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共享按摩椅進醫院不強制用付費功能,有人稱贊有人質疑

醫院候診用上了共享按摩座椅,為患者帶來更舒適的服務的同時,是否會擠壓候診區的座位空間?
現在,大型商場、電影院、火車站等公共場所,掃碼付費使用共享按摩椅放松片刻,早已不是新鮮事。如今部分醫院加入這一行列,有患者稱贊,也有患者質疑。

12月30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走訪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十院”)看到,該院門診大樓二樓至五樓部分候診區引進了有按摩功能的座椅。門急診區金姓護士長稱,門診區大約有80多個具有按摩功能的座椅,約占座位總數三分之一,引進按摩座椅沒有減少座位總數,患者可以坐在按摩椅上休息,并不強制要求其使用付費功能。
上午10時許,澎湃新聞記者在十院看到許多候診患者在按摩椅上落座,幾乎沒有患者使用付費功能按摩。在二樓骨科候診區,共有三排候診座位,其中兩排為普通座位,每排6個座位,最后一排為共享按摩座椅,設置了7個座位,按摩座椅的空間與普通座位相當。
一名在骨科候診區等號的女患者坐在共享按摩椅上,她說自己沒有付費,只是等號時坐一下,覺得很舒服,認為醫院引進這種座椅方便了患者。
在內分泌科候診的一名老阿姨說,她不太會用智能手機的功能,所以沒用按摩功能,她覺得老年人坐在這種座椅上確實很舒服。
不過,也有在十院就醫的患者質疑這種舉措。
一名患者說,醫院候診的普通座椅彼此相連,兩個人的位置常常能擠下三個人,但按摩座椅不行。遇到就診高峰,醫院的座位是緊缺資源,她覺得按摩座椅就算免費使用也不該大量引入。
“遇到就診高峰,一個孩子生病,全家人出動,很多病人連個座位都沒。”該患者說,醫院引進按摩座椅實際上減少了就座空間。
金姓護士長告訴記者,十院從2018年底開始,引入共享按摩椅,早期只是為特需門診的患者提供服務,很受歡迎,后來醫院逐漸在其他候診區也適當引進。

她說,醫院引進按摩椅,首先要求不減少候診座位總數,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其次保證座椅舒適性提升,所有患者都可以免費使用,像坐沙發一樣。第三,座椅如何在候診區設置要經過反復討論,目前特需診區設置得多,其他診區適當設置。
在一些商場使用共享按摩椅時,通常有提示音不斷響起來,提示使用者掃碼付費。記者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試用時沒有碰到這個麻煩,在按摩椅上落座無任何提示音。
按摩椅的扶手上有二維碼,可用微信、支付寶掃碼付費開通按摩、充電等功能。其中,15分鐘按摩送充電的功能為6.98元,25分鐘按摩送充電的功能為8.98元,充電30分鐘的功能為1元。
“比按摩院便宜多了,可以全身按摩也可以肩頸按摩,對有的病人還是有用的。”一名候診患者張先生說,有些患者身體不舒服,候診時間長,可以選擇在按摩椅上放松一下,這是人性化設置。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以來國內多家醫院引進了此類共享按摩座椅,院方大多聲稱此舉為提升就醫服務質量,按摩椅皆為免費就座,不要求使用付費功能。
有專家提示,按摩功能并不是所有人都適用,頸腰椎病、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器質性病變患者和老年人必須謹慎使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