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現在的年輕人,一邊焦慮,一邊偷著養生
原創 Lens WeLens
“啊,我脖子好酸??!”
“昨天晚上又睡不著,
起來頭發一抓又掉一把。”
“就我這睡眠質量,
一天天的,黑眼圈越來越深,
痘印越來越多,
是不是該買點助眠香薰?”
“昨天去醫院醫生說我腰肌勞損,
以后要開始做康復運動了。”
“你還去醫院了?
我都不敢打開我的體檢報告!”

是的你沒猜錯,肩頸酸痛、入睡困難、不敢看體檢報告等問題,從去年年底開始,就讓很多年輕人感同身受,大家年紀不大,健康問題倒是不少。
不過,根據2020年的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我們倒才發現,當代的年輕人面對這些健康問題,不少都選擇了“養生”,而且,其實還挺有招兒的。
說得官方一些,這份調查,向我們展示了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生活狀態,以及健康訴求。
直白點說,年輕群體普遍擁有的三大困擾是:皮膚差、睡不好,以及情緒起伏大。
哦先別急著飄,脫發問題榮登第四。
這幾大問題環環相扣,今天睡不好,明天就長痘,明天長了痘,后天就發愁,發愁還不夠,還會掉光頭。
在這個不僅生活節奏快,生存壓力大,還總是看臉的時代,年輕人的煩惱已經跟他們前輩大相徑庭了。
據2019年的數據表示,有46%的90后,37%的80后,以及27%的70后認為自己皮膚狀態不好。
“考試周天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額頭下巴瘋狂爆痘。每天早起一杯咖啡,今天早上又五點半爬起來過了一遍圖論題目,只希望不要掛科,順利畢業?!?/p>
“考研的日子里,每天就在圖書館坐著,中午點一份麻辣香鍋就是我的快樂?,F在研考完了,我臉上的痘也都發炎了?!?/p>
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披露,中國2016年的失眠現患率為15%,根據當年的數據有2.07億人口存在睡眠問題,并且失眠人數仍在逐年增加。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有時候想事情能想到四五點,好不容易睡著了天就亮了......”

這回我相信睡眠不足人會變傻。”
“脖子到肩膀到背到腰都疼,
像背了一百個鬼新娘,
晚上不趴著睡不好覺?!?/p>
“覺睡不著,活兒還多,
發際線逐漸往后移,到底算不算工傷?”

調查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多在于學業壓力,其次是人際關系問題。
“沒有男朋友之前,爸媽從來沒有催著找對象去結婚,一直在開導我,一定要等遇到喜歡的人,現在一個人這么自由,多多珍惜??墒堑痊F在真有男朋友以后,天天催著讓早點定下來,最好立馬原地結婚,碎碎念到心理壓力好大,氣都快喘不過來了,恐婚了要?!?/p>
“太難了,沒投簡歷前整天焦慮感覺要失業。投簡歷三天后找到工作,又對未知無比恐懼,失去興趣?!?/p>
“曾經有個期末考完差點抑郁了,天天想著考試掛科被開除,直到成績單到手才解脫。”
“舍友每天說:天吶什么時候你還有時間出去玩?你瘋了嗎? 我實在不喜歡這樣子,制造焦慮,唉!”
在這樣的環境下,迫于同齡人、學校、父母以及社會的壓力下,焦慮和抑郁也成為了大學生的常見情緒。
我國抑郁癥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患病率達4.98%。
最令人淚目的是,在年輕人們努力排解這個情緒的同時,還不忘奮力給自己尋找新的“寄托”。

網友說:“以前很多年輕人都抱著一種自己還年輕的心態,身體硬,隨便花。我現在發現,可能如今,他們或許提早想通了,而我是已經老了?!?/p>
看似是幾句玩笑話,但生活在快捷時代的大家,根本也無法忽視掉身邊的亞健康現象。
熬夜肝論文導致的過勞肥,長期吃高油高鹽的外賣導致的高血壓高血脂,讓年輕人們都在體檢報告面前苦不堪言。
養生,就是現代人關愛自己的一種方式。
雖然有不少大學生認為,養生很“酷”,但絕大部分還是因為健康問題,棄暗投明。
“養生怎么可能是潮流所致?明明是我越來越稀疏的發量,越來越淺的睡眠,和越來越突出的腰間盤才讓我注重養生的啊!”
報告表示,百分之六十的大學生對改善自己的健康做出過努力,最開始流行的,就是“朋克養生”。
KTV點胖大海,蹦迪喝枸杞水,邊熬夜邊泡腳等養生的形式,早已走入千家萬戶。
“我不僅用最貴的眼霜熬最貴的夜,我還得用最貴的化妝水、
最貴的保濕霜和最貴的精華液。“
“有誰知道早上七點半起床去艾灸的人,是四點多睡的覺呢?”
“啤酒配枸杞,可樂配人參。”
“吃了好大個的圣代想著太冷了要暖暖胃,又喝了杯奶茶 ?!?/p>
“凌晨四點走一萬步,
這大概就是朋克養生吧?!?/p>

