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肺炎認知調查·報告|超七成受訪者給一線醫務人員打滿分
目前調查仍在進行當中,識別文末二維碼,或點擊這里參與答題。
編者按
公眾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知和個體防疫行為調查旨在了解公眾對此次疫情的認知與個體防疫行為,重點關注疫情信息的獲取渠道、防疫知識的掌握與執行、面對疫情的心理情緒等方面。
本次調查由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教育大學、中國科學院的學者共同設計,并聯合澎湃新聞和調研家實施。第一期報告截取2020年1月26日至27日數據。以下為第一期問卷調查分析報告摘要版。
1. 民眾對此次疫情的關注度
民眾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表現出極大的關注度。67%的民眾表示“高度關注”,22%的人表示“比較關注”,完全不關注者不足1%。


2.1 何時開始知曉疫情
在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的傳言和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先發布《關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緊急通知》時的2019年12月,已有1/3 (33.7%)的民眾知曉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但更多的人(53.9%)則是元旦過后到1月20日之間,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死亡病例、中央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以及鐘南山院士在新聞發布會上肯定肺炎會“?傳?”后知曉此次肺炎疫情。但也仍有12%的人是1月21日之后才陸續獲悉這次疫情。

截至接受調查時,73%的民眾告知其常住地城市已有確診病例,但也有11%的民眾表示不知道或不確定。通過比對常住地城市一級疫情實時動態公布的確診人數,有78%的民眾能夠正確知悉其常住地所在城市是否有確診病例。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會從多種不同的渠道獲取信息。國家對此次疫情的信息發布和防疫宣傳也采用多管齊下的方式。但在眾多信息來源中,若僅考慮最主要的渠道,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微信、微博、媒體網站或移動客戶端,也就是說2/3的民眾主要通過互聯網來了解疫情信息。其中,人們從微信中獲取的信息主要來自微信群和微信好友的聊天內容,包括文字、視頻和截圖等。


不同學歷群體的疫情信息最主要渠道的差別體現在受過高等教育者更多以微博作為最主要的疫情信息來源,在使用微信上,學歷越高者越關注微信公眾號的信息,高中及以下學歷者則更多以電視作為主要信息渠道。
無論來自哪一個群體,絕大多數人都不會以周圍人口口相傳的信息作為主要的信息渠道,學歷越高者越不會如此。
3. 防疫知識
國家已經通過各類媒體向民眾反復宣傳防范疫情的知識。截至目前,民眾的防疫知識掌握得如何?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防范的有效途徑等知識進行了測試。
98.8%的民眾都已正確知曉新型冠狀病毒能通過呼吸道(空氣飛沫)傳播,還相當比例的民眾認為該病毒還有更多的傳播途徑,比如消化道、血液、皮膚接觸。

然而,民眾中還有20.8%認為用鹽水漱口、14.3%認為服用維生素C 、10.9%認為喝板藍根沖劑、7.9%認為熏醋、7.3%認為提前服用奧司他韋、5.5%認為喝高度白酒,以及4.4%認為提前服用抗生素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外出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宣傳中反復強調的內容。其實際效果如何,人們是否做到知行合一?
有66.5%的民眾表示只要一出門就佩戴口罩,25.5%的人表示僅在人員密集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佩戴口罩。但也有將近8%的民眾只是偶爾戴戴或者不戴口罩。
在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方面,12.8%的民眾表示,自從得知疫情以后,洗手次數明顯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沒有增加洗手次數的民眾中應該也包括向來勤洗手的人。


面對疫情,大部分人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焦慮感(66.9%)、恐懼感(58.2%)和擔憂(71.7%)。其中,非常焦慮、非常害怕、非常擔憂者分別占23.6%、22.5%、32.6%。完全不焦慮、不害怕或不擔憂的僅占3%-4%。





就防控疫情的表現,我們邀請受訪者進行打分,分值從0-10,分數越高表明民眾對該機構或群體在防控疫情上所起的積極作用越認可。從打分的情況上看,民眾對一線醫護人員的評分最高,平均分高達9.5,72.8%的受訪者對一線醫護人員打出了10分的滿分。得分其次的是醫療險系統、中央政府、新聞媒體,其得分均在8分以上。對湖北省政府和武漢市政府的表現評分較低。

此次網絡調查從1月26日10時發起,截至1月27日12時,有超過1.1萬名民眾參與了此次調查。填答者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也有少量來自中國港澳臺地區及海外的樣本,此次報告的統計僅基于常住地為中國大陸31個省的樣本,共11479人,其中常住地或調查時所在地在湖北省的樣本有764人。目前調查仍在進行當中。(掃描文后二維碼參與調查)
在填答調查的民眾中,30%為男性,70%為女性;91%為45歲以下的青年人,其中20-29歲者占59%,45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占9%,樣本年齡均值為28.4歲。鑒于網絡調查通常對中老年人、低學歷群體覆蓋不足,我們利用2015年1%人口抽樣數據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分布對調查數據進行了加權,本報告匯報的均是加權后的統計結果。
(“公眾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知和個體防疫行為”調研組主要成員: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張春泥、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副教授和經緯、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駱為祥、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汪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周潔、北京大學社會研究中心教授、主任謝宇。報告由調研組與澎湃新聞、調研家聯合發布。感謝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學生周艷亦杰提供的助理工作。)
目前調查仍在進行當中,識別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這里參與答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