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醫院便利店72小時,紀錄片里發現了什么?
原創 界弟 醫學界
在人來人往的街角,在擦肩而過的背后,發現向上的溫暖和光。
便利店是“都市人的博物館”。它麻雀雖小但商品齊全,能包辦一日三餐兩點,解決早出晚歸的生活急需。它7*24小時地亮燈,歡迎路人隨時進門歇一歇,停一停,再繼續上路。
2014年,日本NHK電視臺拍攝紀錄片《紀實72小時》,對準“大醫院里的小便利店”。

借用NHK所言,“平常與不平常在這里交匯”。醫院的悲歡離合,在便利店的緩沖下,不再血腥,呈現人生百態。

從細處看,這家便利店有頗多“不一樣”。
比如,貨架專設“特殊食品柜臺”,有低糖低熱量等選擇。


白血病患者專挑日出——人最少的時候,來逛買。




因為乳腺癌住院治療的老奶奶,不忘愛美,“不知不覺”就走到便利店。“已經買了五六件住院服。”她有些不好意思地捂嘴笑說。

醫院副院長、一位外國大叔,舍棄高大上的食堂套餐,而吃便利店。“因為在那里(食堂)吃飯很浪費時間。醫務人員的一分一秒都很寶貴。一般都是右手工作,左手吃飯,工作太忙了。”


他說,每天高強度的工作很吃力,很多人都辭職不干了。“現在太缺一線醫生了。”

拍攝組跟著回到其辦公室。進屋要跨一大步,邁過去。幾個水桶倒在地上。其他實習醫生們橫七豎八地睡在椅子上。
旁白補刀:“看上去很雜亂的樣子。”

幾口扒拉完晚餐后,他擺好椅子,直接躺倒。手機就在耳邊。“多半睡著前,就會接到急診電話。”他說。



不同于清晨的元氣滿滿,此刻她略顯疲憊。“我在醫院里偷偷哭過4次,失眠、有難以擺脫的噩夢……因為我的原因讓新生兒增加痛苦時,我會很難過。這是別人無法了解的重壓與孤獨。”她說。
不知這一天發生了什么,讓笑時眼睛有光的她,黯然離開。
那是誰都無法了解的重壓與孤獨。

腸癌患者痛到睡不著到,忍不住想“為什么自己會變成這樣呢?”說起這些時,他仍一臉和煦。

快60歲的老先生坦言,母親89歲,感覺沒有治愈的可能,但求生欲很強。“既然這樣,我們就支持她的選擇,繼續守護著她。”



他患有大腸癌,肝臟轉移,無法手術,于是放棄治療。20年前,他和妻子離婚。這次陪他住院、出院的,是鄰居家大姐。
他說這一切時,一臉云淡風輕。最后,他買了一個飯團,和大家笑著說再見,開車駛出醫院。


一人一事,都是人生。
有的感慨,好在有便利店這個“陽光角”,能供人喘口氣。
有些人回憶起自己看到的醫生日常。
還有些是醫護或醫二代。這讓他們聯想起自己或家人。
眼中帶光的婦產科女醫生讓人印象深刻。
有人將她視為“精神支柱”。

《紀實72小時》是日本國民級紀錄片,連續10年被評為觀眾滿意度第一。它會選擇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地點,連續拍攝72小時,并對途經此地的人們進行觀察和采訪,最后剪出20多分鐘的紀錄片。
關注平凡的地方,平凡的人,平凡的小事,是《紀實72小時》的落腳,也是其閃光點。
渺小的瞬間容易在日復一日中,被忽略、遺忘。而花3天時間去注視、聆聽,讓我們體驗到別人的人生。在人來人往的街角,在擦肩而過的背后,發現向上的溫暖和光。
在紀錄片的最后,拍攝組遇到一位新手媽媽,孩子剛出生4天。
她給孩子取名叫“環”。這代表生命的輪回,和她對生活的感恩。

但,不容易也得好好活著,直到最后一刻。
來源:“醫學界”微信公眾號
作者:燕小六
文中圖片來源于:《紀實72小時:大醫院里的小便利店》截圖
責編:鄭華菊
原標題:《醫院便利店72小時,紀錄片里發現了什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