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根趕山西農村大集,編織袋成一道風景,大爺:這東西好啊

進入臘月年根,農村集市就到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衣服鞋帽、家用物品,特別是肉蛋蔬菜等過年物資,都需要大量集中購買。買的東西多了,用什么來裝就成了一個大問題。近日,筆者在山西永濟一個熙熙攘攘的農村集市上,就發現一個奇特的風景,一種用來裝所購物品的“神器”被廣泛采用,老百姓手拎肩扛,在街道上隨處可見。圖為1月22日,兩位背著編織袋趕年集的大叔。

村里的老鄉把這種神器稱為蛇皮袋,大都是家里以前買的化肥、飼料用完后留下的外包裝,也有人把它叫塑料編織袋。因為結實耐磨、攜帶輕便,又不用花錢專門購置,這些編織袋就被老百姓充分利用起來.農作物成熟的季節,去地里采摘時可以裝成熟的農產品、水果和蔬菜;外出購買生活用品,或者運輸物品時,也是趁手的包裝袋。用完了簡單清理一下,下次還可以繼續使用,不僅節約費用,無形中還為環保做了貢獻。

為了使用更方便,老鄉們會對這些編織袋進行二次加工,或者是裁剪成方形的書包形狀,并在包口處縫上可以手拎肩背的細帶子;或者為了不減少容量,在編織袋兩側各加上環形的背帶,當作雙肩包使用。圖為一位大爺背著改造成雙肩包式樣的編織袋,雖然因為使用時間過長,背包磨損嚴重,他也舍不得丟棄。

改造成雙肩包的編織袋是近一兩年出現的新興事物,老百姓在舊物利用上也是開動腦筋,與時俱進,讓人不得不感嘆智慧在民間。圖為一家人將在集市上購買的年貨裝進編織袋,共同提著滿載而歸。

而斜挎包是最基本最常見的編織袋改造方法。當地農村蔬果種植較多,果農菜農下地干活時,將編織袋斜挎在身上,隨手放進水果蔬菜,裝滿了以后再運送至農用車里。因為用量非常大,老鄉們平時都將這些編織袋妥善保管,如果不得已裝了東西送人,回來時也要記著把編織袋拿回來。圖為一位兩邊各挎一個斜挎包的大姐,走在集市街頭,儼然一位T臺走秀的模特,透出一絲時尚感。

五顏六色的塑料編織袋有白的、有黃的、有藍的,還有形形色色的外觀設計,成了鄉村集市上一道特殊的風景。可能因為肥料使用量大,最常見的是各種肥料包裝袋,還有少量的豬飼料、雞飼料包裝袋。圖為火紅一片的春聯攤位前,拎著購買的年貨正在專心致志挑選春聯的老鄉。

圖為兩名打工歸來的男子手捧紅燈籠、提著裝有年貨的編織袋走在集市上。村里的老百姓從來沒覺得自己的編織袋不好看、不洋氣,實用結實才是他們看重的特點。

“這東西好啊,能裝東西,比籃子、箱子都方便,可以背、扛、拎,也可以在地上拖著走,而且容量大,裝的東西多,長的短的圓的都能裝,特別方便,而且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破了就扔了,不覺得可惜,用起來一點沒有心理負擔。”一位趕集的大爺笑著說:“城里回來的小輩買的大箱小包,一個好幾百,也沒我這個袋子能裝東西。”

圖為兩位大姐將購買的新鮮芹菜裝在編織袋里,準備背著回家。像這種較長的蔬菜如大蔥、芹菜、山藥等,其他塑料袋不折斷還真不好裝,而老鄉們的編織袋神器就可以輕松解決了。在你們那里,有這樣的購物神器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