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譯者用心血譯出的作品,不是投進水里就悄然沉默的石子
劉寬 單讀

在每一年的單向街書店文學獎中,“致敬獎”是唯一一個不參與任何“角逐”、只是強調“致敬”的獎項。
“獎項”的英文是“award”. 但這個獎項更像是“reward”這個詞, 是給致敬對象的一點點“回報”。如果我們有任何評選“標準”的話,那可能只有一個:我們深深認為他們理應得到更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獎項不僅僅是致敬譯者周克希,而是他所代表的每一個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給這項幾乎不可見的事業的人。

周克希畢業于復旦大學數學系,畢業后在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任教 28 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周克希一邊上課、帶研究生、當教研室主任,一邊業余翻譯了波伏瓦的《成熟的年齡》、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都德的《不朽者》、馬爾羅的《王家大道》等法語文學。50 歲的時候,他下定決心辭去華師大的工作,成為全職的法語翻譯。
在那之后,周克希又陸續翻譯了《包法利夫人》、《小王子》、《三劍客》、《俠盜亞森·羅平》、《幽靈的生活》、《格勒尼埃中短篇小說集》等法國小說。在他翻譯精力最旺盛的十年,他翻譯了三卷普魯斯特的《追尋逝去的時光》。
周克希在領獎的時候,哽咽得說不出話來,一個 77 歲的老派知識分子,覺得自己“太失態了”。這幾乎是他第一次獲得這樣的獎項。50 歲改行之后,因為覺得自己“起步晚了”,所以一直處在一種“時不我待”的感覺中。他沒有申請過任何評獎,只為了不把時間浪費在“填寫參評表格”之類的事情上。
他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說:
“我沒有想到自己會這么失態。但真的是很感動,譯者用心血譯出的作品,不是投進水里就悄然沉默的石子。有人在關注他們,關心投下他們的人,在浮躁的年代還有什么事情比這更令人感動的”。

譯者是一個注定缺憾的職業。
它們傾盡全力追求準確,卻永遠不可能達到,因為唯有原著才是絕對準確的。不同的語言之間天然有縫隙,譯者奮身躍入其中,從黑暗中重新打撈出詞語,編制成句子。他們用兩種語言,讓兩種文明交匯,讓人類的精神成果再往前推進那么一點點。
每一部著作所需要花費的漫長時間,切割著他們的生命。而他們在交付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準備,放棄與他們的智力水平和時間成本相匹配的報酬。
我們寫給周克希的頒獎詞是:
“很少人能真正找到自己想要什么
更少人敢于為之放棄
已經獻身的事業、已經下定的決心
再漫長的人生也不過是星空中的一瞬
即便你知道如何開始
也不知道該怎樣結束
我們致敬他
在字句間體會
自己的熱愛和生命的本質
在具體而又無盡的取舍中
獲得自由“

我們總是在很多莫名其妙的時機下開始一些事,再莫名其妙地堅持,也有過永遠只代表著“失敗”的“放棄”。可是對于周克希來說,他的每一次放棄,都是因為堅持。
放棄自己的專業和事業(數學),是為了堅持自己的愛好;放棄要在十年內翻譯完普魯斯特《追尋逝去的時間》全譯本的承諾,也是因為堅持自己的翻譯標準。他不愿意為了實現表面的虛榮,放棄自己真正的信念。
我們總是在稱贊著“初心”的可貴,卻忘記了“堅持”有更豐富的層次。我們都在混沌中開始,最重要的,是要決定在什么樣的時候、以何種方式結束。人的一生不過也是如此。
每一個人的生命,在一部偉大的作品面前,都只是一瞬。即使是作者本人,即使是譯者本人。
但真實的行動,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在書寫著歷史。
作為譯者的周克希把普魯斯特再一次介紹到中文的世界;
這部作為致敬的影片紀錄下了周克希談論普魯斯特時生動的臉;
作為品牌的“單農”贊助、讓影片成為可能。

當這些影片單獨被播出的時候,我們都被他們的個人故事所打動。但當它們被羅列在一起時候,就共同形成了一種拓展歷史維度的力量。單向空間創始人、作家許知遠在現場演講中說道:“所有美好的時代,天才都是成群結隊到來的。很難有一枝獨秀的時刻,我們喜歡一戰前的維也納,喜歡五四之后的中國,那些光輝燦爛的時代看到我們所有的領域他們都在關心共同的命運和困苦,他們彼此交流、彼此謾罵、彼此爭辯,他們激發出新的創造靈感。”
這三部片子的三個主人公,就都是在時代背后,努力讓“天才成群結隊到來”成為可能的人。但真正要締造那樣的美好時代,從來不能僅僅依靠幾個知識分子或者幾個哪怕活躍、但卻封閉的團體就能實現的。我們需要的,仍然是各個領域的、具體的人“長久的行動,和深沉的交付”。

作為這三部影片的導演,在被單農第一次贊助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意外。因為我是太稚嫩的導演,拍攝的是太小眾的人物,一切都違背我所以為的商業邏輯。坦白說,當時我以為單農只是做一次“慈善”,從沒想到他們會對這項拍攝/致敬計劃年復一年地支持下去。
兩年前我寫“單農”:“他們懷抱著最大的真誠,堅持著他們的審美。他們從不需要爭搶時尚的浪尖,但他們是真正推波助瀾的人”。經過了時間,我今天更理解了“推波助瀾”的含義。如果只是嘩眾取眾般的“推波助瀾”,不過是成為一個“弄潮兒”,很快再被下一個浪推下去。但真正的“推波助瀾”,是像大海里靜謐,深沉的暗涌;是無論無論時代多激蕩、人心多低迷,始終和堅信的價值站在一起的勇氣。
都說今年經濟不景氣,各個領域人心惶惶。但真正有所堅信的人,無論景氣與否,他的行動并不會有什么不同。我想單農和單向空間所堅信的,也是如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