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肺癌診治過程中的三點基礎知識,80%的人并不了解
原創 胡洋大夫 呼吸科大夫胡洋
肺癌是一種肺部惡性疾病,從各方面的統計數據來看,肺癌發病情況都已經到了不可不防控的地步,據WHO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城鎮人口肺癌發病率占癌癥發病率第一名,農村人口的第二名,且仍然有增長趨勢,在2019年過去一年,每分鐘都有肺癌患者診斷下來,其中很多是晚期患者,目前仍然沒有可以根治晚期肺癌的藥物問世,所以早發現早手術是根治肺癌以及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下面介紹一下肺癌診治過程中的一些常見問題。

事實上肺癌早期并沒有特殊的臨床表現,在肺癌不足1cm的情況下,基本上不會引起任何癥狀,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悶、氣喘等癥狀,肺的體積男性在3.61~9.41L,女性為2.81~6.81L,生長一個不足1cm的結節,相當于一個水池中扔下一粒沙子,基本上引起不了什么波瀾,而且事實上肺沒有經典的痛覺神經,針扎在肺上面也不會引起疼痛的,所以很多人檢查出小結節之后就會出現胸痛背痛甚至頭痛的癥狀,大部分和結節沒有關系。
當然并不是出現了針狀也不去管它,的確有一些肺癌發展到很大或者侵犯到一些大的血管,氣管,胸膜,心包膜甚至胸壁肌肉,肋骨脊椎骨等組織結構時是會產生胸痛,咳嗽、咳痰等癥狀的,著名的動作影星計春華出現背痛三個月才去就診,一查已經是晚期了,他這種情況不可取,但檢查肺部沒有大問題仍然擔心肺癌也是不太合適的,總之肺部是否有大問題主要看CT,CT上沒有腫瘤病灶還拼命懷疑自己是腫瘤那是和自己過不去。

肺癌如何診斷
肺癌的診斷是一項系統工程,大部分患者是由于出現癥狀來醫院檢查的,一般首先做胸片或是CT檢查,這兩樣檢查的目的和功能不是確診肺癌,只能發現肺部的病灶,并大致判斷是否是肺癌,肺癌的診斷是人命關天的事情,所以診斷不可以憑借間接證據來證明,所以必須從體內的病灶中去除一些標本來放在顯微鏡下看才能確診,而取標本的方法主要是氣管鏡和肺穿刺,這兩種都是有創檢查,前者是用一根小拇指粗細的纖維管道從鼻孔插入到肺內,可以進行灌洗和刷檢,如果氣管內有腫瘤長入的話,還可以進行鉗夾活檢,這樣的診斷才是最準確的,找到了惡性細胞還要進行分子層面 的檢測,比如基因檢測,這些檢測是為了判斷是否能做靶向治療,隨著免疫治療如火如荼的進展,PD-L1檢測也逐漸成為肺癌診斷檢查常規,后面我們會具體講一下。

這部分的結論是肺癌的診斷事關重大,從發現到最終定下來分期需要經歷各種各樣繁復的檢查,其中有一些是有創檢查,有一些是帶有輻射的檢查,病人需要經歷一些痛苦,其中大部分檢查無可代替,有一些可以通過一次檢查確定。
肺癌的分型
這部分是關于肺癌的病理類型的,隨著技術的進一步,這一部分診斷已經進入了分子層面,也就是說肺癌標本取出來后不僅要在顯微鏡下用肉眼觀察,還需要做很多染色甚至基因檢測,以精確的分析腫瘤細胞的形態、性狀、惡性程度、分子生物學行為等,這些結果可以為臨床治療的選擇帶來精確的參考,實現患者治療的個性化和精準化,比如現在有些基因檢測甚至能預測腫瘤對于某些化療藥物的敏感程度,以及對于放療的效果,雖然還不夠精準,但已經算是不小的進步,當然我們基因檢測主要用途是靶向藥,選擇哪種靶向藥,目前有對應藥物的基因突變類型主要是EGFR、ALK、MET、ROS1等。

總體來說,肺癌發病率越來越高,早期常常沒有任何癥狀和表現,出現癥狀時多已是晚期,好在CT在體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很多癌癥患者在早期被發現出來并得到了手術根治。
原標題:《肺癌診治過程中的三點基礎知識,80%的人并不了解,涉及診斷分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