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別人都在買新不買舊的時候,為啥有人偏偏背道而馳?

再加上新款掉價快、老款價更低這一現象和客觀規律的存在,還慢慢衍生出了等等黨群體,他們通過等待的手段來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永遠不虧。

托尼發現總有那么一部分人,他們逆流而上反其道而行,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追求復古、講究情懷,對那些被時代淘汰的東西有著特殊的情感喜好。
一不小心,以前那些因為成本高、不實用或者技術不成熟,早就已經被更先進的技術取而代之的東西,到如今甚至有了再度復興之勢。
特殊的音樂載體 黑膠唱片
就拿聽音樂來說,如果現在我們想聽一首歌,差友們會怎么做呢?
打開手機上下載好的網易云音樂,然后在搜索框內輸入想要聽的音樂,就算是忘記歌名只記得某段歌詞也不要緊,我們總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聽的歌。

即使遇到某位歌手新出的專輯,我們也只需花上幾十塊錢買張數字專輯,就能立馬享受到好聽的音樂,如果你樂意,還可以買張實體 CD 作為收藏。

但是要是我們把時間調回到二十世紀,在那個時候,聽歌可以說是一件成本極高的事情。
在數字音樂和 CD 沒出來之前,存儲音樂的載體還是一張張體積碩大的黑膠唱片,經過繁瑣的制作工序后,漆片上才保留下了一圈圈連續的音頻刻紋。
無論是唱片本身還是用來放送音樂的留聲機設備,它們的成本都很高,在如今看來是既不便宜也不方便,想要聽個歌居然能如此費勁,多此一舉。

唱片與 CD 或者 MP3 等形式的音樂不同,它不是通過數字化的方式記錄下音樂,而是以物理的方法對聲音進行的刻錄,音樂的播放也是物理復現的。



跟黑膠唱片類似。
現在已經被數碼相機取代的膠片相機,本來早就應該在這個時代銷聲匿跡,卻又在攝影愛好者的圈子里流行了起來。
對于現在的手機和數碼相機來說,想要記錄下一張照片很簡單,看著液晶屏按下快門即可,時間不會超過一秒鐘,圖片就以數字化的方式保存了下來。

而膠片相機呢?
它不像如今的數碼相機那樣靠著各種精密的電子元件和先進的傳感器,可以提供給我們全自動的傻瓜式操作并且在任何場景下都能拍出的高質量照片。

相機近乎全機械的結構意味著你要手動控制光圈快門和對焦,在拍攝前,你要將膠卷裝到片倉,每拍一張過一次片,等到膠片全拍完后再倒片。

它跟現在所見即所得的拍攝工具相比,這么瑣碎復雜的拍照步驟對很多人來說是根本不能忍受的,但是恰恰有那么一批人樂此不疲。

有別于數碼相機追求盡可能還原真實的色彩,膠片受制于銀鹽的感光效果,照片難免會有偏色和顆粒感,這些特征又讓它擁有了獨特的色彩和質感。


無處不在的 復古技術回潮
除了黑膠唱片和膠片相機,復古技術又流行起來的東西其實還有很多。
在我們原有印象里,當一項更先進成熟或者更實用成本更低的技術出現時,以前的技術往往很快就會被它取代而淘汰掉,再隨著時間的流逝被人遺忘。

很多老舊的技術雖然看起來早該被拋棄,但是它們卻因為原有屬性或者形式的改變繼續存在了下去,并且逐漸形成一股潮流,至今仍有很大的吸引力。
拿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手表舉例,自從手表開始依靠石英和電池來驅動之后,以發條作為動力來源的機械手表好像有點變得那么一無是處:

但是被電子手表和智能手表蠶食掉大部分市場的機械手表,目前卻成為了類似裝飾品般的存在,原來用來看時間的功能屬性早就已經被無限弱化。

只要你有心觀察的話,你還會注意到不少音樂 APP 播放界面的樣子都是按照唱片的樣子來設計的,甚至它們的操作邏輯也毫無二致。

很多濾鏡 APP 也都是以膠片化的顏色風格來呈現的,有些甚至把整個頁面都特意做成了膠片相機的樣子,不同濾鏡對應著不同相機。


一部數字化的音樂播放器,屏幕被設計為磁帶式的播放界面,針對各種不同解碼器和解析度音樂,它還會呈現出不同的磁帶樣式。



但仔細揣摩下,你會發現復古技術回潮的背后其實隱藏著一種記憶里的認同和儀式感。
畢竟我們每個人所處的年代都有它們各自鮮明的特征和頗具代表性的東西:
從之前的自行車、手表、縫紉機這老三件,到后來的電視、冰箱、洗衣機這新三件,再到如今的手機、電腦、汽車。。。

當然除了懷舊,最重要的是,身處在當初那個時候的我們,并不會以現在的眼光如此苛刻的審視那些技術,更多的是面對科技的那種激動和欣喜。
當你擁有人生中的第一只手表、第一部手機、第一臺相機、第一輛汽車。。。

所以即便過去這么多年,當我們用著最新的東西,聽到曾經那些熟悉的牌子已經沒落或者將要消失時,還是會忍不住為它們感到惋惜。
而當我們看到復古技術回潮或者被賦予在新的事物上時,我們這才意識到當初的那種激動和欣喜之情過了這么久居然還在。
那句經常被人拿來當作調侃的 “ 下一部一定支持 ”,也可能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原標題:《當別人都在買新不買舊的時候,為啥有人偏偏背道而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