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創: 都健健康工作室 都健健康工作室
背景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忙碌完一天的工作,打開電腦登錄我的微信平臺后臺,看看粉絲們給我的留言,每天都能享受答復各種各樣問題后的滿足感,的確是一件快樂和幸福的事情。
在小小的成就感之余,我還感覺到一個問題,糖尿病作為一個慢性疾病,對人體各個器官的累及是非常嚴重的,最近比較集中的話題之一:糖尿病眼病怎么辦?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洞察世界的工具,眼睛不僅是容貌美的重點標志,更是獲取信息的源泉。眼睛是人類感觀中最重要的器官, 人體一生中接受的信息主要有由眼睛獲得的,如:讀書認字、看圖、看電視、看人物、欣賞美景等,眼睛還可以辨別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光線、不同的物體以及不同方向,眼睛不好就會影響我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
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容易患上眼病,為了保證今天話題回答的更加科學全面,特意邀請中國醫大四院眼科趙江月教授和張帆教授,同我一起為廣大糖尿病患者家屬和各位朋友們送上一期內容滿滿的健康科普!

趙江月

張 帆

下面由兩位眼科的美女專家給大家介紹一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俗稱“糖網”,是一種糖尿病的眼部并發癥。它是糖尿病導致的視網膜微血管損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變,是一種影響視力甚至致盲的慢性進行性疾病。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最主要的危害就是造成不可逆性的視力下降、甚至致盲。早期患者沒有任何癥狀,但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視物模糊、視物變形,如果這時候還沒有引起患者的警覺與重視,一旦發生嚴重的玻璃體出血、視網膜脫離等病變,即使是進行了手術光凝等一系列治療,患者的視力預后也非常差。更嚴重的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還會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一旦發生,患者視力預后會嚴重不良。
在美國進行的一項研究中,40歲及以上的糖尿病成年人視網膜病變的患病率各州有8.5%(420萬人);在世界范圍內,患病率估計為34.6%(9300萬人)。威脅視力的DR在美國的患病率是4.4%(70萬人)。在世界范圍內,該患病率估計為10.2%(2800萬人)。隨著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延長,DR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致盲率也逐年增加。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可以沒有明顯癥狀,逐漸出現閃光感及視力減退,病變侵犯黃斑部視網膜時,中心視力會下降,伴有視物變形;當發生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脫離時,患者會有明顯的視物模糊,視力急劇下降。如果延誤治療,晚期一旦發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會出現劇烈的頭痛、眼疼等癥狀。DR的臨床分期包括非增殖期(NPDR)和增殖期(PDR)。非增殖期表現為微血管損傷導致微血管瘤、視網膜毛細血管無灌注、棉絮斑、出血增多、靜脈異常以及視網膜內微血管異常。在此階段,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導致視網膜水腫增厚和(或)滲出,從而導致中心視力喪失。增殖期是由于小動脈和小靜脈閉合,視盤、視網膜、虹膜和濾過角新生血管的繼發性增生所致。這些新生血管分別導致牽拉性視網膜脫離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這一階段,由于黃斑毛細血管無灌注或水腫、玻璃體出血、變形或牽拉性視網膜脫離,視力可能喪失。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阻止或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展。對一名糖尿病患者的初步檢查包括:眼前部、玻璃體視網膜等成人眼部綜合評估的所有檢查,還需要明確既往史、相關的全身的體格檢查等,眼部要特別關注與DR相關的,包括檢眼鏡、眼底照相、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
在醫生的指導下嚴格控制血糖,是防止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根本措施。當血糖控制不佳時,視網膜病變發生早、發病率高、病變程度重。針對不同分期的糖網,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抗VEGF藥物或激素的眼內注射治療,激光治療,玻璃體切割手術治療等。抗VEGF藥物或激素的眼內注射,可以有效減輕視網膜水腫和出血,也可以為激光或手術治療做準備。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可以封閉視網膜無灌注區,抑制新生血管形成,預防視力最終喪失,但患者需反復就診多次治療。有些患者激光后也可能會出現視物變暗、視野縮小的癥狀。但如果不治療,視力下降將會更快更明顯。當病變進展至增殖期,出現大量積血、增殖膜,甚至視網膜脫離時,患者需要行玻璃體切割手術治療,但術后視力的恢復十分有限。

包括病史、定期眼科檢查以及對未曾接受過DR或其他眼病治療的患者的高質量視網膜照片進行篩查,以及定期隨訪。即使患者沒有視力下降等眼部癥狀,也應被鼓勵每年進行散瞳眼底檢查。1型糖尿病患者建議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診斷的I型糖尿病在青春期后(12歲后)開始檢查眼底,之后應每年隨診,青春期后發病的患者一旦確診即進行視網膜病變篩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被確診后即進行眼底評估,每年隨診;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早期進行眼底評估,沒有嚴重視網膜病變和輕度或中度非增殖型DR應每3~12個月隨診,嚴重非增值型DR甚至更糟糕應在1~3個月隨診。

兩個眼科專家講完了,下面輪到我再來說幾句:糖尿病,防大于治,治療的時候,一定要遵從醫囑,堅持定期檢查和規律治療,在早期發現合并糖尿病眼病的時候就到專門的眼科機構去治療,不要放任疾病繼續發展。很多糖尿病患者認為視力沒有下降,視網膜就沒有病變,卻不知道在病變沒有侵犯到黃斑時視力可以是正常的,一旦出現視力下降時,視網膜病變往往已比較嚴重,這個時候再去做治療,不僅效果打折,病人還要忍受更多的痛苦,經濟上也要承受更大的負擔。專業的事情一定要交給專業的人!
都健教授

經歷:
1985年中國醫科大學畢業后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工作,1990年獲得中國醫科大學內分泌代謝專業碩士學位,1998年獲得日本自治醫科大學內分泌代謝專業博士學位,2001年完成中國醫科大學博士后培訓,2015年調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工作。從事內分泌代謝疾病診治30余年,緊跟國內外研究動態,及時完善更新疾病的診治策略,得到患者的認可及贊譽。從事肥胖與代謝綜合征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內外核心專業雜志發表相關學術論文百余篇。
頭銜: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減重及代謝外科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基層糖尿病防治學組 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 委員
遼寧省糖尿病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
遼寧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
遼寧省免疫學會 副理事長
遼寧省免疫學會老年免疫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
遼寧省基層衛生協會糖尿病防治工作委員會 主任委員
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
沈陽市高層次領軍人才。
兼任《中國糖尿病雜志》、《中國實用內科雜志》等多家雜志編委。
出診時間:周三、周五上午中國醫大四院崇山院區門診二樓專家門診
▼
關注健康,關注都健健康工作室
▼
都教授歡迎您
原標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那些事兒,我邀請了兩位眼科大咖和我一起說!》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