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學者防疫調研丨疫情阻擊需最大限度動員農村非基層組織力量

截止2020年2月8日24時,國家衛健委收到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33738例,其中湖北省累計報告27100例。不管是從全國還是地方看,從確診病例的增加以及疫情的擴散程度看,目前的疫情形勢都依然嚴峻。為防止疫情二次爆發,鞏固好前期取得的成果,同時管控好后期所面臨的問題,疫情防控應從殲滅戰走向阻擊戰。
由于病毒的快速傳播與擴散的特性,廣大的湖北農村地區是以武漢為中心二次爆發疫情的重要地帶,需要繼續加強相關方面的防控工作。筆者認為,在防控的過程中,僅僅依靠上級政府的統籌與安排,以基層組織作為抓手,進行整體性防控,是遠遠不夠的。應對此類突發性事件,還應最大程度動員村內各種非基層組織力量,發揮村民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共同對抗疫情,以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的局面和緊密關聯的村內社會管控網絡。
本文以鄂東南A村為例,來理解各種非基層組織作為疫情防控體系的重要部分的作用與功能,并反思基層組織體系與非基層組織體系的關系和未來。
A村是鄂東南地區的一個宗族性村莊,目前全村人口1628人,468戶,共有7個村民組(自然灣)。就筆者所見,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村內的疫情防控工作隊、村理事會和志愿者等各種非基層組織力量被有效動員起來,成為村內防控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迅速改變了村民的心態與行為,有效阻擊了疫情向村內的擴散與傳播。
一、疫情防控工作隊的走訪宣傳與督促落實
由于本次疫情的嚴重性,根據市里文件,原駐村扶貧工作隊就地轉化為疫情防控工作隊(以下簡稱工作隊)。
他們目前有三人組成,本是由市里幫扶單位直接下派到村里,對村民進行幫扶與落實脫貧相關工作,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協助村兩委(黨支部委員會和村民自治委員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是“目前是最重點的工作,凌駕于一切”。
工作組目前具體的工作主要分為兩部分。
一是入戶面訪與結果日報。每天分上午和下午兩個階段,工作隊三人與包組干部一人一起入戶開展訪問工作,每天能夠訪問二至三個村民組。
訪問的重點對象是從武漢、黃岡、鄂州等地的返鄉群體,對他們要每日測量體溫,說明事件的嚴重性,提醒注意事項,比如出門戴口罩等,對“頑固分子”還要警示。同時要做好信息摸排工作,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居住地、從哪里回來、密切接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填寫五類不同的表格,分別是發熱每日情況登記表以及匯總表、從武漢等外地流入的人員摸排登記表、市密切接觸者隨訪每日情況登記表、村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情況日報表。
有關摸排工作的文字表格工作由村干部完成,最終由工作隊向街道辦每日匯報最新情況。
二是監督落實與完成指示。作為市里下派的人員,他們還要負責監督村內各項防疫工作的落實情況,完成上級的各項指示與安排。
以宣傳為例,包括兩個方面的工作是否到位。一方面是如“過春節,不走親訪友,不是人情淡薄,而是生命第一”等各種橫幅標語的張貼,如“關于疫情防控期間從嚴從重打擊賭博違法犯罪活動的通告”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倡議書”等可視宣傳品的發放,這些東西都是根據上級要求制定的;另一方面是以村廣播系統為主的可聽宣傳。村內一直有一套“村村響”廣播系統,以村兩委為控制中心,每個村民組都安裝一個大喇叭,24小時循環播放疫情的進展與各項工作開展。為確保防疫工作做實,他們每晚還要在村口檢查人員出入登記等情況。
二、理事會的輿論引導、物質捐助分配和摸排信息的完善
由于宗族傳統較強延續下來,村里一直存在一套民間的組織與動員體系,后來合法化為村理事會。
理事會不同于基層組織,它們自主運行,管理村民組事務,在村莊治理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涉及村民組的事務如果沒有理事會的參與和討論,就難以有效實施與推進。根據村民小組的數量,村內共有七個理事會。每個理事會成員一般是五到七人,年齡通常是50至70歲。他們是鄉村賢達,有著比較強的公共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在村民組內具有很高的社會威望。
面對村民組內的公共事業時,理事會能夠動員本村民組的村民,形成集體行動能力,比如在面對突發事件如疫情時,為維護本村民組的安全,他們自主行動了起來,成為疫情防控中的關鍵一環。目前具體工作主要三方面。
一是正確的輿論引導。作為村民組內的權威組織,根據疫情的相關情況以及村兩委的要求,自覺在本村民組內做各種疫情宣傳與疏導工作,塑造出正確的輿論氛圍。按照村民說法,就是引導群眾向好的正確的方面走。比如,理事會成員每天都會在各自灣內自由走動,向村民宣傳上級的政策與措施,勸誡村民少出門、不出門,出門戴口罩,不參與聚眾賭博等行為,而且對少量頑固分子進行警示。通常,村民組內的村民都必須給理事會成員面子,執行相關措施。
