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草案公示:東西城劃分183個街區
從今天(12月30日)開始,《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草案)正式向社會公示。

一張圖讀懂《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草案)。 本文圖片 北京日報公眾號
戰略定位: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
規劃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對首都功能核心區的戰略定位:首都功能核心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
發展目標: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人居環境一流
黨中央、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要求建設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和人居環境一流的首都功能核心區。規劃嚴格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要求進行了細化落實,提出建設綱維有序、運行高效的國家中樞,古今輝映、禮樂交融的千年古都,舒朗莊重、藍綠環抱的文化名城,功能融合、內外聯動的宜居城區,和諧寧靜、雅韻東方的人居畫卷。
規模與結構:調整優化用地結構,嚴格控制建設總量
規劃提出調整優化用地結構:適度提高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比重,提高居住品質,改善人居環境。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占規劃區域總面積的比重由現狀11.1%提高到12.2%。大幅提高公共空間規模和服務能力,公共空間面積占比由現狀34.4%提高到38.9%。
嚴格控制建設總量:統籌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著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創造一流人居環境。嚴格控制建設總量,形成適宜的建設密度。科學利用地下空間,加強地上地下空間統籌利用。
空間布局:強化兩軸、一城、一環的城市空間結構
“兩軸”指中軸線及長安街。中軸線以文化功能為主,展示傳統文化精髓,體現現代文明魅力。長安街以國家行政、文化、國際交往功能為主,體現莊嚴、沉穩、厚重、大氣的形象氣質。
“一城”指北京老城。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建設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地區。
“一環”指沿二環路的文化景觀環線。建設展示歷史人文景觀和現代化首都風貌的公園環。

圖1 空間結構規劃圖
城市形象:平緩開闊、壯美有序、古今交融、莊重大氣
塑造平緩開闊、壯美有序、古今交融、莊重大氣的總體城市形象。加強空間秩序管控與特色風貌塑造,延續古都歷史格局,烘托兩軸統領、四廓定界、平緩開闊、壯美有序的整體空間秩序。保護好傳統文化基因,通過公共空間和建筑形態精細引導,形成凸顯傳統風貌基調的眺望景觀、城市色彩與第五立面,繪就千年古都菁華、東方人居畫卷。
劃定三類特色風貌分區:劃定古都風貌保護區、古都風貌協調區和現代風貌控制區三類分區,對建筑風貌與公共空間進行差異化管控與引導,彰顯首都風范、展現古都風韻。
實施嚴格的建筑高度管控:實施最嚴格的建筑高度管控,凸顯老城整體空間形態特征、展現舒朗壯美的空間秩序。
強化特色風貌街巷塑造:加強街巷環境治理,形成具有不同時代特征和功能特點的特色風貌街巷。重點加強對街巷內各類環境要素的整體性、精細化、差異化管控,營造風貌特色突出、功能類型多樣、空間形態豐富的特色街巷,描繪鮮活的生活圖景。
推動公共空間精細化與藝術化塑造:鼓勵因地制宜建設尺度親切、實用有趣、開放多元的公共空間,形成一批與古都風貌相協調、與公眾需求相適應的公共活動場所,構建散發古風古韻、融入現代生活的公共空間體系。

圖2 藍綠空間結構規劃圖。
老城整體保護:建設弘揚中華文明的典范地區
北京老城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是北京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全國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載體與根基。要嚴格落實“老城不能再拆”,堅持“保”字當頭,以更加積極的態度、科學的手段實施老城整體保護,精心保護好這張中華文明的金名片。通過公共空間建設、城市風貌管控,推動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彰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相互交融、歷史文脈與時代新風交相輝映的獨特魅力。
強化老城獨特壯美的空間秩序。強化中軸線和長安街的空間統領作用,扎實推進中軸線遺產保護。全面強化老城空間的整體性,依托城址遺存、棋盤路網、歷史水系、九壇八廟保護,綜合運用多種手段讓歷史文化融入城市景觀。
最大限度留住歷史印記。持續豐富和拓展保護對象,進一步加大歷史文化資源普查,建立健全遺產登錄的常態化機制。分批劃定歷史文化街區和特色地區,分批公布歷史建筑、傳統胡同、歷史街巷及歷史名園保護名錄,建立健全古樹名木及大樹保護信息庫。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留住更多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字號、老物件、老手藝、老劇目,留住京味兒。
生動講述老北京故事。鼓勵歷史文化遺產開放與合理適度利用。采用傳統工藝高標準修繕,傳承傳統營造工藝。展示老城特色文化空間。以西單北大街一線、平安大街、東單北大街一線、兩廣路為核心骨架,串聯老城內重要的公共空間、歷史節點和城市地標,形成集中展示老城文化、貼近百姓生活的文化空間。推動文化探訪路體系建設,分區域形成主題鮮明的10條精品探訪線路。營造特色景觀視廊,圍繞看城市、看山水、看歷史、看風景主題,保護景山萬春亭、北海白塔、天壇祈年殿等地標建筑之間的36條景觀視廊。

