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媒體“新春走基層”報道十大建議

中國媒體“新春走基層”報道十大建議
南方傳媒書院 陳安慶
元旦過了,臘八過了,還有二十多天,馬上就快過年了。各大媒體最近忙著做什么,除了地方省內兩會,還有一個重大戰役性報道就是新春走基層,這也是各大媒體每年的例行動作。
這個傳統是怎么來的呢?這還要從9年前說起,話說2011年春節,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主要新聞單位開展全國性基層新聞報道系列活動,稱為“新春走基層”。從那一年開始,人們發現身邊普通的工人、農民、學生等群體紛紛走近話筒,走入熒屏,成為新聞報道的主角。

各大媒體選派政治過硬、業務較強、作風扎實的記者組成若干采訪小分隊,分赴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沿海僑鄉和災區集中采訪報道,與基層群眾同吃同住、歡度春節。


在中央五部委號召開展“走轉改”后,記者“新春走基層”成為各大媒體開年首要的策劃項目,紛紛開設專欄,刊出編輯記者在春節期間的所見所聞,這些報道的主題是唱響主旋律,營造喜慶祥和的濃厚節日氛圍。



歲月荏苒,9年間新春走基層報道,成為媒體的一道新春盛宴。
(一) 媒體“新春走基層”存在的問題
9年間,“新春走基層”報道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10個方面:
1、創新不足
2、創意重復
3、思維老套
4、審美疲勞
5、套路僵化
6、態度敷衍
7、選題陳舊
8、事實作假
9、關懷缺位
10、情感不足
這些問題存在,主要根源是:
1、各媒體沒有把新春走基層報道的重大意義領悟到深刻、透徹,沒有把新春走基層報道和走轉改相結合。
2、因為應付敷衍,策劃創意不新。
3、態度問題,不真正深入基層發現新變化,抱著“下鄉視察”的傲慢心態,將觀察、訪談、寫作視為程式化應付工作。

參與報道的記者要做到:
1、 少一點嬌氣,多一點樸實。
2、 少一點傲氣,多一點謙誠。
3、 少一些浮躁,多一點務實。
總之,態度要端正,采寫中要不斷增強 ”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擺正心態和位置,心中裝著百姓,努力地沉下去,走出去。

要走出去:
1、走進百姓家里
2、走進邊關哨所
3、走進工廠車間、田間地頭
(二) 如何優化新春走基層報道
1、聚焦個人奮斗、扶貧攻堅、城鄉巨變、崗位堅守。
2、 記者的體驗式報道,是近幾年來“新春走基層”的亮點。
3、平民話語敘事鏈,鏡頭對準百姓,做足人文關懷。
4、共情、親民、情感共鳴。
(1) 溫暖篇
(2) 祝福篇
(3)喜慶篇
(4)堅守篇
(5)希望篇

只有走下去抓活新聞, 沉下來見真感情才能出精品,在敘述模式上,小而精、以小見大,不搞宏大敘事。
(1)新春走基層務必“走心”,要務實,不要搞成花架子,應付敷衍,不要走樣。
(2)要認真組織,用心策劃,明確主題,要精心搞策劃 、沉下去抓活魚。
(3)不要見什么寫什么,要有人愿意看,看了后還要有所收獲,或傳播信息或給人啟發,總要有點思想,否則就是無效傳播。做策劃之前要想好,如何脫穎而出,如何出彩、出新。
優秀的報道有《光明日報》記者大年初一在零下35℃下騎馬與新疆阿勒泰邊防官兵一同巡邏,《法制日報》記者深入到霧霾最嚴重的石家莊采訪禁鞭后爆竹銷售店老板、社區住戶的反映…

(三) 如何做出彩、如何出新?
重點在真情、實景 、暖情、新鮮上下功夫。
小中見大、語言活潑,可讀性要強。
1、 幸福中國年
2、網變下的鄉土
3、美麗鄉村
4、鄉情鄉韻
5、 基層故事
6、 記者直擊
7、春運回家路



