演變成如今中國公司拯救衰敗美國經濟和貧困美國工人的戲碼。真是太爽了!但是,看著看著,我們就看出來,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影片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孰優孰劣或者誰高誰低的結論,而是客觀地展現福耀美國工廠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種種矛盾現象。里面既展示了美國員工的懶散,生產質量不盡如人意,也展示了中國工人在沒有足夠防護條件下一天干12個小時,一年才回家兩次的境遇;既展示了美國工會為工人謀福利的一面,也展示了工會助長懶散、低效率的一面;既告訴了我們美國文化自由、民主、個性的一面,也告訴了我們美國文化所導致的扯皮和效率低下;同樣也告訴了我們以福耀企業文化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文化緊密、高效的優勢和忽略員工權益、安全的劣勢。作為導演的史蒂文·博格納爾和朱莉婭·賴克特非常克制,一直保持自己客觀講述者的身份,不偏不倚地把事實告訴觀眾,讓觀眾自己去思考,而不是簡單地做結論,為中方或者美方做宣傳。所以有評論說,《美國工廠》把中美兩國都黑了一遍,卻收獲普遍好評。我以為,這才是紀錄片所應該堅持的客觀公正價值取向。

如今,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開廠越來越多,但走出去的過程卻是艱難的。從《美國工廠》,我們看到,中國的企業文化與當地的文化傳統存在著廣泛的矛盾,只有融合這些矛盾才是出路。東方與西方的價值觀、文化理念,歷來就存在巨大差異。中國工廠開到美國,必然會產生價值觀、理念、管理以及生活習慣上的矛盾。面對這些矛盾,不能用二元論的方式生硬地對待,只能采取融合的方式,不然就沒有出路。但是,融合并不意味著消融自己,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在3年時間里,福耀美國工廠既接受了美國的法律,提高了美國員工的福利待遇,改善了生產安全保障,同時又堅持了福耀企業文化的最基本因素,比如高效率,比如不設立工會,比如果斷更換公司高層管理者和不合格員工。最終,我們看到的雖然是美國的福耀,但還是曹德旺的福耀。里面既有變也有不變,而骨子里卻沒有變。

我們如今面臨的是一個多元的世界,是一個多元的時代,沒有一個制度和思想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曹德旺及其福耀文化自然不能稱之為完美,但通用汽車的企業文化也有其缺陷。美國通用代頓工廠的倒閉和福耀美國工廠的建立,就是世界現代制造業面臨困境的現實寫照。企業和社會的發展,民族和國家的進步,都需要融合、包容,而不是誰戰勝誰。當看到中國福耀的工人一天干12個小時時,我突然想到前不久熱烈討論過的“996”問題。是的,強制加班確實違反勞動法,但卻是民營企業的現實。中國民族工業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這樣的現實之上的。我們需要的是承認現實,并且逐漸完善改進現實,而不是一味指責和謾罵。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手畫腳容易,那些加班的底層工人兄弟卻未必滿意。

觀看《美國工廠》就是觀看勞資雙方博弈的過程,你來我往,非常有趣。同時我覺得,博弈的過程也是勞資雙方成長的過程。110分鐘的片長,我們看到了代表福耀集團的資方與工會的博弈,看到中美員工之間東西方價值觀的博弈。影片最后兩個鏡頭很有意思,一是在美國勞資關系委員會主持下的投票,全廠員工以868對444票否決了建立工會的議案;二是到2030年全世界將有3.75億人因為自動化而失業。歷史的發展,就是不斷產生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必定促使企業的成熟,促使文化的完善,促使員工的成長。到影片最后,福耀已不是影片開頭的福耀,中美雙方的員工也已不是影片開頭的員工。他們都成長了,他們更在面對新的問題,面對自動化給現代制造業帶來的挑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