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抗疫日記丨學湖北話鼓勵患者“嗲嗲,家人們等著您回家“
趙曉玲
仁濟醫院南院外科監護室護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員
昨晚,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員趙曉玲首次進入武漢市第三醫院重癥監護病區,與當地醫護人員共同開展工作。她聽到當地醫院護士叫患者“嗲嗲”(湖北話“爺爺”的意思),然后上海隊員們也跟著這么稱呼,讓情緒躁動的患者們感受到家人們在等著他們回家。
趙曉玲是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院外科監護室的一名危重癥專科護士。危重癥專科護士是技術要求很高且風險系數很大的崗位,趙曉玲經過數年的歷練,逐漸成長為一名出類拔萃的業務骨干。小年夜,晚上6點30分,趙曉玲剛剛結束一天疲憊的工作,當時一看到報名消息,沒有片刻猶豫,甚至未曾聯絡家人,就在微信群中直接秒回了:“我愿意”。
趙曉玲家中育有兩個女兒,大女兒5歲,小女兒才3歲。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趙曉玲說:“我是一名危重癥專科的護士,這個時候我責無旁貸!家里的兩個女兒只有交給孩子他爸照顧了,不過我相信,等我的兩個女兒長大了,也一定會理解、支持媽媽的選擇。”

【抗疫日記】
歷經了診治規范和自我防護培訓后,我們上海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陸續接手武漢市第三醫院的多個科室工作,有普通病區,也有重癥監護病區。我被分配至新辟出的重癥監護病區,面對著的是該院收治的病情最為危重的重癥患者。1月31日晚上,我首次進入武漢市第三醫院的病區,完成了我的第一個班。
我們第二批醫療隊是與武漢市第三醫院醫務人員共同在病區開展工作的。昨晚,由4名當地護理人員和我們8名上海援鄂醫療隊員一起并肩作戰!
進入病區后,最初的感受是,穿戴好防護服后每個人的行動就好像被扯著線一樣,行動非常不便。

晚上8點,我們準時進行交接班,由于處于缺氧的狀態,加上對于疾病的恐懼,有些患者的狀態不是很好,甚至吵著要放棄治療,我們一邊治療,一邊勸慰。
我們聽到當地醫院護士叫患者“嗲嗲”,她們告訴我這是湖北話“爺爺”的意思,然后我們也跟著這么稱呼并鼓勵他們,“家人們等著您回家”。
我們告訴他們全國各地都在支援武漢,讓他們感受到全國都在為他們加油。情緒躁動的患者們明顯平靜了,對于治療的配合度更好了。
考慮到工作量及照顧護理人員的健康,我們的工作時間設定為4小時。按照排班,我應該12點就下班的,但是有位患者病情極速變化,搶救過程中,醫護人員們帶著全副武裝為患者進行心肺復蘇及各項治療,拼盡全力搶救了一個多小時。
凌晨2點,結束工作的我們步行回宿舍的路上,我們都感到,心理治療和身體康復同樣重要,肩上的使命讓我們必須更加堅定信心,奮勇向前去努力救助更多的人。
第一天的工作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戰場,但是沒有一個醫務工作者會后退,我們會成為更好的自己,全力盡早打贏這場防疫之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