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赤子之路:一周公共活動推薦|1月11日-17日
攝影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直覺。借助攝影這種具體可感的方式,我們有機會進入他人的日常生活,看一看他們曾經走過的路,遇到的事和生活過的地方。
///回顧上周:一些現場///

上海外灘美術館(以下簡稱RAM)自2020年1月6日起暫停向公眾開放,對美術館樓體進行全面翻新。據館長拉瑞斯·弗洛喬介紹,本次翻新將擴建美術館公共空間,全面升級展廳設施,修繕建筑歷史保護面,同時改善參觀動線,為公眾提供更豐富的展覽體驗。改造完成后,美術館將于9月重新開放,以全新面貌迎接建館十周年。
我也正在進行一項采訪計劃,采訪的對象是RAM曾經的志愿者和實習生。我想探究的是,作為國內標桿性的藝術機構之一,RAM在這十年來的志愿者和實習生項目中是如何實現公眾連結,已在藝術行業任職的從業者們又是如何看待RAM這個夢之起點的。
建筑改造期間,上海外灘美術館公教及研究項目將繼續進行。(王越洲 圖/文)
活動介紹請查看上海外灘美術館官網

SKP SELECT商場在12月12日正式營業,位于北京著名的爛尾樓長安8號所在地。SKP與GENTLE MONSTER合作,營造了一個以“數字-模擬 未來”為主題的沉浸式商場空間,其中的藝術部分分為“未來農場”“火星歷史”“重新探索火星”三個章節,位于1-3層空間。(Jady Liu 圖/文)
活動介紹請查看肖進特效公眾號和GENTLE MONSTER官網。

從《復·刊》出發,一行人跟隨錄音師Terence Lloren來到和平飯店這個會和點,耳機里傳來兩年前Terence在蘇州河畔錄制的一位朋友的滬語講述,手機上對照他精心制作的滬語—普通話—英語PDF,走過一段記憶與往事交疊的路徑。童年時游過泳的俱樂部已成歷史建筑,《太陽帝國》的取景地歷歷在目,郵政大樓半地下室的通風窗里望進去,不再有人們分揀信件和報紙的身影。途徑蘇州河上的四座橋之后,我們跨越其中一座,回到“復·刊”。這條路徑是今晚《迷失聲步》的四條路徑之一,另外三條路徑的帶領者為:殷漪、徐程、Muiredach。(沈健文 圖/文)
活動介紹請查看復刊微信公眾號
///特別推薦///

那些獲獎照片和舊日影像,背后都有支撐視覺表達的故事。在這次閉幕活動中,我們邀請諸位攝影大賽獲獎者,與提供照片的老楊浦居民,一起聊聊自己照片中的風景,以及與這片地方發生的故事。
或許,這也是對2019年在楊浦濱江發生的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一次更為生動的總結。期待您前來分享和傾聽。
時間:2020年1月12日 16:00-18:00
地點:楊樹浦路1500號2樓 綠之丘(原煙草倉庫)
詳情請關注市政廳欄目
以下活動推薦按開幕或發生時間排序
///上海·下周活動推薦///

尋謠計劃是一個對全國范圍內老童謠進行挖掘與新編的音樂計劃。新一季尋謠計劃已在上海啟幕,并計劃招募長期志愿者。
工作要求:志愿者需要在每次活動開始之前進行采風工作,到公園、里弄等場地去尋找滿足以上條件并愿意參加活動的2名老人。同時將尋謠資料進行歸納收集,并定期將資料整理至演耳團隊。
工作時間:可以早起,每周至少一天參與尋謠
詳情請關注演耳微信公眾號

將一處老小區內的地下防空洞,翻新成為一個公共空間;將一個普通周末,變身為一個節日。鄰居和藝術家,創意人和手工藝人,專業的、業余的,歌者或舞者,探險家,收藏家,帶著自己最想與大家分享的,聚在一起,共同度過這段平行時間。
展期:2020年1月11日-12日 14:00-18:00
地點:虹仙小區仙霞路700弄25號地下防空洞
詳情請關注大魚營造微信公眾號

這次的展覽以圖像與文獻的形式展出,而其中的圖像與文獻只是藝術家表達其自身對于展覽的一種姿態,不能完全代表藝術家與藝術作品本身所存在的發展性與時間性的關系。所以此次展覽是以攝影、圖像、影像和文獻作為一些借口給大家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場域,以及關于藝術的一種消遣。
展期:2020年1月11日-2月29日
開幕式及藝術家分享講座
時間:2020年1月11日 13:45-15:45
展覽與講座地點:IG映界影像藝術館(上海市徐匯區安福路300號)
詳情請關注IG映界影像藝術館微信公眾號