二是醫用物資的捐助和分配。由于村集體醫用物質比較有限,尤其是口罩,很難滿足村民的需求,四五個理事會就在本灣子內召開村民大會,動員他們捐款,用來購買基本醫用物質。按照有錢多捐、沒錢少捐的自愿原則,村民大多數會捐款。如其中的一個灣子約270人,理事會總計募捐到4000元,采購了1000個一次性醫用口罩、20公斤巴士消毒液等醫用物資。在此基礎上,理事會作為牽頭人,經過討論與協商,根據每戶的人口數量,分配口罩。同時,由村委會雇用專人,運用理事會所購的消毒液在本村民組內的公共場所進行消毒滅菌。
三摸排信息的完善。在城市化與工業化背景下,村民外出務工是常態,村莊人員具有很大的流動性。村干部對流動人員的信息難以準確和完整掌握,但是理事會卻比較清楚。村民組內依然是一個熟人社會,村民相互知根知底。因此,理事會的工作一方面有助于村兩委的流動人員登記,另一方面有助于村兩委及時掌握新情況,如曾經有五個感冒發熱人員,是由理事會向村兩委匯報的,目前已恢復正常。
三、志愿者的輪班值守與盡職盡責
志愿者是村內的積極分子之一,在村內具有比較高的社會地位與榮譽。在重大突發事件背景下,他們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志愿者主要以黨員為主,年齡在40至60歲之間,他們比較有黨性,有公心,有奉獻精神。疫情發生以來,他們成為村莊疫情防控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村兩委的動員下,他們不僅沒有排斥與畏懼疫情防疫工作,而且自愿參與,但沒有任何工資與報酬。按照村干部的說法,“他們比較有大局意識,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就站出來了”。
村內黨員總計有37人。由于所需人員有限以及工作的要求,志愿者共有10人,他們的工作主要是在村口輪班值守,做好進出人口的統計登記工作,并測量體溫。一進村就可以看到他們戴著醫用口罩,手臂上帶著紅袖帶,上面印著“新時代文明志愿者”幾個黃色字眼。由于村內只有一個主要進出口,按照村兩委的安排與部署,在村口設置檢測點,一班次2人,分為三個班次,實施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監控。
四、非基層組織的有效動員與村級組織體系反思
從筆者所調研的村看,由于防控氛圍已經形成,目前村民基本上是自主實施居家隔離。如果出門就戴口罩,沒有戴口罩的盡量不出門;一些頑固分子也軟化了。這主要得益于村內非基層組織的有效動員,而這些非基層組織的有效動員有賴于兩方面因素。
從外因方面講,以工作隊為代表的行政力量發揮了作用。作為市里的下派組織,工作隊擁有強大的行政權威,掌握了豐厚的資源。一位工作隊成員表示:“一方面,我們信息比較準,根據文件精神,我們不允許瞞報漏報等現象;另一方面,我們重在督促落實,不然的話,無組織無紀律。”在及時獲取正確的權威性信息的基礎上,工作隊的入戶隨訪等直接途徑與形式,凸顯了上級干部的在場作用,強化了宣傳與引導的效果,“我們一天走幾次,村民不得不重視”,從而加速了村民觀念的快速轉變。
從內因方面講,以理事會和志愿者為主的各種村內社會力量功不可沒。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村內各種社會力量被激活。一方面,以理事會為代表的民間組織,通過運用熟人網路,進一步強化了上級組織和外部力量的宣傳與引導,從思想上加強了村民的防控意識,同時從物質上保證了防控行為的有效落實。此外,還能配合村兩委及時完善各種摸排信息。另一方面,以黨員為代表的志愿者,通過運用黨員的身份意識與榮譽,以輪班值守的方式,對整個灣子實施全天候防控,保障了整個村莊的安全。
最終,通過內外力量的有機結合與協調運用,非基層組織成了村內防控網絡的極其重要的部分,成為疫情防控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招:一方面引導村民的心態,規范村民的行為,另一方面避免出入者對村莊構成的潛在威脅,維護村莊的動態安全。
突發事件不僅考驗政府統籌全局、領導一切的能力,同時也能檢驗基層的治理水平與治理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既要發揮基層組織集體統籌與協調作用,同時也要更好地發揮非基層組織力量的重要作用。正如一名村干部所講:“形勢太嚴峻,所有人都出點力,就可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共同打一場有組織的防疫戰?!狈駝t,疫情防控工作要么走向形式主義,要么放任不管。
由于湖北地區在2002年實施合村并組,撤銷了村民組長,基層組織體系被極大削弱。另一方面,村級組織的集體資產的不足或流失以及財權上收等原因,導致基層組織的物質基礎也遭到極大削弱。因此,在基層組織的治理能力與治理資源弱化背景下,面對突發事件時,基層組織作用并不能最大程度發揮出來,在面對疫情時,即使是村兩委,往往也有心無力,正如一村干部所說:“主要還是靠個人,干部的力量是有限的,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p>
但因疫情蔓延、擴大,面臨死亡的威脅,疫情成為村內的首要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下,公私統一起來,干群利益趨向一致,村莊的凝聚力與團結力空前增強,村民的積極性與能動性被最大程度調動。在這個過程中,各項工作能夠有效實施,并不意味著村級組織的治理水平與治理能力提高了,而更多是因為非基層組織的力量,尤其是以宗族性為底色的理事會被動員起來,構筑成了一張全面的防疫網絡。
在疫情退去后,村內的首要矛盾就會發生改變,沒有共同的利益基礎,理事會等非基層組織是否還能夠被有效動員起來,就值得探討。而基層組織弱化的局面是否需要改變,也同樣需要探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