圖3 文化傳承系統規劃圖。
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以人民為中心
聚力民生“七有”“五性”,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落細,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安全可靠的基礎支撐體系、綠色高效的城市交通體系、和諧宜人的居住環境、智慧精細的城市管理,成為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
街區保護更新: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建立區級統籌、街道主體、部門協作、專業力量支持、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街區保護更新實施機制。依托東城區17個街道和西城區15個街道進一步劃分183個街區,每個街區面積大約0.4至1平方公里,大約涉及2至4個社區。以街區為單位,形成可直接指導實施落地的年度實施計劃、項目庫等,以科學合理配置土地及空間資源。

圖4 街道街區劃分示意圖。
為了創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區,規劃設定了這些小目標:
1.文化傳承
世界文化遺產、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老字號進一步加強保護
文物保護單位進一步提升開放比例
歷史文化街區面積占規劃區域面積比例26%以上,占老城比例34%以上
2.綠色出行
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5%以上
公交車站300米半徑人口和崗位覆蓋率達到100%
地鐵車站800米半徑人口和崗位覆蓋率到達到95%以上
平均通勤時間減少至45分鐘以內
3.可靠市政
推進老舊隱患管道更新改造
多種措施改善排水系統
河湖水質達標率達到99%以上
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9%
4.公共服務
多種途徑推動教育資源布局優化和品質提升
基礎醫療衛生機構15分鐘可達基本全覆蓋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0分鐘可達基本全覆蓋
公共文化設施15分鐘可達基本全覆蓋
全民健身設施15分鐘可達基本全覆蓋
生活性服務業便利規范
人均公共綠色空間面積增長25%以上
5.安全智慧
完善應急決策和集中指揮機制,做到秒級響應、分鐘處理
大數據在城市精細化治理和應急管理中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
為何編制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
12月30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草案)正式向社會公示。為什么要編制核心區控規?核心區控規有哪些主要內容?
一、為什么編制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出:構建“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其中“一核”指首都功能核心區,包括東城區和西城區兩個行政區,總面積92.5平方公里,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批復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草案),經批準后將成為指導地區規劃建設的基本依據。
東城區和西城區由于歷史文化、資源稟賦、發展階段類似,為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促進功能優化提升,將兩個城區作為一個功能區統一開展規劃編制工作,一個功能區可以由多個行政區組成。編制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是落實《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中提出的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管控體系的要求,重在落實新一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規劃目標,在東城區和西城區做出進一步細化安排。
二、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主要內容是什么?
落實城市戰略定位,明確發展目標、規模和空間布局。提高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工作服務的能力水平,建設優良政務環境。加強老城整體保護,建設弘揚中華文明的典范地區。推動精治、共治、法治,建設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保障規劃有序有效實施,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三、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如何編制?
緊緊圍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課題,著眼于進一步強化“四個中心”功能建設,不斷提升“四個服務”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注重開門編規劃,堅持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規劃編制將充分吸收大家的意見建議,提高規劃編制的科學性。
四、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有何特點?
一是突出中央政務功能保障。二是突出民生改善。三是突出老城整體保護。四是突出空間魅力塑造。五是突出非首都功能疏解。六是突出街區保護更新。
專家解讀:細分183個街區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落到百姓“家門口”
問:您認為此次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最大的亮點是什么?
楊保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我認為最大的亮點是政治站位非常高,全面體現了黨中央對北京規劃的要求,尤其是與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國家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最新文件精神是相符合的。
具體來看對我印象最深的是三點:
第一,功能定位準確。這一次首都功能核心區的定位,就是國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這三個功能的核心承載區。