十六至十八世紀的中國市場蓬勃,社會巨變,生財之道中如何處理義利關系?講道義、重誠信,明清商人的生意經中,道德如何輔佐經營?
主講人:張海英,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時間:1月11日(周六)14:00-16:00
地點:上海古籍書店(福州路401號)
詳情請關注海上博雅講壇微信公眾號
招募|城市考古系列行走
主題一:虹口腹地 — 近代城市化的起點
時間:2020年1月11日 14:00-17:00
地點:地鐵12號線國際客運中心站3號口
關鍵字:虹口老街 / 石庫門里弄「拆改留」的最後一搏? / 工部局宰牲場 / 業廣地產公司與哈爾濱路
主題二:十里土場 — 南京路不為人知的背面
時間:2020年1月12日 14:00-16:00
地點:人民廣場地鐵站19號口
關鍵字:史上最古老的公共廁所 / 步行街上有座廟 / 老閘捕房 / 新光大戲院 / 中國大戲院 / 顧家弄 / 龍泉園 / 香粉弄 / 盆湯弄 / 紙片樓 / 金業公所 / 錢業公會
詳情請關注上海城市考古微信公眾號
分享|社區堆肥在中國是否可行?
2019年年底,一群關注堆肥的人去了歐洲和南亞,從意大利到西班牙到印度,在專家和實踐者的帶領下,出入于社區、街區、學校、養老院,拜訪當地的堆肥項目點,了解當地的垃圾處理方式,以及人們是如何因為堆肥這件事聯結和組織起來,為當地垃圾問題的解決貢獻力量的。本次,他們將會將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知,分享給所有關注中國廚余垃圾處理和堆肥的人們。
時間:2020年1月11日 14:00-17:00
地點: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楊路2389弄置匯旭輝廣場4樓百麗宮影院大堂庫布里克kubrick書店
詳情請關注庫布里克kubrick上海微信公眾號

作為一個“藝術家”,如何進入社會,進行一種調查研究性的認知活動,而這種活動如何能夠成為一種特殊的,有認知價值的知識?社會研究如何成為藝術,藝術工作如何可以成為一種研究方式,以生產不同于學科知識的知識?
主講人 :徐坦
時間:2020年1月11日 15:00 -16:00
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四樓學術報告廳(虹口區多倫路27號)
詳情請關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作為初來乍到的滬漂社畜在上海還能干點什么?至少還能選擇住處。河濱大樓成為第一個研究對象,初步并仔細整理過河濱大樓各個歷史時期的住戶名冊,將其置于周邊環境和歷史語境中考察,在都市住宅樓的田野中梳理個人與城市的關系。
主講人:陳仲偉,上海史自由研究人
時間:2020年1月11日 19:00-21:00
地點:九江路686號7樓(城市考古總部)
詳情請關注上海城市考古微信公眾號
影評會|政治冷感下的時代焦慮
深焦DeepFocus作者宋遠程將以《十年》為起點,追溯日本電影史上關于“焦慮”的譜系,梳理那些困擾一代代日本電影人的議題
時間:2020年1月11日 18:30-21:00
地點:香港大學上海學習中心(北蘇州路298號)
詳情請關注上海外灘美術館官網
講座|楊浦與近代上海的歷史進程
楊浦是上海近代化的重要策源地,也是近代中國屈辱與抗爭、沉淪與奮起的一個縮影。讓我們走進歷史,重溫那段不平凡的歲月。
主講人:戴鞍鋼,復旦大學歷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時間:2020年1月12日 14:00
地點:楊浦區圖書館新館二樓多功能廳(長海路366號)
詳情請關注上海市楊浦區圖書館微信公眾號

