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奪走趙忠祥生命的癌有多兇險?疾病隱患有時也能從皮膚看出
一個讓我們印象深刻的聲音,永遠地成為記憶了。
1月16日早上,趙忠祥之子趙方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聲明,趙忠祥于2020年1月16日7點30分因患癌在京去世,享年78歲。

從就醫發現癌癥到去世,還不足一月,鱗癌真的如此兇險嗎?該如何預防?

鱗狀細胞癌可以生長在任何地方,最常見的誘因與日光照射有關;長期慢性的炎癥損傷,炎癥性的皮膚病,例如盤狀紅斑狼瘡、苔蘚等,長期炎癥不愈會刺激皮膚出現惡性腫瘤。此外,放療、輻射、砷中毒等也可能引發鱗狀細胞癌。受日光照射影響,大多數病人多發于頭、面部、手背等比較容易暴露的地方,主要癥狀為發病區域皮膚變厚、變鼓,并出現破爛、流水、流血、結痂等。


但像趙忠祥先生這樣一發現就是“晚期”的癌癥患者也數不勝數。
那么,鱗癌早期真的沒有癥狀嗎?如果身體持續3-6周的皮膚異常,就要開始警惕起來了!
曬太陽是一件有益健康的事情,可過度曬太陽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兒。
畢竟,皮膚癌可能會發生在各年齡段的人群中,經常曬太陽的人更為危險。
一般來說,皮膚癌的最初表現為特殊的痣或是無疼痛皮膚角質化,多出現在面部和手背,患者多數沒有什么不舒服的癥狀。
具體癥狀有:皮膚有圓形皮疹樣異常變化、局部扁平或隆起,表面出現棕黃色或黑色痂皮。
如何預防?
防曬:相較于其他危險因素,累積的日光照射(特別是童年和青年時期)是鱗癌發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有研究表明,膚色深淺與皮膚癌發生率呈反比關系(白種人最高、亞洲黃種人次之、黑種人最低)。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曬,對預防鱗癌有一定作用。


我們相信,趙忠祥先生的音容笑貌,并不會因他的離世而消逝。
趙忠祥老師,一路走好。
溫馨提醒:科學合理的做好早期篩查,以上的高危人群尤其需要注意身體的變化,一旦有信號發生,及早就醫,聽從醫生建議,早篩查,早治療,實現早治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