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看武漢|預防糞口傳播,重提U型聚水器:香港防疫經驗
新冠當前,重提U型聚水器
最近,鐘南山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通過糞口傳播。而在2003年的SARS爆發時期,香港也經歷過這樣的教訓。
在本次新冠疫情中,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早在2020年1月11日就表示,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極可能由市場上出售的野味傳染給人,并提醒大家,不要以為不去被病毒感染的市場便沒事,因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有可能經供應鏈擴散,病毒隨之傳播開去。
1月30日,何栢良在電視節目《香港家書》中,重提U型聚水器。他指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可能經飛機或高鐵傳播至香港,要做好預防措施和應對計劃。他呼吁,市民如有不適,不要向醫生隱瞞病史或旅行記錄,又提醒市民檢查家庭下水管道中U型聚水器是否充分存水,以確保功能良好。
2月2日,內蒙古新增確診病例中,有一例住在已確診病人的樓上,但從未直接接觸過確診病人。這更提醒閉門不出的人,需要對居家設施投以關注。
U型聚水器是什么
U型聚水器,即下水道U型管,又稱存水彎或回水管,其主要作用為阻止污染物和飛蟲由下水道進入室內。其中保持一定高度的水柱(約為50~100 mm),存水高度稱為水封高度,這是阻止排水管道內污染物、小蟲進入室內的一道有力屏障。水封高度應適宜。若水封高度太大,污水中固體雜質容易沉積在聚水器底部,堵塞管道;若水封高度太小,所連接的排水管內氣體容易克服水封的靜水壓力進入室內,污染環境。
存水彎的水封高度會受到外部因素影響。比如,如果長時間未使用,地漏等衛生器具長時期未能補充水,U型管中的存水不斷蒸發而失去水封作用,這道屏障就無形消失了。平常時日,這會造成臭氣外逸的困擾;緊要關頭,其后果可能是致命的。公共建筑的管理者和每個家庭的成年人,都應當具備常識,確保家中安裝有下水道U型管,還有必要定時向地漏的存水彎注水,保持一定水封高度。

SARS高發溯源:香港淘大花園E座的教訓
香港淘大花園位于香港九龍觀塘區,房子多為小戶型,適合年輕人第一次置業。充滿活力、熱熱鬧鬧的淘大花園,2003年遭遇了突如其來的非典襲擊。居民能做的就是消毒,每一層拼命噴消毒水。消毒水噴得太多,干了之后,墻壁上有一層白色粉末。但這樣消毒還是沒有用,病毒仍然在各座之間傳播。每天都有人住院。有的住戶,頭上套一個大大的白色塑料袋,拖著行李箱離開了。2003年3月31日,淘大花園E座封樓,淘大花園疫情傳播終得控制。15000位居民,共329人感染,42人死亡。

2003年4月17日,香港特區衛生署公布了淘大花園爆發嚴重“非典”事件的主要調查結果。事件的源頭病人,是一名33歲男子,他在深圳居住,經常到淘大花園探訪其弟。該病人患有慢性腎衰竭,一直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治療。2003年3月14日,他呈現“非典”病癥。3月14日和3月19日,他曾到淘大花園E座其弟住處,期間因肚瀉使用過廁所。其后,他的弟弟和弟媳,以及兩名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照料他的護士被證實感染“非典”。2003年4月15日前,淘大花園共有321宗“非典”病例。感染病例明顯集中在E座,占累積總數41%,第二位是C座(15%),第三位是B座(13%),而第四位是D座(13%),余下(18%)則散布在其他11座。E座與淘大花園內其余各座樓宇一樣,樓高33層,每層8戶,而發生最多感染個案的住房編號是8號(73%)和7號(42%)。10樓及以上樓層的單位所受影響較10樓以下的為大。調查顯示只有4%的患者曾接觸其他“非典”病人,而有8%曾在3月17日至23日期間到過內地。
疑點指向污水系統。淘大花園每座樓宇都有8條直立式污水管,收集所有樓層同編號住房的污水。這條污水管連接水廁、洗手盆、浴缸和浴室的地臺排水口。上述衛生裝置全部設有U型聚水器,防止污水管的臭味和昆蟲進入廁所。但聚水器內須有足夠貯水,才可發揮其隔氣作用。根據對淘大花園居民的訪談,涉及廁所內散發臭味的投訴十分普遍,表明某些單元之中U型聚水器可能未發揮其應有功用。由于水廁、洗手盆、浴缸是常用的,所以,與其相連的U型聚水器大部分時間應是有貯水的,并應能發揮隔氣功用。不過,由于大部分住戶清潔浴室地面時,習慣以拖把清潔地面而非用水沖洗,所以,大部分連接地漏的U型聚水器,很可能因水封干涸而未能發揮隔氣作用。
香港當局曾在淘大花園E座一戶住宅內進行測試,發現當浴室的抽氣扇啟動后,空氣會從污水管經地漏倒流進入浴室。故此推測,氣流可能把存于污水管內的帶病毒液滴攜帶進入浴室內彌散,而浴室的排風扇則可能進一步把這些液滴推送至相鄰房間的天井,最后攜帶病毒的水滴通過窗戶進入其他單元住宅之中。當然,除了E座的污水排放系統之外,人與人的接觸以及大廈設施(如電梯和樓梯),共同導致大廈內的鄰居感染病毒,漸次感染同樓其他居民。隨后,受感染的居民又進一步通過人與人的接觸及受污染的環境設施把病毒傳播給E座內外的居民。
香港房屋委員會指出,一般而言,樓宇中各套住房的排水口設于淋浴間,理論上,其U型聚水器出現干涸的可能較低,若署方接獲有關排水系統缺少所需U型聚水器或隔氣彎管的舉報,會按《建筑物條例》采取執法行動,要求業主糾正。同時呼吁住戶應至少每星期一次向排水口中導入約半公升清水,以確保U型聚水器或隔氣彎管維持隔氣功用。事后(注:同年5月),港府推行“渠務大使”計劃,逐家逐戶入屋檢查及維修室內排水管道,覆蓋當時全港所有148個出租屋邨。

