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談白鱘滅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在眉睫
“作為生態環保工作者,對長江白鱘滅絕一事深感痛惜。”

近日,科學家宣布長江白鱘已滅絕一事引發廣泛關注。1月17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例行發布會上對此事發表評論稱,白鱘滅絕一方面反映出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公眾環境意識的日益高漲,環境責任感的不斷提升。
劉友賓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將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實施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農業、林業、水利、礦業等政府主管部門也發布了相關規劃和計劃。
中國實行了最嚴格的棲息地保護制度,加強生態空間管控,截至2017年底,中國各類陸域保護地面積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8%,提前實現愛知目標提出的到2020年達到17%的目標。
“在一些保護區中,消失多年的金錢豹、梅花鹿、錦雞等物種重新出現,我們在新聞上也經常看到有關報道。中國政府還通過立法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將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區納入生態保護地范圍,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劉友賓說。
2018年3月,生態環境部聯合農業農村部、水利部共同發布《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明確了長江等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6項重點任務。2019年5月,發布了《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和評估實施方案(2019-2023年)》,全面部署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
劉友賓表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于今年在中國舉辦,各締約方及利益相關方將在昆明齊聚一堂共謀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定未來十年工作藍圖。“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推動國內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邁上新的臺階,取得新的進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