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看待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中美經貿摩擦發生以來,中方談判團隊來白宮已不是第一次。
作為中方的經貿磋商牽頭人,劉鶴副總理數次和特朗普總統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晤。
在美國白宮的房間布局之中,從橢圓形辦公室到東廳,不過一抬腿兒的功夫。
看著不遠,前后走了將近兩年。
跌宕起伏,幾經波折。
中文版協議詳細內容很快就公布,大家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等網站能看到。
按照慣例,官方、學界和業界也會有專業解讀。
對陶然筆記來說,關注兩年的話題有了階段性結果,確實讓人思緒萬千。
想來想去,結合15日簽約現場的新聞報道,說幾句最直觀的感受。
首先,這是份兩邊都有人不太滿意,但又大致能接受的協議。
2018年5月初,在北京曾經舉行過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長期關注中美經貿問題的朋友大概還有印象——那輪磋商結束不久,網上曾流傳過一份據說是“中美經貿協議文本”的文件。到現在還時常改頭換面地出現。
那份所謂“文本”里,幾乎全是美方訴求,與其說是協議,不如說是威逼恐嚇,要價施壓。
像這樣的文本,恐怕只有美方單方面滿意,中方絕不會接受,也沒有誰會去簽。
一年多以后的今天,簽署后的第一階段協議基本內容大致是如下幾條——
深化貿易領域雙向合作、放寬市場準入擴大金融領域雙向開放、雙方承諾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建立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安排、實現加征關稅由升到降的轉變。
與18年5月那次相比,這次協議并沒出現單方面特別滿意的情況,反倒是雙方國內輿論都有不滿的地方。
中方這邊,有人認為美方關稅退讓幅度不大,對美方商品采購的承諾太多,甚至有觀點認為,以美方在過去兩年中的反復表現,很難講會不會故伎重演,實在沒必要簽署。
美方那邊,也不太滿意,有人認為中美經貿協議太過軟弱。
“美國《華爾街日報》1月14日報道,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13日致信白宮,指責特朗普政府與中國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在改革中國的貪婪貿易行為方面收效甚微。他警告稱,該協定對美國公司和工人幾乎沒有好處。如果美國政府不能從中國獲得停止對國內企業的補貼和支持竊取知識產權等措施的具體承諾,美國企業將損失數十億美元。”
哪邊都不太滿意。
其實在陶然筆記看來,這或許是當下對雙方都相對有利的狀態。正如我們在19年5月第十一輪磋商的時候曾經分析過的那樣——
“兩國磋商,如果談出一個兩邊都不是很滿意但又大致能夠接受的結果,那就是成功的,執行起來也會順利一些。如果只是單方面特別滿意的協議,而無視另一方的利益和訴求,那么即便是簽署了也未必能夠落地,而且后患無窮。”
對比中美在貿易戰開始時的各自訴求,再梳理目前關于協議的報道解讀,不難發現第一階段協議注重平等和相互尊重,也照顧雙方各自核心關切。
一份階段性協議,體現出階段性的互利共贏。
其次,最大的勝利是貿易戰風險收斂。
階段性結果出來以后,按照這兩年的磋商經驗,必然有人出來宣稱勝利,承諾加大采購美國產品就是其中重要一條。
實際上從第一階段協議簽署時美方的表態來看,確實將這次簽署渲染成為美方的重大勝利,尤其是突出呈現中方承諾在未來兩年加大對美國產品的采購,據說總額達到2000億美元。
那么,中方承諾加大采購算不算美方的勝利?
借用20多年前某位美國前總統的話講,這要看你如何去定義它!
2017年11月,中美元首在北京會晤時曾達成多方面重要共識。
“中美雙方愿進一步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包括財政、貨幣和匯率政策的協調,并就各自結構性改革和全球經濟治理有關問題保持溝通與協調。雙方將共同努力推動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中方愿就增加自美商品進口、各自外資安全審查政策同美方加強溝通。”
“中方按照自己擴大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將大幅度放寬金融業,包括銀行業、證券基金業和保險業的市場準入,并逐步適當降低汽車關稅。”
“兩國元首表示,雙方將繼續致力于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合作,并見證了兩國企業簽署多項商業合同和雙向投資協議。在特朗普總統訪華期間,兩國簽署的商業合同和雙向投資協議涉及總金額超過2500億美元。”
不過,在美方挑起中美經貿摩擦之后,2017年共識的落實受到嚴重沖擊,對美國產品采購的影響尤其大。
梳理這段往事,能看到現在局面的有趣之處——
破壞了之前的共識,打了兩年貿易戰,現在宣稱中方的自主改革行動,以及承諾加大采購算是重大勝利。
這么一通操作還真不知該如何評價,說啥就是啥吧。
其實,就中美雙方在經濟上的互補性而言,如果沒有貿易戰因素,中方根據自身需要加大對美優質產品的采購,并不是什么壞事。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反而讓貿易戰給雙方帶來的損失表現得更加清楚。
因此,如果一定要說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最大勝利是什么,竊以為應該是貿易戰風險的收斂,中美雙方實現了加征關稅由升到降的轉變——這種轉變對本屆美國政府而言尚屬首次。
此外,貿易戰給我們提出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注中美貿易問題已近兩年,看得久了,想得多了,一些問題常在心里不斷積聚——
為什么美方會挑起貿易戰?中國有沒有可能避免這場沖突?
應對這場貿易戰,中國做得怎么樣?我們發展的成色如何,應對的底氣何在?
在走向復興的路上,外部壓力層出不窮,國人該以什么樣的心態和行動來審視面對?大國公民的心態如何養成?
新的歷史條件下,中美該尋找什么樣的相處之道,又該如何實現從目前狀態向新狀態的平穩轉換?
中美之間會不會“脫鉤”?
這些問題,有的有了結論,散見在這兩年的文字里;有的還在思考,沒有很明確的答案;更多的,恐怕還留待你我、留待時間回答。
時間里形成的問題,終歸要在時間中去尋找答案。
(原題為《如何看待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