在我們征集過的年輕人養生方法里,態度之嚴謹,思慮之周密,不少大招都讓我們甘拜下風:
“腳是一定要泡的,還得放活血的藥包,開水一定要喝的,放兩片茶葉,早飯一定要吃的,要有面食,晚飯一定要少吃的,最好沒有肉和淀粉,覺是一定要早睡的,最起碼十一點以前,重要的事情是一定要手機定鬧鐘提醒的,忘記了會誤事,水果是一定要吃的,最好不要太甜?!?/p>
不吃碳水,積極抗糖,早起早睡,血液循環,這樣宛如老干部的養生方式,簡直讓人深感慚愧不安。
中國成人的每日平均睡眠時間為6.5小時,離建議7~8小時的睡眠時間還有一定距離。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于是在年輕人當中,下載睡眠質量檢測APP,聽著白噪音入睡,也就成為了一種潮流。
“十一點半睡,
一邊玩手機一邊滴眼藥水。”
“別的怎么補都沒用,
少打游戲,少熬夜,
精神養足了,活得就像個人了?!?/p>
“體檢報告告訴我,
最貴的眼霜也沒有熬夜貴?!?/p>
“自從不熬夜之后,眼不澀了,
嘴不干了,連皮膚都變好了?!?/p>
曾經風靡用“不瘦十斤不換頭像”圖片作微信頭像的那些好友,也從絕食減肥這樣一聽就知道“自欺欺人”的做法,慢慢過渡到到科學安排食譜,均衡飲食。
“少喝可樂對我來說就是養生了,
最后的掙扎?!?/p>
“外賣都點那種小份菜的,便宜又多元,
相對來說營養均衡點。
礦泉水買一箱隨時多喝水。”
“偶爾放肆一下,
吃湖南菜前后都要罐涼茶?!?/p>
“吃火鍋前喝盞燕窩,必須點蔬菜?!?/p>
“蹦完迪第二天打獼猴桃酸奶奶昔?!?/p>
更有人自己做營養減脂餐,減少高油高鈉的飲食。
調查還表明,大學生飲食上最大的問題是營養不均衡,自己買菜做飯,能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
“本來是為了健康,結果發現還省錢,還能找到男朋友!”
在課室或辦公室里出沒的久坐一族,開始抱著保溫杯,購置電腦支架,在椅子上加護腰墊,還時不時站起來拉伸,眺望遠處。
“醫生說我腰肌勞損,要康復只能靠平時注意,我就差沒每天早上跟老大爺去打太極了?!?/p>
“去年年初命運給我發了黃牌。以前經常喝酒偶爾抽煙,現在一個月只喝一瓶啤酒,煙一點不抽,11點前肯定睡覺,一周5天健身房。”
“早起平板支撐,睡前瑜伽拉伸。”
“上班久坐肚子變大,又辦不起健身卡,傍晚就在家隔壁學校操場跑跑步。”
“20出頭得了頸椎病,現在看電腦、手機十分注意。最想交換的不是王思聰的人生,而是健康的頸椎呀,想哭!”

以前“別管我冷不冷,我要好看”,現在害怕手腳冰涼,知道保暖了,媽媽給的秋褲自己也會套上了。
“冬天穿上棉褲加保暖內衣,共四斤。”
“喝茶,用開水泡腳,喝熱水,涼水也一定是熱水涼了的?!?/p>
“秋褲是一定要穿的,保溫杯也是要隨身攜帶的?!?/p>
更有走在潮流前沿的年輕人,在別人還在學基礎養生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進階,“修身養性”,那種特高級的“養生”。
養生界的弄潮兒,既能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給自己一點靜下心來的時間,又能多一門手藝,而且還間接培養了長期的興趣愛好,心理不健康都說不過去吧?
有人自己種花插花,修剪枝杈。別人在刷朋友圈,他在澆水,別人打開外賣軟件,他在給花澆水,別人在刷新支付寶賬單,他還在,澆水......

還有人練起了毛筆字,前腳大學剛畢業,后腳踏入老年大學。

每天看著屏幕打字,提筆忘字的恐怕不只是我一個人。
“遠離屏幕,抄古文練字的同時,還能復習高考語文,論語、老子、阿房宮記,好像回到了知識巔峰?!?/p>
當然,正兒八經的運動,也是值得鼓勵的,瑜伽、攀巖、潛水、爬山,打羽毛球,實際也是很多年輕人的選擇。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鼓勵每周進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或者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身體活動。日常生活中要盡量多動,達到每天6000~10000步的身體活動量。

都市人群的亞健康現象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年輕人養生已經成為一大趨勢,關愛自己的身心健康,的確應該成為一種潮流。
朋克養生也好,還是認真養身也罷,不都是咱年輕人積極生活的態度么?
主要參考資料:
https://www.useit.com.cn/thread-21958-1-1.html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4710366924982394&wfr=spider&for=pc
以及部分留言和圖片來自網絡
來自Lens的美物推薦
原標題:《現在的年輕人,一邊焦慮,一邊偷著養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