第一、新春走基層, 媒體聚焦的一大例行動作是——在萬家燈火的除夕之夜,多數人正在闔家團圓,有一部分人卻依然堅守在平凡而又不可或缺的崗位上。呈現堅守崗位、默默奉獻、助人為樂的基層干部和普通群眾的動人故事,重點在農村、企業、廠礦、醫院、民警派出所等節日值班單位蹲點記錄,基層值守民警、快遞員、環衛工人、消防員、醫務人員普通勞動者,《除夕佳節部隊探營》
第二、春節見聞的記錄,記者返鄉后的一些所見所感。這個是各媒體的傳統項目,生動的基層故事,接地氣的報道,展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一股清新的春風。反應鄉土巨變、農民自強自立、苦干實干的精神面貌,各項民生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為主線。如《老舊住宅大變樣》、《新春走基層:變與不變 90后眼中的“年夜飯”》。
第三、 新春走基層報道和扶貧報道相結合。樸實生動地呈現貧困戶們的心聲,傳遞了脫貧正能量,激發貧困群眾在脫貧道路上自力更生的精神力量。如《老張脫貧后的第一頓年夜飯 》、 《脫貧路上“年年有魚”》、《老王脫貧后的第一個新年 》。
第四、要講敘事聚焦到具體人和人群,關注返鄉農民工群體,關愛留守兒童群體。如《留守兒童的春節禮物》,返鄉農民工當地培訓就業和留守兒童成長等方面情況。
第五、記錄歡度春節的喜慶景象,記錄民俗活動,營造濃厚的年俗文化。如 《一年燈火盼人歸》《來某鎮過民俗文化大年 》 、《傳統年俗豐富多彩》、《回村過年歡樂多》。
第六、針對社會熱點問題,特別是節日期間的焦點話題,如市場供應、物價水平、春運期間運力調整、困難家庭幫扶送溫暖。
第七、 聚焦人物、敘事故事化,防止假大空。要會講故事,采寫中突出人物對話、細節描寫、矛盾沖突,通過跌宕起伏的故事,展現新聞事實。
第八,要客服宣傳思維僵化,追求一個新字。新年新氣象,新年新希望,新年新變化。《 電商環境下的中國“新年俗”——集福字、搶紅包、網購年貨、年夜飯新吃法》
第九、要樸實、厚道、真實。要俯下身子,牽手百姓,真情記錄,不矯情、不做作,真實反映基層樸實、美好的一面。質樸的語言呈現,不矯情、不做作,文風樸實可信。多用群眾語言,多寫家常話,拿出充滿泥土芳香、生活氣息、煙火味道的好報道。
第十、要緊扣民生敘事主線。關注群眾生活中的民生熱點,捕捉實際生活中的生動事例、真實細節和動人場景,講述百姓身邊感人故事。


(四)立體傳播,全媒體傳播
做一套熱騰騰的新聞大餐,充分應用抖音、快手、直播、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各種媒介和新興媒體,聲情并茂 、有圖有聲有畫面,全媒體傳播。

(五)新春走基層報道注意事項
1、目光瞄準基層,確保新聞報道的真實性。
2、豐富報道內容,增強新聞報道的吸引力。
3、創新報道方式,擴大新聞報道的影響力。


春節在基層,體味農情與鄉愁。
眾多記者放棄休假,奔忙在采訪一線,用文字和照片記錄城鄉變化、記錄人民群眾團圓的喜悅和日益美好的生活。
他們在回鄉探親之際,深入基層,訪民生,聽民聲,看變化。
他們用筆和相機,捕捉農民的歡笑,定格百姓的幸福,體驗民生冷暖。
走在田間地頭,漫步大街小巷,觸摸百姓脈搏,傾聽百姓心聲。
用“新春走基層”的方式,用腳力丈量民生社情,用眼力捕捉社會發展律動,用腦力洞察美好生活背后的奮斗力量,用筆力講好鼓舞人心的中國故事。
你們辛苦了,向你們致敬!
(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 陳安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