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女人不用生孩子、機器人當保姆?衛報預測人類未來30年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
30年后的世界會更好么?
衛報給了我們答案

新年伊始,衛報同樣預言了2050年的世界??赐晁鼈?,你會覺得生活仍然值得期待。
01
30年后的世界將是怎樣?
女性不用再生孩子
今年在德國,已有首個母親移植了逝者子宮誕下了嬰兒,而到2050年,人造子宮可能會成為新的生育方式。
現階段,已有一些孵化器在發揮子宮的功能,為早產胎兒提供進一步發育的生長環境。

“設計嬰兒”將更加普遍
雖然生殖技術已經引發了很大的倫理爭議,但衛報看來,“設計嬰兒”已經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
到2050年,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胚胎來篩除遺傳疾病和疾病。準父母甚至能花錢為孩子選擇健康的身體、智力、吸引力或運動能力等特征。
這也意味著在未來,富裕父母的孩子可能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基因上更優秀。
凍卵會成為常態
如今已經有女性開始選擇冷凍卵子,并且隨著生活壓力變大,女性的生育年齡也在不斷提高。
但到2050年,隨著凍卵成為一項成熟的技術,女性50多歲甚至60歲以上都能成為母親。

機器人保姆出現
2020年全球老齡化已經越加明顯了,在韓國近半數年人生活貧困,日本老年人退休后仍被迫工作,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也都出現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局面。
到2035年,這個局勢將更加惡化,65歲以上人口將比2017年增加44%,需要增加的護工崗位就要有65萬個。
面對全球護工緊缺,養老風險增加,今年10月,英國政府宣布了一項3400萬英鎊的投資計劃,試圖教會機器人看護者對人類更有同理心。

全職爸爸越來越多
在英國,近年來,父親們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來,全職爸爸的數量在增加。
目前,很少有單身男性想要獨自撫養孩子,但衛報認為隨著男女比例的傾斜和父子關系的親密,全職父親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
在韓國其實已經有7000多名男性稱自己正在全職照顧孩子,且不包括有工作但在休陪產假的男性。
上海可能是全國全職爸爸最多的城市,42.5%男人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像上海作家毛利就坦言,自己用月薪兩萬,聘老公當全職爸爸。

關于社交媒體的運用,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會越來越全面…….
02
2004年,人們心中的未來世界
2004年,衛報對未來人類的預測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16年后再和如今的社會相比,契合度還是很高。
在衛報2004年的預測中,2020年想結婚的人會變得越來越少。過往人們生活的順序是:婚姻、性和孩子,但未來婚姻不再是第一位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局數據顯示,過去10年中國的結婚率一直在下降,2018年更是創下了歷史新低,僅為7.2%。

在家庭觀念上,衛報預測到2020年,家庭將以多種方式形成,“與親生父母同住在一個家庭的孩子”將是少數。
2019年,全球61%有孩子需要撫養的家庭,父母與孩子都沒有血緣關系。在美國,不到一半的孩子與第一次婚姻的親生父母生活在一起。

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宣布同性婚姻合法化,像芬蘭女總理就在彩虹家庭中長大,擁有兩位母親。

單身女性可以通過凍卵、精子銀行選擇生下自己的孩子,變性父母的數量也在增加,他們通過生殖技術一樣可以擁有孩子。

“2020年更多的女性會成為家庭中主要的經濟支柱。隨著新一代高學歷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這一比例在未來幾十年可能還會上升”。
這也是衛報預測最準確的信息之一。
在英國,全職女性比例在過去30年里增長了兩倍,而在上世紀90年代,女性的就業率從57%躍升至65%。

這對女性意義重大,因為有了新的經濟實力,女性才能夠在兩性中爭取更多的平等關系和話語權。
衛報的預測中,還提到了隨著2020年家庭成員變少,父母對孩子的情感投入將更多,同時關系也更加穩固。
不過伴隨著更大的情感投資而來的是更長的經濟依賴。
在英國,從2009年截止到去年,與父母同住的成年人數量增加了46.3%,有近一半之多。

而且這一趨勢很可能會繼續下去,為人父母正在成為至少25年的契約。
當然,衛報也有一些沒有完全預測到的。雖然越來越多女性成為養家糊口的人,但不要以為她們都是高收入者。
現實是,如今仍然有非常多低收入女性在承擔家庭經濟負擔,其中就包括單身母親。

今年的熱門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仍在探討女性在家庭中受到不公正待遇。

“到2020年,網絡攝像頭可能會扮演電話在20世紀的角色,成為可能相距數百英里的家庭的重要溝通紐帶。”
在衛報的預測中,網絡攝像頭在家庭中會發揮很大的作用。但如今攝像頭已經不光局限于家庭,它還能起到監護作用。

這些都無疑為我們的生命安全、財產安全裝上了一道強有力的防線。
你心中的2050年會是怎樣?歡迎和我們交流。
文 / 外灘君
圖片來自網絡
資料來自于衛報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原標題:《女人不用生孩子、機器人當保姆…衛報預測人類未來30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