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球獎首位亞裔影后誕生,為什么你打心眼里認為她丑?
原創 簡單心理 簡單心理

中韓混血的奧卡菲娜(Awkwafina),本名林家珍(Nora Lum),在影片《別告訴她》中飾演了女孩碧莉,最近她的形象應該也非常頻繁地出現在各個媒體上。
只是大家關于她的討論,看起來總有點別別扭扭。

就在幾個月前,她的一個采訪視頻,在視頻網站被彈幕活活罵到下架,原因就是觀眾嫌她“長得丑”。


那我反而想拋開政治正確這個點,咱們認真聊聊美丑這件事兒。
首先必須承認,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就是認為她挺丑的。有人說她是高級臉,我也確實理解不了。大家都有審美,有審美就必定有美丑的判斷。我也有很多長得丑的男性朋友和女性朋友——當然,在很多人心目中我肯定也是他們朋友圈中長得丑的那個,但這不影響大家繼續當朋友。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我們總在說,啊不要隨意評價別人的外表,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外表自由和身材自由——但事實呢,永遠會有一些人、一些事,無時無刻提醒大家注意別人(或自己)的外表。
美丑本身不是問題,但這個熱衷于評判別人外表美丑的環境可能有點問題。
有一個詞叫外表戲弄(appearance teasing)。
男孩和女孩都有可能被外表戲弄。大人們喜歡逗小孩兒,說他們長得太高,說他們臉盤子太大,說他們眼睛太小。但比起女孩,男孩通常不會讓這些戲弄影響他們的自尊或自我評價。
外表戲弄,就會留下“漂亮壓力”(pretty pressure),又會在女孩子那里得到最大的體現。女性身體似乎有一些“完美”版本:那些完美女性出現在各種廣告里,被用來賣各種商品;影視劇里的男人有各種各樣的身材,但他們只和同一種身材的女性約會。于是所有女性的目標,就是成為那個“完美版本”。她們把自己和電視電影、廣告海報中的“模板”進行比較,她們把別人關于她們外表的評價牢記在心,她們帶著“好看”的義務生活著。
“美”的定義、“美”的價值懸在每個女孩頭頂,她們向它邁進一些,或是在做著向它邁進的努力,這個過程本身就能給她們帶來掌控感。但實際上,這些掌控感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在男權社會里,女孩們早就和她們的身體異化(alienate)了,她們早就失去了對身體的自主權。無論她們做什么,永遠有人在四面八方虎視眈眈。她們用力地減肥,試圖靠減肥成功這件事來擺脫體重焦慮、為自己贏得一點自信的時候,有人要說她們“虛榮”。小姑娘染了鮮艷的頭發,或是穿了性感的服裝,就是“不檢點”。
總之,女孩的身體無論是什么樣,都有人覺得自己有資格去評價。

當不斷被教導要注重外表、被比較和評估外表價值,久而久之,女孩們會將這種來自外部的物化目光內化,用外部的目光審視自己的身體,過分迎合所處社會環境的審美需求,發生自我物化(self-objectification)。
自我物化不是一個全或無的心理狀態,它更像一個女性在男權社會中的心理預設。例如,她們很小的時候就認同了美麗對女性的非凡價值,且從來不去懷疑過這件事的合理性。自我物化的程度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擁有不同經歷、不同人格特征的女性,在面對不同情況時,她們自我物化的水平也會不同。例如有人即使意識到了變瘦有太多的益處,也并不稀罕這些益處;但有人就會把“不瘦就死”當作至理名言一樣奉行。
女孩們一旦過多地自我物化,她們的認知水平、社交能力、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會受到影響。她們會變笨,會變得更低落和焦慮。她們時刻注意自己的外表,時刻用外部的審美目光審視自己,時刻在肩頭擔著“我得漂亮”的漂亮壓力。

因為,與其去慢慢接納自己、緩解因怕胖產生的進食焦慮,不如直接吐掉食物;比起“提高自信心”這樣虛頭巴腦的口號,還是剌一對雙眼皮來得又快又實在。

于是現在的情況是,在我們的文明中,公開談論女性的外表、表達對女性外表的欣賞是極其平常的話題。
可當人們“看見”并且“評價”女性時,受影響的只有女孩自己。會被這些“看見”和“評價”影響的,只有在男權凝視下,背負著漂亮壓力的女孩自己。
而這個問題,還不是質問一句或者“為什么大家不能活成想要的樣子?”能夠囊括的。因為即使女孩們意識到這些問題,壓力還是不可能一下就消失。商場里還是擺著千篇一律的“好身材”海報,微博廣告還是不問你需不需要減肥就給你推薦減肥產品,朋友們還是焦慮地討論著皮膚問題、交換美容產品信息。
大家只能讓自己變美,來應對這些四面八方的“漂亮壓力”。

簡里里講過一個故事,她小時候有一次穿了帶補丁的衣服上學,大概是一九九幾年,她就被老師拉到講臺上當眾表揚,告訴大家:雖然她穿著帶補丁的衣服,但她勤儉節約,她這樣很美。后來她再回想,那時候她的身體是屬于自己的嗎?她美不美的決定權,是在自己手中的嗎?
不是。決定她是不是“美”的,是她的老師,她的社會,是她的媽媽、家庭,是那些所有告誡女性的文藝作品、廣告作品傳達出來的東西。

你是遵從社會賦予你的“美”,還是自己去探索原本屬于你的“美”?
我們更希望的是,當你說自己是“美”的,是在表達你對自己的身體有控制權。
外界永遠會有聲音不斷地告訴你什么是他們眼中的美,也總有著非常非常龐大的一群人,覺得隨意批判別人的美丑是理所當然。但我們希望你:
不要生活在害怕里面,你要允許自己令別人失望。
要了解你自己的感受,你的每個感受和愿望都是重要的。
不必生活中永無止境的、向他人證明自己是對的、是美的、是正確的、是值得的這件事情之中。
你要勇敢,并為自己承擔責任。
以及,要允許自己令社會規則失望。
改變社會規則是很難的,你一個人基本上無能為力。但身為一個獨立個體,你卻有力量去拒絕那些自己認為不夠好的東西。
當那些事物發現自己不被接納的時候,它們就會改變了。
比如我就曾是一個特別愛評價別人美丑胖瘦的,令人討厭的人。但當大家漸漸地對我never give a f**k ,我不再能夠獲得任何回應,自然就不再自討沒趣。
到今天,我依然會不可避免地感覺有些人長得真丑,只不過,今天我會習慣性閉嘴。
因為我現在會覺得,對人家來說我的看法算個屁。
小路總 / 酒鬼 ? 編輯
原標題:《我真是打心眼里認為她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