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究“導師夫婦”論文屬獲資兩百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成果
近日,一篇7年前刊發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引發輿論關注——熱議焦點在于,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夫婦的事例,進而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
2020年1月12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在中國知網查詢到上述這篇題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以下簡稱《理論與實踐(I)》)的論文,該論文發表于2013年第5期《冰川凍土》期刊,作者為徐中民。
此外,徐中民在同期期刊上還發表了另一篇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I):理論框架與集成實踐》(以下簡稱《理論與實踐(II)》)。
值得注意的是,《理論與實踐(I)》、《理論與實踐(II)》內文均提到,該項目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1125019)資助”。
澎湃新聞從科學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欄目中查詢到,這兩篇論文屬于《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項目成果,項目負責人是徐中民,依托單位為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屬于重大研究計劃,資助金額為200萬元。

該項目結題摘要提及,通過研究期內的工作,項目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形而上方面,從中國的傳統陰陽平衡的文化入手,結合了西方的傳統文化,以黑河流域水資源管理為案例,搭建了一條東西方文化溝通的橋梁。在這一過程中,提出了天人之際的發展理論,提出了四位一體的方法論,在總結研究區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矛盾的四種大而化之途徑,這與黑河流域的水資源管理實踐是一致的,中間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
該項目成果包括五方面:生態經濟學的研究進展,理論篇;生態經濟學的研究進展,實踐篇;上升型的生態視角;生態經濟學的集成研究框架;第三窗口——超越牛頓和達爾文的自然生活。其中,《理論與實踐(I)》、《理論與實踐(II)》這兩篇論文屬于“生態經濟學的集成研究框架”成果。

公開資料顯示,上述論文作者徐中民,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生態經濟方面研究,發表論文《理論與實踐(I)》、《理論與實踐(II)》時供職于該研究所的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重點實驗室。
徐中民論文中提到的導師程國棟的名字,也出現在了上述《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項目成果的作者一欄。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官網顯示,程國棟,凍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地質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科學院西部資源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理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評審委員會委員、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00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2人,博士研究生9人,博士后3人。
1月12日中午,微信公眾號“冰川凍土”正式發表《冰川凍土》編輯部的撤稿聲明稱:日前,相關網友在微博等網絡平臺發表信息,質疑我刊2013年第5期刊發文章《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學術性不足。我刊獲悉這一情況后高度重視,經報編委會審核,決定對該文撤稿。
稍早前,《冰川凍土》工作人員回應澎湃新聞稱:已注意到相關事情,將在官網和官微發布聲明,并會對徐中民在《冰川凍土》雜志上發表的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和《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I):理論框架與集成實踐》進行撤稿處理。
《冰川凍土》工作人員亦表示,對徐中民在《冰川凍土》發表的其他文章,會再逐一進行審核處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