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美陸軍欲在亞太部署特遣部隊,“多域戰”走向對抗前沿

美國媒體日前報道稱,美國陸軍計劃在太平洋地區部署專門的多域特遣部隊,以執行針對大國的情報、電子、網絡和導彈行動。
美國陸軍部長瑞安·麥卡錫1月10日在華盛頓出席一場活動時指出,該部隊意在“抵消”俄羅斯等大國在當地擁有的軍力,這些部隊將可能駐扎在菲律賓等國或地區的島嶼上,并可能會裝備高超聲速導彈、精確打擊導彈以及具備電子戰和網路打擊能力,以便在沖突發生時為美國海軍和空軍“打出一個洞”。

“多域戰”付諸實踐
此次美軍計劃部署的“多域特遣部隊”不禁使人聯想到近些年來在美國軍事理論界反復出現的“多域戰”概念。作為美國新軍事戰略的組成之一,“多域戰”概念在2016年10月被美國陸軍在陸軍協會年會上首次提出。在2017年2月24日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聯合發布的《多域戰:21世紀的合成兵種》白皮書中,美軍對于發展“多域戰”的背景、必要性及具體落實方案進行了闡述。
根據美軍的表述,“多域戰”強調打破軍種、領域之間的界限,拓展陸、海、空、天、電、網等領域聯合作戰能力,以實現同步跨域火力控制和全域機動,在多個作戰域建立和保持對敵優勢,從而在美陸軍全域作戰、跨域打擊能力躍升的基礎上,最終實現與其他軍種高度融合。
美陸軍提出“多域戰”有其自身的考量。一方面美陸軍認為,隨著中俄等國的先進傳感器網絡、遠程精準打擊武器、一體化防空系統等新型作戰力量的發展,美軍在陸地、海洋、空中、太空、網絡空間、電磁頻譜等作戰域的優勢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或抵消,對手通過研究美軍的作戰理論、軍事行動,掌握美軍現有作戰模式的薄弱之處,如部隊部署的時間和距離、后勤節點以及指揮和控制網絡弱點等,并在作戰策略和技術裝備上進行了有針對性地部署。而“多域戰”通過將各要素高度融合帶來全域打擊能力的倍增,有助于突破敵人建立的嚴密防御體系,將僅靠 “反介入與區域拒止”等單一手段的對手置于多重困境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美國陸軍要通過“多域戰”重新突出自身在聯合作戰中的關鍵地位,防止被提出“空海一體戰”概念的美國海軍和空軍邊緣化,這樣可以更好的爭取軍費預算。
近年來,美陸軍除了提出理念外,在實踐上也下了不小的功夫。如在2017年4月,美國洛·馬公司依托戰略可視化工具 “展覽室”、智能空間系統、戰區作戰管理核心系統、指揮控制、作戰管理和通信等多個作戰系統,就“多域戰”概念進行了為期3天的兵器推演活動。而文中開頭提及的“多域特遣部隊”則是美軍為了實現“多域戰”概念而組建的試驗部隊。2017年據美國《防務頭條》網站報道,美國陸軍正在創建實驗性的戰斗部隊——多域特遣部隊,當時美陸軍參謀長馬克·米勒表示,該作戰部隊規模相對較小,約有1500名作戰人員。
雖然規模很小,但它將具有在太空、網絡、海上、空中以及地面進行作戰的能力,其作戰范圍將擴大到軍事作戰的所有領域,可為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提供支持。2018年夏天在夏威夷舉行的“環太平洋”軍演中,美軍首次對一支多域特遣部隊進行了測試。2019年9月,以一支炮兵旅為主的美軍多域特遣部隊,以及伊利諾伊州陸軍國民警衛隊第33步兵旅戰斗隊的成員,還有日本陸上自衛隊一起展開了代號為“東方之盾”的實彈訓練。而此次美軍高層揚言要在亞太地區實際部署多域特遣部隊,預示此類部隊正在甩掉“試驗”的帽子,“多域戰”概念也正在走向現實。

“大國競爭”鋒芒更露
美國此次將部署多域特遣部隊的目的直指俄羅斯等大國,表明美國今后將在“大國競爭”上增加更多的籌碼。在確立未來的主要對手是大國而不是恐怖主義以后,美軍正不斷把力量從過去的全球撒網重新聚攏于中俄周邊的關鍵地區。美國現在在中東、非洲,以及阿富汗等非核心地區都展現出了收縮跡象,此次美伊兩國之間的矛盾熱得快、冷得快就是最好的證明。在美國刺殺蘇萊曼尼,進而導致伊朗發射導彈襲擊美國在伊拉克的基地后,全世界都為美國可能的報復而捏了把冷汗。但出乎意料的是,特朗普卻聲稱不想使用武力,取而代之的是比較溫和的經濟制裁。特朗普將伊朗等同于宣戰的行為如“蜻蜓點水”般一筆帶過,映射出美國不愿在中東陷入另一個泥潭,而讓其他大國獲得又一個發展機遇期。
此次美方聲稱,多域特遣部隊將裝備各種導彈,以用于在大國防線上“打洞”,這對于亞太大國明顯會造成很大的威脅。
美國在退出《中導條約》后,其在亞太甚至“印太”范圍重新部署中近程導彈的法律約束已經消失。而美國在中導領域本就有著豐富的經驗,在去年8月和12月,美軍分別進行了退約后的首次陸基巡航導彈和陸基彈道導彈發射試驗,兩次實驗的成功說明美軍在研制新型中導上也已不存技術障礙。
從近期來說,美國陸軍可以拿出的中近程導彈有“精確打擊導彈”(PrSM)。該導彈能集成到M270和HIMARS機動火箭炮上,2018年7月已在西爾堡基地進行了試射,盡管當時設計射程還維持在500千米以下,但在2019年美國陸軍協會年會上,洛·馬公司展示了其用于競標PrSM項目的一種新型導彈的測試影像。據悉,這種導彈的射程可能達到800公里。同時根據“多域戰”理念,PrSM還能通過數據鏈實現各軍兵種信息共享,不同武器“互聯互通互操作”,未來導彈甚至能通過F-35隱形機提供目標指示,讓火力打擊平臺最大程度地延伸打擊范圍,并可攻擊水面艦艇這樣的移動目標。
如果美軍通過多域特遣部隊將此類導彈部署于島嶼,將可有效封堵關鍵水道。從遠期來說,如果未來美軍在亞太島鏈部署大量新研制的中程導彈,則會對相關國家構成巨大的戰略壓力,屆時他國部署在沿海和內陸地區用于執行“反介入/區域拒止”任務的核心設施,如機場、碼頭、地面機動導彈發射平臺等,都會被美軍納入射程。
綜上所述,未來美國陸軍在太平洋部署多域特遣部隊,一方面是將研究多年的“多域戰”付諸實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美國“大國競爭”的需求,對地區局勢穩定增添不穩定的因素。
對于彭博社報道“美國陸軍將在太平洋地區部署一支特遣部隊以加強對抗中國和俄羅斯”一事,1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還沒有看到這則消息,需要去了解核實一下。“我可以告訴你的是,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力量的發展壯大有益于世界和平發展事業。我們希望有關國家的舉措和言行有利于促進地區國家間的互信與合作,也有利于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耿爽強調。
(作者系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