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邊疆之謀?|日本盯上導彈預警衛星,謀求完善反導預警網
在本月美伊軍事沖突中,美國預警衛星提前發現伊朗發射的導彈,讓駐伊拉克美軍有比較充分的時間采取防范措施。此次“立功”再次證明了預警衛星在反導預警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日本目前正通過引進和自研的方式加緊建設反導系統,為了進一步完善這一系統,日本正尋求發射導彈預警衛星,打造自己的天基預警系統,減少對美國導彈預警的依賴。

日本盯上的預警衛星,近期又立“新功”
美國和伊朗本月圍繞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將領蘇萊曼尼被殺的軍事沖突備受外界關注,在伊朗報復美軍駐伊拉克基地后,兩國最后偃旗息鼓,消除了外界關于兩國沖突升級甚至爆發戰爭的擔憂。
1月8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對伊拉克艾因阿薩德空軍基地實施導彈攻擊,報復美國刺殺蘇萊曼尼。美國國防部發布消息稱,伊朗向艾因阿薩德空軍基地發射了10枚導彈,埃爾比勒軍事基地則遭到6枚導彈攻擊。伊拉克軍方公布的信息稱,伊朗向伊拉克發射了22枚導彈。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指出,此次伊朗襲擊駐伊拉克軍事基地使用了“征服者”-313(Fateh-313)和“起義”-1(Qiam-1)兩種彈道導彈。
當地時間1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發表講話時說,伊朗向美國在伊拉克兩座軍事設施發射的彈道導彈未造成美國人傷亡。特朗普指出,軍方的“預警系統”是傷亡得以避免的原因之一。“由于采取了防范、對部隊進行了疏散和預警系統工作得很好,沒有美國人或伊拉克人失去生命。”

美國太空新聞網站刊文認為,特朗普所指的“預警系統”包括導彈預警衛星。五角大樓和美國空軍都不愿明說動用了SBIRS導彈預警衛星來探測伊導彈襲擊。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院院長、退役美國空軍三星將軍德普圖拉說,雖然這些衛星的存在并不是什么秘密,但其使用方式和信息傳遞辦法卻是保密的。
其實,導彈預警衛星在冷戰后多次局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美國都調動了預警衛星支援作戰行動。以海灣戰爭為例,美國至少動用了4顆導彈預警衛星(DSP),用于監視伊拉克“飛毛腿”系列彈道導彈的發射,能夠給防空留下2分鐘左右的預警時間,提升“愛國者”導彈的攔截概率。德普圖拉回憶稱,當年DSP衛星曾就伊拉克向他們所在的沙特首都利雅德發射導彈做過預警。
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起,美國先后研制了四代導彈預警衛星。長期跟蹤研究天基預警體系的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高級工程師張保慶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目前美國天基導彈預警系統主要包括:4顆“國防支援計劃”(DSP)衛星、“天基紅外系統”(SBIRS)的4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4個大橢圓軌道衛星載荷)和2顆低軌“空間跟蹤與監視系統”(STSS)驗證衛星。
按計劃,今年美國將發射SBIRS的第五顆衛星,2021年發射第六顆,完成組網。SBIRS計劃完成后,美空軍還將構建“天基紅外系統后繼”(SBIRS-Follow on)系統,重點提高體系的可靠性、抗毀性與彈性。“為了對付高超聲速武器的出現,還有可能打造低軌道導彈預警體系。建立由低軌道全球覆蓋衛星星座和高軌道衛星組成的導彈預警體系,對高超聲速武器具有很強的監視能力。”張保慶介紹說。

除了美國,俄羅斯也在加緊打造天基預警網,去年9月,俄羅斯成功發射“凍土”(Tundra)系列新一代導彈預警衛星中的第三顆衛星, 用于取代已經退役的“眼睛”和“預報”兩種預警衛星。按照該計劃,“凍土”衛星星座將于2018~2020年初步建成,采用10星組網,一旦建成,將大幅提高俄軍的戰略預警能力。
“導彈預警衛星是反導預警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很多軍事大國或強國的獨有裝備。如果一國想打造作戰效能比較高的反導體系,必須擁有來自太空方面的預警信息,以往日本這方面的信息依賴美國,現在提出發射國產導彈預警衛星,減少對美國依賴。”航天專家黃志澄認為。
日本今年將借民用衛星開展導彈預警衛星先期試驗
以朝鮮發展導彈為理由,日本開始建造導彈防御系統,通過購買美國“愛國者”系列導彈、“薩德”導彈和“標準”-3系列導彈、部署J/FPS-5雷達以及建造“宙斯盾”戰艦,日本逐步打造了一個多層次反導系統。
在這個系統中,預警信息主要由日本本國的J/FPS-5戰略預警雷達和美國導彈防御系統提供,為了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日本進入新世紀后也開始尋求導彈預警衛星。而發達的光學技術和航天技術則為日本發展導彈預警衛星奠定了技術基礎。

日本很早具備發射地球高軌道衛星的能力,在衛星平臺和火箭技術已經解決的情況下,攻克導彈預警衛星關鍵技術就能夠研制出預警衛星。“導彈預警衛星的關鍵技術主要傳感器,即掃描型和凝視型紅外傳感器,這是發現導彈發射特征的主要設備。”張保慶介紹說。
日本從2014年就開始研制用于導彈預警的太空紅外傳感器。據《讀賣新聞》當時報道,該傳感器的開發將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日本防衛省共同進行,日本政府在2014年度的預算中編入約5000萬日元(約313萬人民幣)的開發經費。
日本將在2020年發射一顆名為ALOS-3的民用對地觀測衛星。根據日本媒體報道,該衛星將搭載由日本防衛省研發的“雙波長紅外線傳感器”的試驗載荷。它可以使用中紅外線以及遠紅外線兩個領域的波長來提高探測識別能力。同時,“雙波長紅外線傳感器”還可以將兩個波長的圖像相融合,從而清晰地捕捉燃燒后產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碳酸氣體,能夠明確地判斷導彈實體的形狀和排放出的氣體。

ALOS-3是可以連續觀測全球范圍陸地區域的地球觀測衛星,將在669千米的軌道上運行。如果試驗獲得成功,日本將根據需要在2025年之后發射導彈預警衛星。
“日本使用民用對地觀測衛星搭載導彈預警衛星相關載荷展開先期試驗,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觀察國際社會的反應,等待合適的時機發射專門的導彈預警衛星。這也是日本發展許多武器的常用套路。”黃志澄分析指出。
“現在導彈預警衛星主要在高軌道運行,伊朗導彈襲擊美軍基地表明,低軌道導彈預警衛星也非常重要。日本未來可能最先發射高軌道導彈預警衛星,滿足覆蓋全球的需求。”黃志澄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