第二,目標非常清晰。目標實際上抓住了主要矛盾。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要創造優良的政務環境,這是首要的。首都的規劃核心要突出政治中心。其次,就是以人民為中心,要充分考慮老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所以人居環境的建設也是這次規劃非常強調突出的。再次,是首都功能核心區獨特的地方,她同時又是一座古都,世界知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怎么彰顯出它的文化底蘊和魅力,把這三者統一起來,所以我覺得目標非常清晰。
第三,對策非常得當。針對這個目標提出來的,比如說減量、減負、疏非(疏解非首都功能)、提質、鑄魂,這些既對接現在的問題,又瞄準未來的目標。
李曉江(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
這次首都功能核心區的規劃,除了政務功能、歷史文化保護以外,特別強調民生工程和民生的改善。規劃當中,市政基礎設施、交通、養老、輔幼等等這些設施,包括文化、體育設施將進一步加強。
這次規劃有一個特點,它的所有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市環境、包括功能的調整,不止是在一個92.5平方公里,或者62.5平方公里這樣一個范圍進行布局,而是將整個東、西城區32個街道進一步細分成183個街區。這樣每個街區平均面積0.5平方公里左右,就是所說的生活街區的概念,它把所有的安排、所有的管控要求,包括首都功能的要求落實到街區。
這樣做特別好,讓我們老百姓感受到首都功能核心區的功能調整、環境改善、文化保護的這些實實在在的成果,能夠落實到老百姓生活的周邊環境當中,讓老百姓有切實的獲得感。
邱躍(北京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首先是編制的體例上,它的名稱叫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但是它又跟一般的控規不一樣,它含著一些分區的內容和總體的要求,形象地說它比控規高,比分區細。
總體的規劃思路,一般叫“四定”。第一,定位,就是戰略定位;第二,定向,發展方向;第三,定量,多少人、多少地、多少房;第四,定型,它是什么空間形態、什么環境生態。我認為還有第五定,定相,就是我們首都是一個什么模樣,即塑造平緩開闊、壯美有序、古今交融、莊重大氣的總體城市形象。
在內容上,此次規劃把名城保護的原則、理念、要求、措施和改善民生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難能可貴。因為保護和民生的改善有時會產生矛盾,這一次的控規把這兩個主要矛盾的兩個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體現了“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石曉冬(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這次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最大的亮點是它把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賦予這個區域的三大任務有機地統籌在一起了。這三大任務就是作為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和人居環境一流的地區。這三個任務,讓首都功能核心區有著鮮明的特征。
其中,老城62.5平方公里,是我們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古代都城留下的文化價值,所以把老城整體保護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責任,可以彰顯我們中華文明的魅力。
同時東城區和西城區又居住、工作著很多的市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提升是我們市民的需求,所以這三方面空間上結合在一起,讓它們的功能都充分發揮,任務都充分實現,相互支撐、相得益彰,這是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
首都功能核心區規劃草案啟動公示
歡迎您提意見建議
12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通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草案)已經編制完成,于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28日向社會公示,聽取公眾意見建議。此次公示采用網上公示和現場公示兩種形式,公眾可通過網站留言、現場留言、電子郵件、信件等方式參與提出意見建議。
現場公示免費取票參觀
為方便公眾了解規劃草案主要內容,今天起,市民可登陸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網站(http://ghzrzyw.beijing.gov.cn/)及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查看“一張圖讀懂《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草案)”。同時,可以通過上述網站預約將于今天下午13:30開始的現場公示門票。
為保證公示現場安全有序,每個有效身份證件可以預約三張門票。老年人、殘疾人和軍人無須預約,憑本人有效證件可直接領票參觀。團體觀眾(20人以上)需至少提前一天撥打010-67017074電話預約。
預約成功后,可憑有效身份證件現場免費取票參觀“創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區”公示展,詳細了解規劃草案內容。
現場公示位于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展廳(東城區前門東大街20號一層),開放時間為2019年12月30日-2020年1月28日9:30-16:00(15:30停止入場)。
需要提醒的是,除12月30日外,市規劃展覽館每周一閉館。元旦正常開放。春節期間,2020年1月24日13:00閉館,2020年1月27日閉館,其他時段開放。
各街道設置32個“微展廳”
此次公示,除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設置“主展廳”進行法定公示之外,東城區17個街道和西城區15個街道還分別設置了32個“微展廳”,公眾可以在“家門口”就街區層面的規劃內容提出意見建議,這也是本市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探索。
據了解,每個街道辦事處都選擇了1處公共空間作為臨時展廳,展示本街道轄區內街區層面規劃的主要內容和街區建設、整治工作的有關情況。
“微展廳”相對于設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的“主展廳”而言,在展覽面積方面更加小而靈活,在展示內容方面針對性更強,針對不同街道特點和公眾關切,提供了規劃草案展示的便民窗口。
“微展廳”設置了展板、宣傳折頁和留言簿,將有工作團隊在現場進行引導和服務。公眾可于今天下午13:30后到各“微展廳”參觀,并提出意見和建議。各微展廳地址與聯系方式可登陸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網站查詢,具體參觀事宜可向各街道微展廳了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