Snap,即快照攝影,從攝影術定義上來說更像是作文之前的草稿。攝影師羅浩選擇了Snap這種形式來展開日常的攝影對話。Snap不等同于街頭記錄攝影,它更像是一種直覺,不需要太多計算的直覺。
嘉賓:羅浩(攝影師)、張弢(平面設計師)
時間:2020年1月12日 14:00-16:00
地點:藝倉美學實驗室2F (藝岸長廊最后一間2F,距離美術館約300米)
詳情請關注藝倉MAM微信公眾號
///北京·下周活動推薦///
放映丨“重構現實”系列活動:藝術家肖像
與萊比錫紀錄片和動畫電影節以及瓢蟲映像合作,2020年,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繼續舉辦“重構現實”紀錄片放映和交流系列活動。2020年第一期的活動將聚焦“藝術家肖像”這一主題。12部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紀錄片將帶領觀眾從多個維度走入藝術家的生活和創作世界:如何生存?如何掙脫創作上的困境?如何擺脫系統的束縛?如何應對資本的沖擊?如何處理與畫廊、藏家以及博物館之間的關系?如何與大師合作?如何在不同的人生時期找尋自我?
時間:2020年1月10日-12日
地點:北京歌德學院(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創意廣場)
詳情請關注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微信公眾號

寫真志圖片編輯工房/Zine Factory 是 OFPiX 工作室的圖片編輯教育項目。我們認為照片應該被選擇、組織、排列和呈現,通過制作小冊子這樣小小儀式,完成跟自己的對話,或者讓照片跟特定的觀看者交流。 本次展覽,將展出14位Zine Maker的118本Photo Zine。
展期:2020年1月11日- 1月12日 10:00-18:00
地點: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北展北街9號華遠企業D座奇遇花園咖啡館ZINE SPACE
詳情請關注OFPiX微信公眾號

藝術家演講:時間不均,空間不空
時間:2020年1月11日 14:00-15:30
創作觀察:向問題提問
時間:2020年1月11日 15:45-17:30
地點:北京中間美術館
詳情請關注北京中間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本次我們邀請到譚振邦導演的紀錄長片作品《夫妻不是同林鳥》,這是一部私影像與婚姻關系的交互展現的電影。與此同時,譚振邦導演、策展人林贊試圖就私影像這一命題,以及夫妻之間的婚姻關系進行交流與探討。
時間:2020年1月11日 15:00-17:30
地點:UCCA報告廳
詳情請關注UCCA官網

第三屆映·紀實影像獎獲獎作品展的展出作品為此次大賽的獲獎作品,題材涵蓋了如環境、養老、醫療、城市化進程,以及性侵害等當代中國的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沖突。展覽集合了平面照片、紀錄片、短視頻等多種媒介。
時間:2020年1月11日-3月1日
地點:北京798藝術區映畫廊
詳情請關注映畫廊微信公眾號

一年一度的“五道營格萊美”,SCHOOL每年最重要的日子,星光璀璨的胡同,每年北京地下青年音樂的各項指標都將在今夜揭曉!
時間:2020年1月11日
地點:北京SCHOOL學校酒吧
詳情請關注SCHOOL學校酒吧微信公眾號

《砂之女》改編自安部公房的作品《砂女》,導演敕使河原宏與原著作者兼編劇安部公房在大學時期就志同道合,二人的合作使此片的完成度與還原度都極高,在國際中享有美譽。本片是一部在電影攝影、美工設計、造型上都無出其右的佳作,音樂更由日本著名音樂家武滿徹操刀。影片最為獨特的,其一是生理感覺的傳達——人物的干渴、難受不只通過表演與情節表達,對準汗涔涔的肌膚的超級特寫更是讓感官沖破屏幕,襲向觀眾。本片獲得第 17 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團特別獎。
時間:2020年1月11日 20:00-22:30
地點:北京法國文化中心
詳情請關注VCD影促會微信公眾號

16位藝術家聚在這里,包括策展人在內,全女團。
這有任何進攻性嗎?構成挑釁嗎?政治更正確或更不正確嗎?
沒有。
展期:2020年1月11日-3月9日
地點:墨方Mocube(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706北2街)
詳情請關注墨方MOCUBE微信公眾號

在冬季的北方,呈現14場極具南方特色的影像作品,為干冷的空氣注入一份水汽和暖意。不拘長短,新作與經典同臺,劇情與紀錄共舞。從地域出發,自四川到閩浙,自兩湖到南洋,穿越山橫跨海,來一次有方向沒目標的“閑游”,感受關于“南”的各種想象。
時間:2020年1月12-19日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通惠河北路郎家園6號院郎園vintage 16號樓 虞社
詳情請關注林象文化微信公眾號

本書中的文章從古代西方歷史中選取了不同的視覺產品,將它們和更廣泛的社會經濟政治活動相聯系,和我們今天的生活聯系起來, 根據它們的特性探討了藝術、身體和權力的關系。
時間:2020年1月12日 17:00-19:00
地點:SKPRENDEZ-VOUS(北京市朝陽區大望橋,北京SKP4F)
詳情請關注KWM藝術中心微信公眾號

