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百年前的手繪植物科學畫,告訴我們合歡、龍葵、矢車菊長這樣
作為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前身,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北疆博物院被發現留存有大量繪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手繪植物科學畫。這些植物科學畫色彩逼真、繪圖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和藝術欣賞價值,體現畫作者嚴謹細致的研究態度。
由河北博物院、天津自然博物館主辦,泥河灣博物館協辦的“百年嘉卉——北疆博物院藏植物科學畫展”近日于河北博物院對觀眾免費開放。展覽展出植物科學畫原件三十幅,同時配以相應種類的臘葉標本、浸制標本及活體植物,在傳達知識與美的同時,也宣揚一種科學研究精神。

北疆博物院由法國神甫、著名博物學家桑志華( Paul Emile Licent,1876-1952)1914年創建,是我國北方最早建立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是中國大陸唯一一所跨越百年時光依然矗立至今的博物館,二十世紀初享有“世界第一流博物館之美譽。

作為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前身,北疆博物院不僅留下了20多萬件各類標本,還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手繪地圖及繪畫,植物科學畫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北疆植物科學畫是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專業人員在整理原北疆植物標本過程中發現的,共計191張,繪畫時間約為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據猜測,這些畫作的作者應該是當年在北疆博物院工作的植物研究人員。天津自然博物館曾編撰了一本《北疆博物院手繪植物圖錄》,完整收錄了這些植物科學畫。

通過對科學畫上記錄的信息進行初步考證發現,這些畫包含了藻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47科100余種。其中既有當時中國北方人工栽培的蔬菜、水果、花卉,也有野生植物,還特別對河北深縣(今河北衡水深州市)的多個桃品種以及當地分布的其他植物做了科學記錄。很多畫不僅標注了植物拉丁名(部分已成為異名)和中名,還標注有當地俗名,且以拼音注明漢字讀法。





科學畫上還對其中部分植物的花、果實、種子等器官繪制解剖圖,并配以描述。這些形態特征展示方式是普通藝術繪畫、彩色攝影甚至真實的植物標本都很難做到的,可見作者嚴謹細致的研究態度。這些植物科學畫色彩逼真、繪圖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和藝術欣賞價值。
為兼顧保護研究與展示欣賞,本次展覽展出植物科學畫原件三十幅,高清還原畫作七十余幅,分野生植物、園藝花卉、栽培作物三大類,同時配以相應種類的臘葉標本、浸制標本及活體植物,以進行全面、立體的展示。希望通過該展,在向公眾普及植物知識的同時,宣揚一種科學研究精神,同時也能獲得知識和美的熏陶。



展期持續至2020年3月9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