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向你媽解釋微笑表情不代表微笑?
原創 老媽蹄花 X博士


臉頰緋紅的他,給我看了他和他媽的聊天記錄,問我他媽到底什么意思。

但同齡人之間發送的微笑,無疑一把社交利刃,用善意傾軋善意,直搗對方的內心。

如今微笑的表情,嘴角微微上揚的欠抽樣,可以和陰陽怪氣的嘲諷畫上等號。
我告訴小羅別放心上,因為早期QQ的原教旨主義微笑,早已和如今相差甚遠。

微笑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你可得時刻記得微笑啊!

但普及歸普及,大多數人還是買不起,只能去學校機房和網吧一睹為快。

小年輕也開始學著大人模樣,呆呆地坐在屏幕前撥號上網,以Kb網速佛系沖浪。
等一個完整的網頁加載完,作業也寫完了。

連上網以后,小朋友發現大人都不玩游戲,他們在用倆叫做ICQ和OICQ的聊天軟件。
后者后來更名為QQ2000,為許多渴望長大的少男少女,打開了成人世界的大門。

它是一個過程,需要歲月的磨礪和自省,最終戴上面具,學以微笑待人。
或者你可以使用OICQ,直接走進成年人的世界,成為最酷的新新人類。

在這個古早的聊天框里,微笑表情就是QQ2003人與人溝通的橄欖枝,善意的彌賽亞。
不難發現,最初與它連結發送的文字,都是噓寒問暖的關心。

當微笑表情還沒任何引申含義,依舊擁有誠摯的屬性時,網民的注意力已經被一旁的QQ秀吸引過去。
人們發現QQ秀是一張對外展示的最好名片,對待電子版的芭比娃娃,不認真你就輸了。

而互聯網是人性的實驗皿,永遠都不要考驗它。
每一個初來乍到的網民,都曾群發過馬化騰的生日祝福,妄圖憑幾條群發,就能輕輕松松獲得Q幣和等級。
“今天是馬化騰生日,轉發這篇文章到5個群會得到10Q幣親測有效。”
直到你搜了馬化騰的QQ號,你才發現自己原來一直活在一個巨大的謊言之中。

第二天你開始找同學求證,自己是不是被騙了,你上小學的同學嚴肅地告訴你:
不,是你轉的不夠多。

還未老去的年輕人,在互聯玩興風作浪之時,搭訕時的常用話術無外乎“在嗎?”“你是GG還是MM啊?”
你嘗試用空洞無物的辭藻打動對方,你媽看了都覺得你有病。
不懂事的人,只會一個勁地發窗口抖動,愣是要把你家墳都給抖出來。

但也有人會回以微笑,表示我們可以繼續往下聊。
后來有情人終成眷屬,你和隔壁班女孩開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網戀。
因為上心,所以分組都會是最精心的編排。

小兩口的牧場生活,充實而甜蜜,但如果作業沒做完就不行了。

我媽告訴我,要時刻記得微笑,它就和握手、打招呼,say hello一樣,本無太多深層含義,但你得記住。

因為不懂微笑背后更深層次的情感表達,23歲的小伙屢屢遭客戶投訴,被時代遺棄。

這時無知的年輕人會在網上發問,誰能好好給他解釋下微笑到底什么意思。
但失去理智的網友只會給你一個同樣失去理智的血性答案,讓你明白:
不要隨隨便便再給陌生人發微笑了。

年輕人看到這,應該感到驚訝了:
原來古代人聊天也會發微笑啊!
的確,曾經最早一代的網民,并沒有覺得微笑這個表情有什么不對勁。
但現在,微笑已經失去了最初的含義。

它就像“呵呵”和“interesting”一樣,成為中英文世界如何終結對話的符號。

時代開始賦予微笑更多的含義,它開始變得復雜、微妙,就像經濟沖擊之下,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變化一樣,變得不單純了。
他們只能順勢而為,讓一個微笑表情,推倒了網絡社交的巴別塔。

而沒有人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微笑開始和草畫上等號。



微笑表情,在如今等同于罵人點綴的感嘆號。


但也要切記在合適的場合使用,否則一不小心就成了朋友圈的帶孝子。



但不管哪個表情最受歡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微笑已經成了成年人之間禁忌的底線。
你給世界一個微笑,世界就會給你一大嘴巴。

否則很有可能讓一個經典微笑,結束彼此友誼。

微笑就像是反光的甲胄,所有的艱辛和苦難不但奈何不了你,反而更反射出你從容不迫的態度。


微笑表情在家族群和父輩之間不斷重演,你對微笑也有更多維度的理解,也只有在家族群里,微笑才能對味。

最后,你還是明白了長輩們發微笑的初衷,就是微笑的字面本身:開心、和氣,他們只想著你麻溜回家,吃上一頓熱乎的年夜飯。
他們感受不到微笑雙關的負面,就像年輕人感受不到微笑本意的友善。
可如今微信無論怎么更新,表情還是原來的經典表情,只是變得不再單純。
但終有一刻,你會突然覺得,特別對味。
設計/視覺:文特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