信札主要為文化部文物局首任局長鄭振鐸先生與 “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成員之間的往來信函和相關單據,共計166頁。
展期:2019年12月26日-2020年2月26日
地點:國家典籍博物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
詳情請關注國家典籍博物館官網
///全國各地///
天津·展覽|一個畫店的1921——天津義成永年畫藝術與文獻展
本次展覽即試圖通過一本分家《目錄》來審視民國時期位于南鄉的義成永畫店的生活與生計,將楊柳青年畫置于它所賴以生存的歷史、社會和民俗背景之下,與流傳于今的實物、技藝與口述互相啟發,探討作為視覺藝術的民間年畫及其背后的時代。
展期:2019年12月26日-2020年2月9日
地點:天津美術館四號展館(三層)(河西區平江道60號)
詳情請關注天津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作為社區參與式研究方法,影像發聲法(Photovoice)最早由學者在公共衛生領域正式提出。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項目團隊在粵東的覽表村和廣州的黃邊社區開展工作坊活動,嘗試通過影像發聲法了解當地兒童對日常生活和性與性別的認知。在兩個社區的工作中,我們更清晰地意識到,用影像發聲法探討兒童性教育議題是件有實驗精神的事。它的問題在于,兒童性教育“不太好說”。關于性的知識和態度滲入生活的細節,兒童通常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對此避而不談。
展期:2020年1月11日-1月19日
地點 :廣東時代美術館1樓及19樓人民公園
詳情請關注廣東時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大橫斷山脈是中國壯麗自然景觀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2019年9-10月,MJ(黎孟君)和同伴以Bikepacking(騎行)的方式完成了中國首條Bikepacking長線——大橫斷山脈的穿越勘查騎行。本次分享MJ將和他的同伴陳威機介紹旅程中的故事和見聞以及bikepacking旅行小科普。
時間:2020年1月11日18:30
地點:扉美術館 廣州市越秀區農林下路5號億達大廈G層
詳情請關注扉FEI微信公眾號

在藝術家弗蘭克·哈弗曼斯(Frank Havermans)的創作中,他時常從建筑師的身份出發,經過對城市環境的調研、梳理,由此提取城市特點進行再創作。這些建筑的空間/裝置用材基本以木料和建筑金屬為主,糅合了他的觀察,通過未來主義建筑元素的轉化,組成挑戰既有空間的混合新形態。
時間:2020年1月11日 15:00-17:00
地點:深圳大鵬所城賴恩爵振威將軍第
詳情請關注打邊爐ARTDBL微信公眾號
哈爾濱·講座| “聞香識味”中央大街西餐廳的百年記憶
百年歷史給哈爾濱人的飲食帶來影響,至今存在的西餐廳在哈爾濱人口中會常常被提起,或許那是一種極其自豪的事情,它們代表了一座城市的飲食文化,走進哈爾濱百年老街中央大街,那里不僅有幾十棟中華巴洛克式建筑,更加有著歷史韻味十足的西餐廳。
主講人:李良,哈爾濱飯店協會西餐專委會顧問
時間:2020年1月11日 13:30
地點:1912攝影主題咖啡廳 紅軍街116號
詳情請關注1912青年空間微信公眾號

2016年,居住在中國香港的芭芭拉·帕克女士把自己在過去30年里從亞洲不同地區收集的128件帽子捐贈給了中國絲綢博物館。我們從芭芭拉的帽子藏品中精選了66件,從帽子的來源、材料、工藝技法和文化故事進行解讀。配合地圖、旅游紀念品、圖表、材料樣本,以突出它們的來源和出處。
展期:2019年12月28日-2020年3月29日
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紡織品文物修復展示館二樓(西湖區玉皇山路73-1號)
詳情請關注中國絲綢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失控:最后一局》是跨媒體藝術學院媒介展演系在2019年推出的第二個跨媒介巨構項目。此次媒介展演系以2017級三年級本科生為創作主體,結合西湖計劃具體空間,對莎士比亞的《李爾王》進行了重新結構與二次排演。
展期:2020年1月3日-2月29日 11:00-19:00
地點:西湖計劃(杭州市上城區西湖大道220號西湖創意谷6號樓地下二層 / 地鐵1號線定安路站B出口)
詳情請關注跨媒體藝術微信公眾號
(如果你也想在“現場回顧”板塊寫寫自己去過的公共活動,或推薦自己所在地的好活動,歡迎致郵shenjw@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