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班主任周記| 老師教你在親子共讀時,如何挖掘內容設計提問
編者按:從去年上線以來,“班主任周記”欄目針對如何引導孩子適應小班幼兒生活,教師在欄目中給出了多方位的分享和建議,為家長解決育兒中的疑慮。這一學期,教師會伴隨幼兒成長,繼續解疑幼兒在幼兒園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持續和您聊聊幼兒成長的那些事。

具體是:首先要在細節描寫處設問;其次要抓住繪本想象的因素提問;再次要聯系幼兒的經驗,提出一些便于換位思考的問題。
我以實踐課“孤獨的小豬”為例,圍繞以上方法,清晰地列出每一種提問的方式,希望能給家長一些啟示。
開放式提問,引發好奇心理
在活動導入部分,一開始,我嘗試在出示小豬手偶,讓幼兒與小豬打招呼,小豬沒有回應,從而引出這是一只孤獨的小豬。但是這樣的示范沒能很好地讓幼兒體會小豬的心情。于是經過研討,我改為直接出示小豬圖片,進行開放式提問:“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豬?”孩子們通過觀察小豬的動作和表情,展開了各種猜想——生氣的、不開心的、傷心的……一下子就調動了積極性,接著我們繼續以開放式提問“這只孤獨的小豬會遇到什么事情呢?”引發孩子的好奇心。
復述性提問,學習完整敘述
在幼兒看完故事后,我設計了復述性提問:“故事里有誰?發生了什么事情?”讓幼兒將自己看到的內容完整地敘述出來,也是為幼兒教學中需完成的技能目標所服務。
啟發式提問,學會換位思考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感受情感目標,我在活動中還設計了啟發式提問:“如果你是小豬會怎么做?”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主角,想一想會怎么做。當然這樣的問題會有兩種答案,幫助或者不幫助。這時,我也提前預設好了兩種不同的回應,只要孩子說的有理由,都是正確答案。
創造性提問,促進思維能力
關于故事中小豬遇難小動物奮力相救的部分,我設計了實物操作。人手一只小動物,去解救小豬,并讓孩子邊說邊操作。于是,就設計出了創造性提問:“你是用什么好辦法來幫助小豬的?”這也是活動最重要的環節,孩子們自主選擇小動物,并且發揮想象,說出了各種幫助小豬的好辦法,這樣的提問促進了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追問性提問,加深感受情感
最后一個追問型提問“得到朋友幫助的小豬,現在會有改變嗎?”孩子們都會異口同聲回答:“會”。這時加上追問:“如果再有朋友有困難,小豬會怎么樣呢?”其實第二條追問時對第一條提問的補充,而為什么不合并為一條呢?我認為這樣分開提問,可以有足夠的時間讓幼兒去感受、體會小豬的心理變化過程,為幼兒教學中情感目標做服務。
總之,家長應該利用有效提問,努力促使幼兒想說會說,并在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同時,提高幼兒自身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師簡介:

教學格言:用快樂的音符,啟迪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擁有一個真、善、美的小世界。
互動方式:
您可直接在文章下給我們留言交流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澎湃親子”,在微信后臺給我們留下您的互動疑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