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小企業亟需財政支持,渡過疫情難關
為控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國務院明確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日,倡導大家居家隔離,減少人口流動。而各省市進一步要求各類企業2月9日24時之前不得復工,這是應對疫情加劇不得已而為之的政策,完全可以理解。但必須注意的是,在很多人居家享受漫長而略顯無聊的假期時,中小企業紛紛告急。
在筆者的調研中發現,除在線游戲等個別行業,幾乎所有行業都表示受疫情影響面臨困難,旅游、餐飲住宿行業尤甚。以成都某品牌火鍋店為例,因疫情影響全部停業到至少2月10日,13家直營門店春節半月預期營收500萬元就此沒了,而之前已備好的200萬元食品原材料全部損失,500名員工半月工資支出140萬元,停業半月房租支出33萬元。盡快復工開業才能彌補損失,但復工面臨著買不到足夠口罩、紅外線測溫儀和酒精的尷尬,風險很高。這是一個中小餐飲企業的現實困境。
在此背景下,很多企業和個人呼吁房東減免房租,萬達等商業地產紛紛對租用商戶減免租金,網絡上也不乏為租戶減免租金的“中國好房東”,這當然值得稱贊。但不是所有的“房東”都有這樣的財力和底氣,調研中一家企業表示,“都要求房東減免租金,但誰來減免我們的銀行貸款呢?我們是拿著房租去還貸款啊。”
說到底,減免租金值得稱贊,不能減免租金也無可厚非,因為“降成本”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兩難——一方的成本往往就是對方的收入。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降成本”的重點從來都是減少政府收入來降低企業成本,比如“減稅降費”。同樣的,面對疫情,也須由政府出手來幫助企業共克時艱。
地方政府政策先行,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2月2日,蘇州市率先發布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隨后,上海、北京、山東、浙江等省市先后出臺地方政策支持中小企業,主要的財稅政策包括:
第一,減免小微企業稅收。因疫情導致生產經營受到重大影響,繳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申請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小微企業因疫情影響造成的資產損失,可依法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第二,延期繳納稅款。對確有特殊困難而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小微企業,由企業申請,依法辦理延期繳納稅款,最長不超過3個月。
第三,緩繳社會保險費。對因疫情影響,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無力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小微企業,可申請緩繳社會保險費,緩繳期一般不超過6個月。
第四,返還失業保險費。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小微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
第五,減免小微企業房租。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小微企業,減免疫情期間的房租。
除上述普遍采用的政策,北京還出臺政策補貼小微企業研發成本;上海則推遲了社會保險繳費基數調整時間,降低企業負擔,并對停工期間企業組織職工參加各類線上職業培訓按照實際培訓費給予95%的補貼。
中央出臺財稅政策支持疫情防控相關企業
在地方政府紛紛出手的同時,中央層面連續出臺財稅政策支持疫情防控相關企業。2月1日,財政部、海關總署和稅務總局聯合發文,對境外捐贈人無償向受贈人捐贈的用于防控疫情的進口物資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同日,為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支持金融更好服務疫情防控工作,財政部發文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給予財政貼息支持,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個人和企業的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支持力度,并優化對受疫情影響企業的融資擔保服務。
2月5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減稅降費”和財政貼息的財稅政策進一步支持疫情防控和相關行業企業。三項減稅政策:對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擴大產能購置設備允許稅前一次性扣除,全額退還這期間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對運輸防控重點物資和提供公共交通、生活服務、郵政快遞收入免征增值稅。兩項降費政策:對相關防疫藥品和醫療器械免收注冊費,加大對藥品和疫苗研發的支持;免征民航企業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一項財政貼息政策:用好專項再貸款政策,支持銀行向重點醫療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生產、運輸和銷售的重點企業包括小微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由財政再給予一半貼息,確保企業貸款利率低于1.6%。
中小企業亟需更大力度財政支持,共克時艱
上述中央層面的財稅政策主要聚焦于疫情防控相關企業,而對于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其他行業中小企業關照不足。中小企業在我國意味著什么?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與2003年相比,當下我國經濟整體放緩,消費和服務業比重明顯提高,疫情時點恰逢春節消費旺季,加上外部環境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諸多機構認為此次疫情對我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影響要超過“非典”。形勢嚴峻,應當考慮在全國范圍內給予中小企業更大力度的財政支持,讓中小企業挺過寒冬是疫情后經濟復蘇的重中之重。
第一,推出臨時性和長期“減稅降費”政策,降低中小企業負擔。
一是短期內建議適當減免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部分行業增值稅。主要包括旅游、餐飲、住宿、交通運輸和為防控疫情提供支持的相關行業。從長遠來看,進一步降低增值稅稅率,推動稅率從三檔向兩檔簡并,主要是降低農產品、交通運輸等適用的9%,這些也是受此次疫情影響比較大的行業。
二是建議加大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六稅兩費”的減征力度。財稅[2019]13號文明確,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可在50%稅額幅度內減征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疫情期間可加大減征力度。
三是建議進一步降低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企業費率。廣東、浙江、廈門等地實踐表明“低費率、寬費基”是社會保險繳費的合理模式,2019年降低到16%的企業養老保險繳費率依然有進一步降低2個百分點的空間。
四是更大力度鼓勵企業捐贈。對今年參與疫情相關捐贈的企業,不受稅前利潤12%限額扣除的約束,允許全額扣除,鼓勵企業捐贈,共克時艱。
第二,適度提高赤字率,增加財政支出,調整支出結構,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疫后復蘇。應對疫情的“減稅降費”勢必進一步加劇今年的財政收支矛盾,根據今年“以收定支、零基預算”的要求,有必要提高赤字率,為疫情防控支出騰出空間。在財政支出上,一方面增加支出規模,另一方面調整支出結構,向疫情防控大力度傾斜,支持中小企業穩崗和恢復生產,并做好疫情之后擴大基建、刺激需求、穩定就業的相關儲備,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多機會,推動經濟復蘇。
(作者葛玉御為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師,經濟學博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