香港中文大學建筑學系開展的研究,發現淘大花園出現“風閘效應”加強病毒上下傳播。對其他建筑物,即使有相同構造的天井,如果沒有特殊的相鄰建筑物及風向在天井口形成“風閘”的不幸巧合,即使下水管道失修,或U型聚水器干涸,也不會出現同樣程度的嚴重風險。這項研究結果可令公眾不必過于焦慮。然而,必要的解決方案必不可少。包括改善天井內的通風狀況;對排污管例行維護;對U型聚水器加以改進和隨時檢查水封。

家中排水管道連接U型聚水器至關重要
香港房屋委員會在2003年5月底開展“渠務大使”計劃,為所有公屋住房的渠管,進行一次性的全面檢測及維修行動。計劃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覆蓋的是樓齡較高或老年人較多的樓宇,包括35個公屋約14萬套住房,于2003年9月完成。第二階段于2003年9月全面擴展至其他所有公屋,包括113個公屋約42萬套住房,于2004年7月完成。此計劃的實施,為當時能進入的所有公屋住房開展了檢測及所需維修。主要維修項目包括修理損毀或滲漏的喉管、修理或更換聚水器和沖廁水箱。
該計劃頗具成效,因此,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決定為公屋住宅中的渠管進行持續性檢查,并將有關檢查納入年度檢查、全方位維修計劃及日常家居維修服務中。根據現行政策,房委會每年定期由“渠務大使”檢測公屋外露渠管及提供適當的維修。至于住宅單位內的渠管,房委會則會應租戶要求進行檢查和提供維修服務。
根據規例,隔氣彎管(即U型聚水器)和排氣管是污水排放系統的必要部分。便溺污水和廢水設備必須附有隔氣彎管,防止臭氣從污水排放系統泄入住宅的起居范圍。香港大部分公屋大廈都是采用“單管”系統(注:即采用U型聚水器)。全部便溺污水及廢水管裝置均設有適當的隔氣彎管和排氣管。隔氣彎管的U型聚水器內須有足夠貯水,方可發揮其隔氣功能。
為防止隔氣彎管中水封干涸,導致細菌或病毒進入并傳播疾病,應定期(約每星期一次)把約半公升清水倒入所有排水口,然后把一茶匙1:99稀釋家用漂白水倒進排水口。如隔氣彎管有損毀,或排水口發出臭氣,應立即維修。

為回應新冠疫情,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2020年1月就《確保隔氣彎管有足夠貯水》做了更新。對香港房屋委員會有關渠務修葺的若干重要問答信息,摘取如下:
問:我知道衛生設備(例如淋浴盆)下面安裝了一個U型隔氣彎管,如何檢查隔氣彎管是否操作正常?
答:如發現單位廁所出現臭氣,U型隔氣彎管在操作上可能出現問題。U型隔氣彎管必須注滿水才能正常操作。你可檢查U型隔氣彎管是否有水,方法是將一支棒子由有關設備的排水口伸至隔氣彎管,檢查棒子有否沾濕。
問:我不能確定衛生設備(例如淋浴盆)下面是否已安裝U型隔氣彎管,應該怎樣做?
答:你可以要求大廈管理處檢查,確定單位是否已安裝U型隔氣彎管,在有需要時進行補救工程。另外,你可委聘稱職/富經驗的排水系統/水管工程承建商進行檢查及所需的補救工程。
參考文獻:
http://www.h2o-china.com/news/17256.html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402/25/0225200.htm
https://www.bd.gov.hk/sc/resources/faq/index_drainage_repair.html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