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天呆在家為何也會胸悶?警惕另一種“病毒”在人群中蔓延
原創 李青大夫 李青科普
警惕另一種衍生的“病毒”在人群中蔓延
天津市泰達醫院 李青

他沒有外出,沒有接觸過患者和可疑人員,每天在家呆著,怎么會傳染上新型肺炎呢?

其實,他這點焦慮還不算什么,我院急診科醫生給我反饋的例子,才是問題呢。
有一個患者,并沒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接觸史,也沒有發熱,只是感覺臉熱就以為自己是發燒。醫生給她測體溫是正常的,但她非要醫生給她做病毒檢測,醫生反復解釋說沒有必要,但她說萬一呢。一個根本沒有問題的臉熱,在急診室糾纏了半天。


焦慮也是一種癥狀,焦慮患者也值得同情。但現在是非常時期,門急診醫生排查可疑病人的工作強度非常大,后面等候就醫的患者也比較多,再這樣無休止的糾纏,客觀上就是影響抗疫工作了。
傳染病的傳播是有規律的。病毒雖然無孔不入,但不會憑空產生。
如果出現下列情況,請盡早上報并到醫院排查。但是,如果沒有從武漢回來,沒有接觸過來自武漢的人,也沒有接觸過和武漢有接觸的人,沒有發燒、流鼻涕、咳嗽等癥狀,完全沒有必要緊張,老老實實呆在家里享受難得的春節長假有多好,也是為全民抗疫做貢獻。
人們對所處的危險會產生恐懼,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但焦慮卻不然,焦慮是毫無根據的恐懼、沒有道理的恐懼。
恐懼可以促使個體對危險做出相應的反應以自保,但焦慮卻是病態的,不僅傷害自己,甚至有時候,過度的焦慮還會傷及別人,就像剛才說的2個“急診”病人。
也就是說,恐懼是一種正常情感,應受到尊重;而焦慮是一種病態反應,應該及時制止。
我并沒有指責這兩個人的意思,而是建議,從現在開始,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也介入到這次抗擊疫情的工作中,治療和緩解焦慮這種正在蔓延的新型“病毒”。
說起心理工作,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不只是要幫助這些心理疾患的人,更應該從心理上幫助和干預那些受感染的患者,那些被隔離的人,以及奮斗在一線的各位勇士,包括救治患者的醫護人員自己。
他們面臨各種很大的心理壓力,如果不及時疏導,很可能也被這種“病毒”感染,演變成心理疾病。
每一次疫情或者每一個災難,全社會不僅僅要關懷傷者的身體,也要關懷他們的心理!
這叫災難的心理干預!
原標題:《警惕另一種衍生的“病毒”在人群中蔓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